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2年04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评论
评论:锻造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需“扩量提质”

★文 /赵博雅

只有有效、深刻地解决乡村教师之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教育之难,这也是未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关键。

文|赵博雅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也彰显了党和国家对于乡村教育的重视和对乡村教师群体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的出台,我国乡村教育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学校的教学硬件水平有了极大提升,处于核心地位的教师,在年龄结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方面也有了大幅改善和提高。

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相较于城市,乡村教师依然存在专业教学能力欠缺、人员流失严重等情况,特别是偏远地区,生活条件艰苦、教师社会地位低、待遇难保障,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除了物质生活的匮乏,乡村教师还要对抗精神生活的贫瘠。因为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少,缺乏学习资源,加之近年农村生源流失严重,乡村教师们职业价值感较低,学习动力严重不足,由此导致的教育观念陈旧、知识结构老化,制约着乡村教学质量的提升,阻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教师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关键,要在政策和待遇上给予更多倾斜。只有有效、深刻地解决乡村教师之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教育之难,这也是未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关键。

教师首先是作为“人”的教师。要让乡村教师安心从教,就要有效保障教师的待遇,通过创新教师编制管理,提升教师工资待遇,加快落实社保、住房保障等政策措施,切实让乡村教师不再为生计发愁。除了物质生活,也要关注乡村教师的精神生活。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只有教师的内心世界丰盈充实了,才能润泽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要多为教师提供与外界沟通、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感受自身的价值所在。同时,还可通过增进和完善荣誉制度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让他们更有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感。

要实现教育公平,让乡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核心在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对于在岗教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通过组织相关学习、送教下乡、专家指导、线上研修等方式,让教师们持续不断成长。特别针对外语、艺术等薄弱学科,要进一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以此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队伍中“领头雁”的作用,通过培养大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引领教师团队共同成长。

乡村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还承担着地方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因此在为乡村定向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育教学专业能力的培养,还要让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深刻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把“扎根乡土”刻入自己的教育理想,使其真正成为乡村教育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推动者。在壮大乡村教师队伍的过程中,一方面可通过对口支援、集团化办学等方式,加强城乡教师间的流动;另一方面可通过探索高端人才、骨干教师、退休教师到乡村从教、支教等模式,进一步激发乡村教师队伍的活力。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帮助他们在专业上获得成长,打造出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才能真正提升我国乡村教育的质量,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出彩人生。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4月上旬刊

 
编辑:李煦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2-04-08


2022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22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22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22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