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2年07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封面故事
打破科研边界!“揭榜挂帅”助力种业振兴

★文 /郭玲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郭玲

  “英雄不问出处,实验室打破了各科研单位的边界。”在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揭榜挂帅”项目针对种业“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设置攻关项目,项目责任人自行组队,经费不设限,分阶段采取“里程碑”式考核,吸引各路英雄纷纷来揭榜,向76个重大攻关项目发起总攻。

封面故事海南(1).jpg

大动作 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成立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启动“揭榜挂帅”,面向全国公开发布技术需求榜单,一下子吸引了全国40余家科研单位应征揭榜。

  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1号楼,被很多科研工作者称为种业科技创新源泉的孕育之地。这里坐落着海南省为服务国家“南繁硅谷”建设和种业发展而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

  去年11月29日,无数科研单位、科研团队、科研人员的目光聚焦于此。当天,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2021年度“揭榜挂帅”项目启动、签约仪式暨项目座谈会成功举办。9个研究方向共76个重大攻关项目首揭“中榜”,开启了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与揭榜专家团队围绕种子产业链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的联合科技攻关。

  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分子设计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收获颇丰——团队首席专家徐建龙作为项目责任人的“多性状模块化协同改良技术体系创建与高产优质抗逆粳稻品种培育”项目“中榜”;团队还与其他单位合作,参与了“基于稻种资源MCC-NAM群体的抗旱、耐盐重要基因发掘与新种质创制”和“作物基因组精准编辑与新种质创制”项目。

  同时参与了后两个项目的水稻分子设计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王文生研究员,回忆起得知团队“中榜”时的情形,依然非常兴奋,“我们参与的是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的第一批‘揭榜挂帅’项目,团队也是第一次以这种新型的模式来申请和参与科研项目,能够脱颖而出,更深度地参与到‘南繁硅谷’的建设中去,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激励。”

  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成立后的第一个大动作

  在中国,北纬18度,不仅是黄金度假带,也是黄金科研地。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使海南成为农业科研人员的“育种天堂”。每年9月至翌年5月,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工作者都会从四面八方飞到海南,利用大三亚地区的典型热带气候资源、种质资源以及优质生态条件,进行作物的基础研究、品种选育、种子鉴定和制种繁种等活动,称之为“南繁”。据海南省南繁管理局最新统计,每年有超过800家“育、繁、推”相关种业企事业单位、超8000名科技人员在海南从事南繁育制种工作,有超过300万份的育种材料及品种进入南繁区。

  然而过去,因为实验设备设施缺乏,“科研候鸟”一边当农民,一边搞科研,背着育种材料南北辗转,科研机构聚而不“融”、科研人员众而不“合”,科研资源难以“攥指成拳”。针对上述问题,国家汇同海南省近年来深入推进“南繁硅谷”建设,充分发挥资源、要素、区位、政策、制度等优势,为种业集群协同科研提供公共平台,推动南繁科研由分散科研向集群协同科研转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应运而生。

  去年5月,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正式成立。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担任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所长钱前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汇集了一批院士级的种业领军科学家,旨在依托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聚焦种子创新中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打造种业领域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平台。

  实验室成立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启动“揭榜挂帅”,面向全国公开发布技术需求榜单,一下子吸引了全国40余家科研单位应征揭榜。

  “要以创新模式推动技术攻关。”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合作交流部负责人夏勉如此评价实验室的“揭榜挂帅”之举。

  同年6月,《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关于征集项目建议建立重点攻关任务“揭榜”项目池的通知》通过公开渠道发布。“突破传统科技项目资助过程中的申报人资格限制”“构建集思广益、机会均等、能力优先、结果导向、成果兑奖的开放创新模式”,这些描述,都让王文生觉得这会是一次不寻常的探索。

  此次面向全国公开发布的技术需求榜单,以主要作物、重要经济植物、畜禽和海洋生物为研究对象,聚焦种子创新中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瞄准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重大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打造种子精准分子设计创新平台,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创制突破性新品种,为建设种业强国和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提供坚实支撑——对照分析了榜单需求以及自身研究基础和优势后,团队决定参与“揭榜”。

  随后的一段时间,不定期的讨论会成了水稻分子设计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中参与项目人员的常态——项目申请书需要不断地打磨和研究,“其间,实验室进行第一轮意见回复,反馈揭榜项目攻的‘山头’够不够高、成果能不能满足要求等。结合实验室的反馈意见,我们进一步对项目申报书进行修改和完善。”王文生回忆道。

  在王文生看来,“揭榜挂帅”四个字强调两方面,一是“揭榜”,二是“挂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评价项目负责人的能力和水平,“像我们团队,因为有徐建龙老师坐镇,信心就会比较足。”

  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分子设计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徐建龙以第二完成人参与的“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项目获得了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成立近十年的水稻分子设计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更是在徐建龙的带领下,朝着国内一流、国际有重要影响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这是我们团队第一次参与‘揭榜挂帅’项目,是对我们在自己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肯定,对团队来说,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锻炼。”徐建龙表示。

  打破科研边界

  去年11月29日,就在“揭榜挂帅”项目启动、签约仪式上,揭榜团队当场签署“军令状”,与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对“里程碑”考核要求、经费拨付方式、奖惩措施和成果归属等进行约定,明确实验室对入榜项目进行过程管理与验收,实行资金拨付与任务完成质量、时间节点相结合的动态调整、唯成果兑奖的管理机制。

  “目标清、可考核、用得上、有影响”是“揭榜挂帅”项目的基本原则。徐建龙、王文生等科研人员对此感受颇深。

  “实验室实行‘揭榜挂帅’项目等自主同成员单位合作的方式,以承担任务吸引国内优秀科研人员来实验室,通过双聘形式开展工作。”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执行主任陈凡介绍,项目管理采取目标导向、分类评估方式,揭榜团队项目责任人签署“军令状”,确保落实每年的考核指标。这种创新制度,让实验室在短时间内汇集众多顶尖科研人才,“首批项目征集令发布后,国内外科研团队累计提交109个揭榜申请,其中30%的申请者为顶尖实验室团队人员。”

  “英雄不问出处,实验室打破了各科研单位的边界。”在夏勉看来,“揭榜挂帅”项目针对种业“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设置攻关项目,项目责任人自行组队,经费不设限,分阶段采取“里程碑”式考核,此举吸引各路英雄纷纷来揭榜,签下军令状向76个重大攻关项目发起总攻,有助于解决南繁育种“关起门育种”的常态和各自为战下科研“小散弱”现象。仅2021年,项目资助总金额就超过7000万元。

  翻开项目清单会发现,76个项目中包括18个资助项目以及48个培育项目。王文生解释说,实验室考虑“优中选优”,除了资助项目,还设置了很多培育项目,相当于第一年先给予一定资金,看看这一年科研可以取得什么样的成果和进展,再决定接下来是继续资助还是不予资助。

  “团队成立开始,我们就在海南从事南繁相关的工作,依托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以及深度参与‘揭榜挂帅’项目,有助于团队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王文生表示。

  目前,三个项目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了此前的研究基础和认可带来的信心,等到今年实验室有新的项目,或者后续海南省有类似的项目,我们也会积极参与。”徐建龙说道。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7月上旬刊



 
编辑:田小介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2-07-08


2022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22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22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22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