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2年05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封面故事
张同学爆红,年轻人为什么爱看乡村生活?

★文 /苏枫

摄影宁颖2_副本.jpg

       从前几年就已火爆海内外的“李子柒”到当下正红的“张同学”,他们背后承载的是普通人对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苏枫

  伴随着魔性的音乐,张同学从炕上一跃而起,拉开棉布窗帘,穿起掖在枕头下的袜子,下床喂狗、切午餐肉、去鸡窝摸个鸡蛋开始做饭……开始了洒脱的一天。

  2021年10月,@张同学 在互联网横空出世,粉丝量迅速飙升。从无人知晓的修理工张凯,到涨粉千万的网红,他通过视频创作实现了自己的“东北平民梦”。

  围观“张同学”

  张同学的老家在辽宁大石桥市建一镇松树村,他经常拍摄的那间老屋,红瓦砖房,矗立在一群瓷砖贴面的现代民居之中,看起来有点破旧。房间内部,原木色的五斗柜、贴满贴画的玻璃书橱、铺着红花绿叶床单的东北炕头……这些富有年代感的家居摆设保持着上世纪90年代的样子。

  今年37岁的张同学,早年经历过许多倒霉事。初三辍学后,他做过货车司机,与朋友合伙开过汽修厂,但都“没成事”。汽修厂还因意外失火,往里头倒赔了30多万元。

  “当时我就住在汽修厂一间5平方米的屋子里,有一张木板床,一台电视机。”张同学说,那个时候他总是失眠,躺在木板床上漫无目的地看电视,常常天蒙蒙亮时才能睡着。

  2014年修理厂彻底倒闭后,落魄的他回到了老家松树村。“刚走到村口,我心里一下子敞亮了起来。”这里的一草一木,依旧是熟悉的样子。琢磨了一段时间后,他又开始了创业。倒霉事又发生了——他养的五千只鸡,没到一年,就赶上了鸡瘟。

  2015年开春,他跟着朋友到山东开店打工,每月能赚到一万元,换来了几年安稳的小日子,同时,他的孩子也成了留守儿童。

  2020年7月,因为老婆生了二胎,他又重新回到松树村,喊来几个赋闲在家的发小,开始筹划拍摄短视频。

  这群东北汉子聚在松树村里的空地上,“鼓手”用木棍敲着水桶,“吉他手”把纸箱子剪成吉他,张同学担任主唱,在雨中狂热地歌唱老歌金曲。每次拍完视频,几个人总会在屋子里舒舒服服地喝一顿酒。张同学如此火了起来。

  与许多东北农村一样,松树村面临着老龄化的问题。由于村里山地多,耕地面积人均不到一亩,很多年轻人选择到附近的乡镇打工,村子里常住人口以老人和孩子为主。

  张同学爆火后,涌进村子的外地牌照车,赶来打卡合影的粉丝,开始让这座小山村“年轻”起来,一切都在发生转变。

  随着知名度迅速提升,社会各界围绕“张同学”的讨论越来越多,就连消防部门都看到了“张同学”——专业人士对他在视频中使用老化插排、室内用铜火锅等消防隐患发出善意的提醒。

  很多人都在讨论:当我们围观“张同学”的时候,为什么如此津津有味?我们究竟看到了什么?

  张同学说,希望通过自己的视频表达一种怀旧情绪。也许正是这种似曾相识的生活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共鸣,截至2022年4月,他在全网粉丝超过1912万。这个惊人的数字也从侧面证明着,乡村景观的群众基础是巨大的,市场是广阔的,也是值得被挖掘的。

  有网友这样说,中国人向上查三代,谁家不是农村出身?所以作为普通人,我们看“张同学”,其实也是在围观自己和父辈的前世今生。

  这一文化现象折射出一个迫切的问题:我们的乡村需要多地被看见,并且被重新审视。

  许多网友留言说,在“张同学”的视频中,看到了自己的乡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市民,曾经的乡村生活成为美好的回忆。在短视频平台,“张同学”营造的怀旧风乡村生活中,人们找到了记忆里的乡愁。

  除了看到乡愁,人们还从“张同学”的视频里,看到许多中国普通乡村的缩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求学打工,进城安家,部分乡村的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随之产生。在这里,老旧的房屋、孤独的老人、留守的儿童,显得无处可依。

  专家野烽说:“‘张同学’的走红很可能是在情感上击中了两代人(80后、90后)的避世憧憬。”一条条具有乡野气息的视频,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掀起了怀旧之风,给了城市居民最想要的平凡。

  乡村要振兴,力量在哪里?未来农民的生活该往何处去、我们的精神故乡该如何寻找,何处安放?今年开春以来,张同学与发小二涛,共同开启了“新农人计划”,也增加了更新频率。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独辟蹊径,给出了来自东北松树村的答案。

  未来,张同学希望借助自己的人气,帮助乡亲们推销农产品,改变松树村的面貌。当然,实现乡村振兴,仅靠“张同学”们还远远不够,需要我们每个人透过热闹的短视频去深思、去守望、去行动。

  滇西小哥:让世界迷上云南

  滇西小哥的视频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云南美食的大门。

  这些4到10分钟的云南美食生活视频,让大山深处的滇西乡村生活被世界看见,令全球各地的网友为之着迷——“你的视频教会我们珍惜脚下的土地,喜欢你们的文化。”“来看你的美食,也教会了我和家人进行温馨互动。”

  云南独特的地理风光、简单的乡村生活和家人间的温情瞬间,跨越文化隔阂,引发海内外观众共鸣。

  透过她的视频,可以看到四时三餐,可以看到乡野间的真正浪漫,阳春三月月季花开,摘一背篓做鲜花饼,金秋十月稻花鱼肥,煮一锅酸木瓜鱼。镜头流转,淳朴的云南风情扑面而来。

  有人说,李子柒的生活,是属于不染一丝烟火的岁月静好,而滇西小哥的生活,传递出来则是满满的人情味道。

  滇西小哥把云南的时令作物制作成许多国人闻所未闻的美食——酸角糕、云腿酥、竹筒饭等,每期视频的播放量都在300万左右。

  有外国媒体说,滇西小哥的频道让世界都迷上了云南。

  滇西小哥其实是个地地道道的云南妹子,来自云南保山。她叫董梅华,毕业于四川警官学院,曾在汶川立三等功。粉丝们称呼她“阿盆姐”,因为她出生时外婆正拿着一个盆,抱着一只鸡,久而久之,她就被家人称为“盆姐”。

  2020年1月8日,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颁发聘书,正式聘任“滇西小哥”董梅华为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宣传大使。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绍鲜说:“到保山旅游,美食无疑是一个必选的体验。聘任董梅华为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宣传大使,将更有利于创新保山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方式,借鉴新媒体优势,传播保山文化、宣传保山旅游、讲好保山故事,打造世界高黎贡山·世界自然遗产文化旅游品牌。”

  田园牧歌的背后

  4月枇杷成熟,酿枇杷酒、制桑葚枇杷冰;5月樱桃正当季,酿樱桃酒、煨樱桃酱、烘樱桃干、调制樱桃青柠饮……秋去冬来,院子里溢满收获的幸福……应季而食,因时而适,四季变迁。李子柒的短视频中,古香古食和古香古色是重要的两部分内容。前者主要是以传统烹饪方法制作美食的过程分享,从腌笃鲜、佛跳墙到枇杷膏、桂花酒、玫瑰醋等,品种丰富;后者主要是以传统手法制作胭脂、染衣、制衣等的过程展示。视频节奏缓慢,与紧张的城市生活节奏形成鲜明的对比,被许多人认为具有较强的心理疗愈功能。许多网友表示,“看完后勾起了对故乡、儿时生活的记忆”“感觉被治愈了”。

  除了瓷器、丝绸、熊猫等几个文化符号外,如何向外国人介绍中国?四川绵阳90后姑娘李子柒关于“中国田园生活”的系列视频在国内外网站走红,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学者冷淞这样总结李子柒的成功之道——她实现了平民化和专业化的完美融合:“所谓爆款,实际上是在高标准的价值观与青年化、时尚化的潮流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李子柒团队就找到了网络价值观与潮流文化间的最大公约数。”

  伴随着年轻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新农村”“新农人”正在成为互联网的流量密码。

  2021年10月,在引起无数争议之后,李子柒接受了央视的采访,并出现在大众眼前,在《鲁健访谈》中李子柒对自己未来的计划做了阐述,表示想用自身的影响力推动乡村振兴,为当地老百姓增收,并且做好非遗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也提到了“希望能够正确引导青少年的价值观,不希望年轻人都只想着去当网红”。

  2022年1月,李子柒荣获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称号。3月,她又入围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30位提名候选人名单。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写道:“没有热爱就成不了李子柒,没有热爱也看不懂李子柒。她的视频内容独具风格,让人耳目一新,满足了外国网友对中国的想象,堪称网络传播时代的中国田园诗。同时,李子柒的视频含有被外国网友广泛认同的情感需求和价值理念,满足了人们释放压力的心理需求。”

  媒体人白岩松说:“李子柒在带有诗意的田园背景中制作着各种美食,并且以让人很羡慕的方式生活着,她不仅吸引中国网友的关注,还走向了世界。在面向世界的传播当中,她没有什么口号,却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口味,更赢得了一个个具体的网民的口碑,值得借鉴。”

  央视新闻评论:“李子柒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她只是默默地在那里干着农活,偶尔地跟奶奶说几句四川方言,但全世界各地的人却开始了解有趣又好看的中国传统文化,并纷纷夸赞中国人的勤奋、聪慧,进而开始喜欢中国人,喜欢这个国家。李子柒是个奇迹,一颗平常心做出了国际文化传播的奇迹。”

  值得注意的是,在李子柒身后,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等各大网络平台正在涌现大量农村网红。农村院子热度上升,各大平台涌现不少“农村自建房”“90后自己动手改造农村院子”等内容,不少年轻人涌向农村改造院子,用于开工作室,开民宿,开培训班。 与此同时,农村院子的价格也有上涨趋势。2022年开春,北京市延庆区某农村院子以5.5万元/年租金的价格发布到农房出租信息平台上,被周边房主认为定价过低。同时,近两年北京周边有大量农村房被城里人租下并打造成精品民宿,导致农村院子租金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李子柒、张同学、滇西小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回归到自己的家乡,寻找道路。他们坚持下来并成功了,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佼佼者。

  从前几年就已火爆海内外的“李子柒”到当下正红的“张同学”,他们背后承载的是普通人对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5月上旬刊

 
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2-04-26


2022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22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22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22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