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2年08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我的小康生活
【我的小康生活】以绘画品味人生

★文 /刘彦华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刘彦华

  画画的人就是要不断地画、忘我地画,探索自身的潜意识,提高自身的觉察力,在“虚像”和“实像”之间找到内心的真像,营造自己的艺术空间。

  张绍杰出生在京郊通州,从小喜欢画画。1987年,他考入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1999年结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同等学力研究生班,2008年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2005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如今,他已是一名教授,任教于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

8 .《黄土高原  》56×116  2015年.jpg

张绍杰创作的《黄土高原》

  日子就在追求艺术梦想的路上一天天过去了。转眼已是2022年,画画早已成了他的生活方式。当一幅幅作品展现在眼前,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生命的足迹。为了画画,他经常独来独往,一个人在画布面前发呆。在常人看来,如此单调、寂寞、无趣的生活,不像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画家生活。其实,真正的艺术家的生活和老实巴交的工人、农民的生活一样,就是简单充实地过好每一天,这样的状态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张绍杰说,“绘画本身就是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个体劳动,独处才有自己独享的私人空间,才能让生命体远离人流的‘江湖’,自己与自己对话,独立思考。”在这种状态下,人才能找到真我,就像水中的游鱼,自由自在,任思绪、情感在心中游走,尽情回味留在记忆深处的体验和感受。他表示,“画画让我快乐充实,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不与他人比较。我以绘画的方式品味着人生,生活逍遥,更收获了心灵的自由。”

  画作记录了张绍杰的成长经历和艺术观念,是他生活、情感、创作体验和审美观念的真实表述。早期,他往往被画得真、画得像的写实技巧所吸引,天真地认为绘画技巧就是艺术,后来逐渐懂得艺术创造靠的不全是技巧,是智慧和感觉。“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性质作用于人的感官所引起的直接反映,它需要排除一切干扰,认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后才能深刻体会。当感觉升华为情感感受时,深层次的生命体验就会让人产生创作的冲动,这就是灵感。”张绍杰说,“灵感的光顾需要艺术家平时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积累,还需要深刻思想和前瞻艺术观念的支撑。”

1.jpg

3.jpg

2.jpg

4.jpg

  精神图式 有灵魂的风景作品不仅带给人们艺术的享受,还让观者有所触动和思考。左上图为2011年创作的《长城烽火台》,右上图为2019年创作的《景物16号》,左下图为1997年创作的《黄河人家 》,右下图为2022年创作的《网格·风景2号》。本组供图/张绍杰

  他的创作以黄土高原为题材,以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宗旨,作品从表现自然美景到关注生态环境,再到隐喻人的生存空间,由繁至简。这个过程中,张绍杰尝试用更直接的手段处理画面的形式结构,以点到为止、恰到好处的用笔着色,给图像做减法,使画面更趋向于平面和装饰。画面所呈现的艺术风格,是他潜心探索创作规律、简约不简单的审美观念的物化,是观察生活和生命体验后个性情感和艺术思想的集中体现。他的作品不是交响乐,而是民歌,是信天游,既通俗易懂又耐人寻味。作品采用油画材料和写实技巧,吸收本民族的文化营养,借用中国画的“留白”和用线,呈现独特、个性化的精神图式。“有灵魂的风景作品不仅带给人们艺术的享受,还让观者有所触动和思考。这是它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是我艺术创作的初心。”张绍杰说。

  在他看来,画画的人就是要不断地画、忘我地画,探索自身的潜意识,提高自身的觉察力,在“虚像”和“实像”之间找到内心的真像,营造自己的艺术空间。画画的人都是精神富有的人,“用艺术传承人类的文明和精神”是张绍杰不变的追求。

  中国人的小康生活“录”

张绍杰.jpg

张绍杰:画家、教授

“画画的人都是精神富有的人,是用艺术传承人类的文明与精神。”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8月下旬刊

 
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2-08-24


2022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22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22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22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