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2年05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封面故事
青春作伴好还乡!乡村振兴中的“弄潮儿”

★文 /郭玲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郭玲

  “创业在乡村,生活也在乡村”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返乡青年的选择。

1651112992543572.jpg

摄影/宁颖

  在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很多人都知道横樟村有一支很厉害的直播团队,带头人麻功佐是一位“80后”,祖孙三代都和蜂蜜打交道。凭借一条几十秒的短视频,麻功佐就卖出了20多万元的土蜂蜜。如今,年少时一起从蜂桶里偷蜜吃的玩伴们陆续返乡,和麻功佐一起干起直播带货。据不完全统计,这支由返乡青年组成的直播团队,带动了松阳县300余名低收入农民实现就业和创业。

  麻功佐和团队的故事,如今频繁地在全国各地发生。

  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预计达到1120万人,这一数字在2020年底是1010万人,在2019年底是850万人。乡村振兴大潮下,曾经凋敝的农村重焕生机,成为千千万万青年人实现创业梦想的热土。他们是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弄潮儿”,在时代潮涌中选择另辟蹊径,带着技术、信息和视野流向农村,回到家乡。当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不断发生、传递,当代青年的足迹也借此被串联起来,被历史铭记。

  返乡开启事业,带着家乡奔跑

  十多年前,从四川青川走出去的赵海伶令人意外地回到老家,引发了父亲的担心,“是不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呀?”赵海伶没有过多解释,她开始“密谋”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当时的青川刚刚经历了一次地震,生活生产都在重建阶段,乡里人对于互联网、电商、快递根本没有概念。赵海伶怀揣着2000元钱,准备开办一家网络小店。

  事业刚刚起步时,赵海伶经历了人生最黑暗的日子,她每天的睡眠时间仅有两三个小时,熬夜更是家常便饭。每天早上天刚亮就前往市场选货,整整一天她都在擦货、包货的忙碌中度过。因为长时间作息混乱,赵海伶原本光滑的脸上长满了痘,差点“毁容”。困难并没有动摇她的决心,赵海伶和乡亲们一起翻山越岭收蜜、收腊肉等材料。早上6点钟,赵海伶需要赶第一趟大巴车,把货放在大巴车带去成都,然后委托成都的快递公司再送出去。这一条路,一走就是十多年。

  如今,赵海伶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一代传奇。曾经的“海伶山珍”网店已经转型为四川省级龙头企业,带动了青川4000多食用菌农户致富,为留守贫困妇女老人提供务工岗位。

  “青年以创业的形式带动就业,不仅活跃了地区经济,同时也促进了地区脱贫致富,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重要途径。改革开发以来,伴随着青年劳动力的不断外出,劳动力回流潮亦此起彼伏,他们在回流的过程中将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管理等信息要素带回家乡,在实现‘回流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效应的同时,也产生‘创业一人,致富一方’的乘法效应。”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林龙飞在其公开发表的一篇调研论文中非常详细地阐述了青年返乡带给家乡的变化。在他看来,回流乡村的年轻人至少给家乡的农村带来了五点变化,包括“以创业带动就业,助推地区脱贫致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速乡村产业振兴”“传播现代文明理念,带动乡风文明改善”“优化乡村治理结构,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推进生态宜居建设”。

  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林龙飞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年返乡创业大多数是从事现代服务性的第三产业。有调查显示,现阶段青年返乡从事一、二、三产业的占比分别为27.12%、22.78%、50.09%。第三产业是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机载体,以第三产业为重要载体的青年返乡创业,是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抓手。青年以创业的形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形成乡村产业集聚效益。因此他认为,在乡村产业集聚效益的影响下,创业要素在乡村迅速集聚,创业资源从城市不断回流农村,乡村“产业集聚群”因此更容易在乡村出现,而“产业集聚群”的出现对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链条的延伸以及乡村产业的全面振兴具有重要助推作用。

  与时代共振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不久前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报告》中有两组数据引人注意:一个是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已达2.84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较2020年12月提升1.7个百分点。另一个是即时通信等应用基本实现普及。截至2021年12月,在网民中,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7.5%、94.5%和90.5%,用户规模分别达10.07亿、9.75亿和9.34亿。

  5G时代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数字经济发展。依靠互联网强劲的连接能力与极低的边际成本,城乡之间的流动、互动、产业联动都有了更多可能。

  乡村振兴已经成为互联网世界中的热门词。

  抖音乡村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抖音乡村相关视频新增3438万条,获得点赞35亿次,累计打卡122万个村庄;179.3万款农特产通过抖音电商上行进城。

  短视频在乡创者手中成为展示乡村风貌人文的工具,亦成为众多新农人的学习工具。报告显示,80后成为乡村创作者主力,其中河南省、山东省、四川省、贵州省、广东省人数最多。在抖音上,超过82万条短视频分享养殖猪的技术要点,“果树嫁接”获得317万次点赞,9.9亿人次观看了“乡村大师课”。

  快手科技董事长宿华去年11月在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主论坛发表演讲时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10月,快手有超过4.2亿个农产品订单经由直播电商从农村发往全国各地,农产品的销售额、订单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88%和99%,带动农村地区数字服务设施不断改善。

  在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师徐婧的研究中,随着城市的蓬勃发展和乡村社会的衰落,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城乡文化的割裂与分离,而短视频不仅重新界定了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与连接方式,而且通过直播、电商等多种方式呈现了城乡协同发展,重塑了身份认知。

  麻功佐的家乡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曾经限于交通,当地卖蜂蜜主要靠零散的蜂蜜贩子进村收蜜,费用则要等到蜂蜜转卖给代工厂后才能结算。短视频和直播打破了这种地理上的限制。看着几十秒的短视频换来20多万元的土蜂蜜销售数字,爷爷惊讶地问麻功佐是不是吹牛。

  过去卖不出去的土蜂蜜,现在常常不够卖。麻功佐和团队又开始带动周边其他村子的农户一起养蜂。从一个人,到一群人,麻功佐和团队感受到互联网打破时空的力量,他们在家乡看到了希望,也有了更多勇气留在家乡发展。在他们看来,与时代的共振,不仅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也让家乡以一种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更多人的面前。

  创业在乡村,生活也在乡村

  为什么返乡?对于很多新青年来说,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有一条回答得到普遍认同:这些鲜有锄禾耕田经历的80后、90后,正在重拾祖辈的乡土记忆,感悟乡村之于中国社会的独特价值。

  相关专家指出,新青年们返乡,不仅有“谋生获利”的经济动机,也有“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家庭价值的需求”的深层需求。大城市“996”的高压生活,居无定所的不安全感,都是推动青年人返乡的重要行动逻辑。简单来说,他们需要经济自立,一二线城市的电商发展方兴未艾,再看到家乡的优势资源没有被开发,能准确地领悟到农村电商和乡村经济优势的契合,这是他们返乡创业的重要诱因。“有机生活”的美学价值逐渐彰显,土特产、乡野有机等概念成为特定的消费标签,消费者愈加关注食安问题,这是乡村创业的社会环境因素。新青年通过受教育或者工作中的技能培训,有了一定的商业意识、市场精神、经营技巧和人脉资源等,这是他们返乡创业的文化优势。同时,他们受到的教育还意味着更加高效的信息交换渠道,这些新青年更善于学习,也能发现更多机会,他们是相对封闭的乡村经济和高速发展的现代互联世界的沟通桥梁。

  24岁的何爽是从四川省大凉山会理县走出的空姐,2017年她选择辞职回乡种石榴、卖石榴。面对家人的不理解、乡亲的质疑、销售的碰壁……何爽坚信水果电商崛起的机会,通过为“多多农园”供货,3个月累计销售800万斤,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也让会理石榴成功出圈。创业之后,何爽先后向家乡的黄柏小学捐款捐物累计超过9万元。

  专家认为,像何爽这样的新青年,具有典型的自我实现与发展诉求,创业给了他们实现自我的机会。而另一边,返乡也满足了他们对家庭价值生活的诉求。新生代青年回流乡村的目的不仅是获得收入,更重要的是,同时能够在传统血缘、地缘与业缘的乡土社会中和家人一起安稳“过日子”,及时尽孝、陪伴妻儿、享受亲情是他们的价值归依。

  “创业在乡村,生活也在乡村”,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返乡青年的选择。

  如何留住他们

  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中提出“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目标:到2025年,培育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等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10万人,辐射带动500万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负责人发展壮大;农业科研人才量质双升,“神农英才”等领军人才有效增加;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家超过2000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500万人,其中农村创业带头人100万人。同时,结构素质明显优化。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要求的各类人才不断涌现,支撑保障和示范引领的能力素质全面提升,人才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人才供给更加有效,高层次领军人才比重进一步增加。

  随着国家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战略开启新篇章,如何让更多的青年返乡后又留下,成为很多地区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涌现出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答案。

  去年5月,阿里巴巴在乡村致富大会上推出“热土计划”,包括了在县域建立客户体验中心,吸引返乡青年人才的“客服县”项目。一年时间全国十省、二十多个区县里,涌现了大量的返乡就业的年轻人。他们中50%以上怀揣大专及以上学历,把在大城市积攒的各行各业的经验和技能带回家乡,多地涌现出“月入过万”的高质量就业梯队。他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走出乡村,在远方的大城市拼搏过,又奔着更多的幸福逆流归来。

  数字经济智库首席研究员胡麒牧认为,平台经济的普惠就业将创造更多的“逆流青年”,他们是点燃县域振兴的星星之火,是县城社会转型变革的中流砥柱。地方政府应加大力度进行模式创新和产业发展,让更多的逆流青年“回得去、留得住、过得好”。

  《“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人才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能力有待提升,人才支撑农业转型升级能力有待加强,人才发展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服务有待健全。

  对此,业内人士强调,引导和鼓励青年劳动力回流乡村创新创业,政府不仅要从外在制度上给予帮扶,更要注重家庭对青年返乡创业的深层牵引作用。青年助创政策不应只聚焦短期就业目标的实现,或者将其视为针对某一创业环节实施的单项帮扶行为,而要在具体助创的过程中主动贴近青年的内隐需求,从微观青年行动主体出发,围绕青年返乡“过好日子”出台系统性、针对性、持久性的创业发展规划,以此引导青年群体积极返乡创业,并通过返乡创业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5月上旬刊



 
编辑:王一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2-04-29


2022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22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22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22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