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2年03月《小康》中旬刊
  栏目:本期策划
广东“1+1+9 工作部署”解读!这家县域医院何以高水平又平价?

★文 /张玉荣 刘豈蓉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 中国小康网记者 张玉荣 实习记者 刘豈蓉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多年来致力于县域医院做大做强,2013年“回扣门”事件后,新一届领导班子肩负起山区县域公立医院的新时代使命,以“思想建党  文化建院”为理念,改革破局,励精图治,人才与专科建设并举强基固本,公益常态化和网络医共体践行惠民医疗,开创县域医院建成省高水平医院的新局面。对未来,该院继续夯实三级体系并提出实现免费医疗“三步走”构想。

在广东省高州市,有家县级医院,地处经济欠发达粤西山区,不但跻身三甲还提前四年实现“大病不出县”医改目标;在这里,不仅有比肩省级医院的医疗技术,还有省级医院所稀缺的“平价”。

它是集聚在职博士20人、硕士139人、高级职称475人的医疗人才高地,是新医改“指挥棒”下县级公立医院的排头兵;作为国家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是广东省唯一列入全国试点的县级医院。它获得荣誉众多,位居全国县级医院100强榜首,2021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其创新探索建立网络医共体,以高州市互联网总医院技术优势为支撑,在缓解基层群众健康“三难”,解决村医水平低守护健康难、村民获取健康知识难、山区群众出门求医难痛点方面探寻新模式,打造村医服务闭环、村民服务闭环“两个闭环”,构建起与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县-镇-村三级健康服务体系,获评首届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优秀创新成果,入选国家“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荣获“2021年度中国民生决策创新典型”……

它的名字,叫高州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高州医院”),它的历史可追溯到1927年始创的茂名县公医院,一所为了贫困百姓看得起病而建的平民医院,这也是高州市人民医院全体职工的初心所在。他们经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我革新、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属于“高医人”的山区特色改革之路,更是走出了一条县域医院低谷再崛起的重生之路。

改革之路向来坎坷。该院早在零几年曾以作为医改典型的“高州模式”闻名全国,但在2013年却因“回扣门”事件而倒下。“倒下的典型很难再扶起来”,正当众人如此以为时,高州医院却在以王茂生同志为新班长的新一届班子带领下,以“思想建党 文化建院”理念,领航涅槃重生,并且以更加稳健的姿态,再次成为同行和群众心中更闪亮的“明星”医院。

我们不禁要问:一家县域医院,何以高水平又平价,担当起“大病不出县”的医改“样本”和诸多盛誉,成为全国公立医院医改的典型?

从哪里倒下,就从哪里站起来

心外科是高州市人民医院的龙头科室,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起步,在两代心外科出身的院长带领下,逐步在粤西建立起心外科的金字品牌,并借由心外科带动了其他科室的建设。

1647392118217402.jpeg

2021 年 3 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高州市人民医院“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称号。

该院曾建立起平价惠民的“高州模式”,却因久积难除的“党建弱化、信念滑坡,制度缺失、监管缺位”之病根,最终演变为“回扣门”。

作为龙头科室的心外科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六七个专家辞职,科室技术力下滑,病人数、住院人数也急剧减少。其他科室受到的冲击自不必说。当时,广大医院职工迫切希望医院可以重新站起来,但对于医院形象的崩塌及伴随而来的患者和公众对本院医生普遍不信任的困境,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现在就按这两句话去做。一,病人要满意。二,职工要幸福,只有职工幸福了,才能把幸福感传递给病人。”2013年4月,带着组织重托的王茂生在就职演说上如是向全体职工承诺,此时的他,是以“救火队长”的身份临危受命,来到高州市人民医院担任党委书记、院长的。

以王茂生为班长的领导班子明白,虽然社会各界对医院的评价转了向,但医院几代人打下的基础是好的,要重建信心改正医院发展当中的弊病。当前的高州医院需要的是做实事,既要挽回声誉,同时振奋职工信心,重聚人心。

在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中,决策过程过分依赖领导层,中层缺乏参与,党的建设淡化弱化,容易导致重大决策失灵失误,办院方向容易走偏。

医院党委领导班子在组织体系、管理提升、思想建设方面砍下改革“三板斧”,严格按照党的组织原则,从党委到支部全部按规定换届,医院副院长不再担任各支部书记,重点科室选拔中层干部均实行公开竞争上岗,把选任权交回职工,使得一批能担当、有能力、有群众基础的中层干部被选拔出来,构筑支部战斗堡垒和科室“主心骨”。医院直面自身存在问题,着力提升队伍管理素质和能力,由党委班子带头,全院250名中层干部分批分期到全国文明单位典型广东省中医院对口岗位学习,对标先进地方,查找自身差距,覆盖范围和人数在院内史无前例。更为关键一招,则是以党建为旗,组建三期不同层次的党员职工共120人到革命圣地古田培训学习,重走长征路,从“思想建党 政治建军”原则中,以史为鉴,指引改革。 

思想建党,文化建院

思想是实践的向导。高州市人民医院要完成的是一场凤凰涅槃般的革新,并把眼光放得更长远:如何斩除中国基层医疗改革中的沉疴旧疾,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好病”和“回扣”等问题。医院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新班子带领全院职工经过半年努力,从“心”做起,每月都有公益活动,开展暑假救心月、慰问贫困户、送医送药、为村民义诊等等……2013年医院医疗业务同比实现了“企稳”,他们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全面探索如何强起来,实现医改目标。最终答案是以党建引领改革。

党建引领改革,即用党的宗旨指导医院的宗旨,新班子找寻的“法宝”,便是“思想建党,文化建院”。这一理念从中国共产党“古田会议”的“思想建党,文化建军”主张中演化而来,得到了原省卫计委、省卫计系统政研会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扶,进一步确立为该院的指导思想。

乘着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春风,医院党委领导班子带头认真学新时代新思想,带头虚心听病人及家属、社会监督员等各方意见,带头严整改,先后制订班子整改方案、专项整治方案、制度建设计划的“两方案一计划”,逐步建立起转变作风长效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实现整改成果制度化。形成的经验做法《高州市人民医院坚持靶向抓整改,重塑公益形象》被广东省实践办简报刊登并向国家卫计委推荐。高州医院成为整改典型。

思想一变天地宽。响应新时代新思想号召,医院以“思想建党 文化建院”为指导,以“四有”工程(班子有作为、支部有方法、党建有品牌、单位有典型)特色党建工作法为载体,致力打造“党心聚力工程”,全面探索将党建融入到医院的文化之中。聚力理想信念、聚力健康事业、聚力从严治党、聚力社会责任。以党建文化引领,使行政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医疗文化……形成合力,推动医改。

党委是头雁,支部是堡垒。高州医院党委制定10多项制度,全面凸显党委的领导作用,并将支部建到科室,摆脱一个支部跨学科、多科室难以有效管理的弊病,制订双带头人制度,科主任是党员的担任支部书记,每年对支部书记进行系统培训,年终开展书记述职。如此一来,党委、党支部在组织上能充分发挥管理作用,有效带动党员参与到医院各项工作。

此外还开展支部结对帮扶活动,由先进的支部帮扶普通党支部,支部共建,推进各党支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比如产科与妇科党支部结对帮扶后,妇科党支部加强了人性化的服务和管理,加强了交流促进了团结,大家拧成一股绳做好业务工作,业务量和业务水准稳步提升。

如今,该院通过先进党支部和普通党支部结对帮扶,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努力形成“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先进”的工作局面,创先争优,技术、专科就上来了。这正是党建指导医院业务建设的体现。

凭四靠两管,建现代医院

党建具体如何与医院管理结合,助力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高州市人民医院提出“四靠两管”,即:发展靠管理、管理靠制度、制度靠执行、执行靠考核,制度管人、流程管事,落脚点在安全性(医院安全、医疗安全)、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职工满意度)。

正如“两管”所言,一要对人,二要对事。

对人,约束行为,提升水平,激励人心。

首先是极富特色的星级服务体系。服务好不好,病人说了算。医生、护士戴星上班,星数越多,表明医生、护士的服务水平就越高,越受患者欢迎。2013年起,星级服务在全院铺开,将范围扩展到医技、行政后勤人员以及勤杂工,就连院长、副院长都一样戴星上班。

该院发热门诊张宁副护士长对记者说:“四星、五星奖励力度加大。但如果星级降到二星甚至以下,那就会受到扣罚。”星级服务制度的奖惩甚至是连带效应,即使身为院长,如果他管的几个副院长犯了错降了星,也不例外。

为了提升护理水平,高州医院派职工到欧洲、中国台湾学习先进的护理经验,并在医院内推进成果转化。感染内科主管护师陈天凤作为医院支持护士“迈出国门”进修的“第一人”,曾到爱尔兰特拉利理工学院研修。在那里,她见识到了当地先进的护理理念,尤其是独立体系的专科护士,专业技能强,不限于科室,全方位关心护理病人的健康。

心内科主管护师范婷在医院支持下到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就读高级护理实践研究生,2021年4月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到医院后,作为医院为数不多的三位科研护士之一,在完成临床工作实践的同时,以临床经验开展科研,申请专利,发表文章,目前获得七项授权专利。

“人才能上能下”、建立调动全员积极性的薪酬激励机制,激发出医院发展的内生动力。对全院中层干部实行年终述职制和年终考核制,“不能者下”。 建立后备人才信息库,动态管理,每年选拔考核,“能者上”。该院制定了三大类九等分的奖金分配方式,在薪酬分配中消除住院提成、开单提成,引入不含药品耗材收入的收支结余奖。薪酬以公益性为导向深化考核,全面转变为聘用制下的同工同酬,保证分配公平。薪酬分配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转变,引导医务人员通过提升技术服务能力以及合理控制病人费用来获取阳光体面的收入。并且向家庭保障转变,对职工生老病逝全程照顾,设立职工子女教育奖学金等制度43份,提升幸福感。

1647392223644429.jpeg

高州市人民医院以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靶向整改,新班子带领中层干部对标先进查找差距。图为该院党委书记王茂生(左三)带队前往广东省中医院学习。

对事,开源节流,民主建设,积极纠错。

高州医院将“行医以德为先,服务以诚为本”的价值观融入医院各项事务的制度改革。在经过班子、中层干部和职工集体智慧通过执行的700多项医疗服务质量制度当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医药采购制度。该院严控药品耗材占比,执行药品耗材全部在省网第三方平台网上采购,低于省网第三方平台中标价的实行省网备案采购。药品耗材使用坚持“四用四不用”原则——能用简单的,就不用复杂的;能用便宜的,就不用昂贵的;能用国产的,就不用进口的;能用基药(耗材),就不用非基。有效的监督体制更是不可少。该院建立“三个一”的监督体制,即一个体系,一个网络,一种岗位。“一个体系”即与高州市纪检监察成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党风廉政建设遇到的焦点难点问题;“一个网络”即医药信息电子保密和实时预警网络,系统可定点追踪、实时报警;“一种岗位”即在科室设立党员监督员,主要监督科室的党风、行风及个人作风等问题,直接受医院党委办的领导。

在诊疗流程上,高州医院逐步实现了临床路径同质化管理,防范过度医疗,规范化诊疗流程,提高诊疗效率。依托于从2013年起步的信息化建设,该院的药剂科可以对医生的诊疗用药进行处方点评,对于“异常情况”如有基药却没用上的情况等进行筛选。

在各类管理制度的改革中,建立“三会”会审制度可谓是一大创新。“三会”第一个是不良事件讨论会,不良事件主动上报不但不处罚还有奖励;第二个是医疗矛盾警示会,重视群众投诉的问题;第三个是医疗纠纷听证会,恶性医疗纠纷,要组织专家听证,刨根问底。

经过从诊疗流程到服务水平的多方位改革,该院贯彻了以平价优质、高性价比的医疗服务作为公立医院最大的公益性体现,在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了“成本控制、治疗效果和患者需求”的价值医疗理念。这既是对曾经“平价医院”的继承,更是对它的改造。

通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对药品、耗材等严格管控医疗成本,高州医院的人均次收费做到了同类医院中相对平价。据国家卫计委《2016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同为三甲医院的高州医院年均次门诊费用、人均住院费用仅为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同类费用平均水平的62.8%、87.0%,以高州医院年住院量约11万人次测算,一年为全部住院病人共计节省费用1.8亿元;以每位住院费用可获医保报销比例50%的保守估算,仅是一年里就为医保基金节省近1亿元。

搭平台引才,送本土长功

看病费用降下来了,如何引才、育才、留才?

毕竟,一家医院只有真的看好病,才能真正得到最广泛的认可,这也是全国医改“大病不出县”目标的真义所在。治好病,诊疗技术是关键,人才更是至关重要。高州市人民医院地处粤西经济欠发达地区,而高州又是山区县,引人才难,留人才更难。

对此,高州医院主动求变、搭建平台。坚持“人才不唯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理念,实施“一借一长”的人才培育战略。

“借”,即借外脑请进来,柔性引进人才,常态化聘请国外以及国内北上广的著名专家进院“传帮带”。引进北京安贞医院、中山大学、广东省人民医院等院校医学领域专业领军人物和国内顶级专家,每月驻点高州医院帮带“学科带头人”,帮扶坐诊、手术。

该院还积极打造高端人才外引内生“强磁场”效应。早在2013年8月,为了补充心外科的实力,王茂生“三顾茅庐”,终于请来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先后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和美国进修的曹勇博士为心外科力挽狂澜。到目前为止,曹勇在高州医院开展心脏手术总量超5000例,其中不乏疑难杂症和突发事件,最终的手术成功率高达99%。

与其他高端人才选择去大医院不同,曹勇最终选择了高州医院,如今当上副院长,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他如此解释自己的选择:高州虽是个县级市,但它周边有两三千万的心血管病人群,对心血管专科医生需求量较大,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越是欠发达的地方,越需要专业人才,当时我觉得趁着年轻还是可以出来再闯闯。”

高州医院为曹勇这样的顶尖人才搭建广阔平台,让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当年曹勇刚到医院,当时的院长王茂生主动让出自己在“专家村”的房子供曹勇入住,这让曹勇十分感动。他认为,高州虽是县级市,但是社会风气淳朴,对外来人十分友好,医院领导也很开明,自己来到医院只需考虑做好工作,提升自己。

无独有偶,来自哈尔滨的体外循环专业的邓丽博士也选择了高州医院,跨越大半个中国并在高州扎下了根。目前,国内体外循环专业内的博士人才不足20人,博士后人员不足5人,邓丽是广东省体循专业目前唯一在站博士后。

邓丽表示,“体外循环专业相对小众,难以遇到适合的科研平台。高州市人民医院近几年特别重视临床科研的发展,也非常重视体外循环专业及其相关临床研究。”经过充分了解,她得知高州医院是广东省心脏重大疾病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年心脏外科手术量位居全国前列,开展体循研究的专科优势引人注目。“医院提供了非常好的科研平台环境及福利政策,让我没有后顾之忧专注临床研究。”如今团队开展的体外膜肺(ECMO)技术创造了成功施救心跳停止5.5小时产妇等多个生命奇迹,已经刊发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篇、SCI论文3篇,开展国家药物临床注册研究项目2项。

像曹勇、邓丽这样的高端人才来到高州医院,不仅给医院带来技术加持,还有不少额外的影响。较为突出的一点便是,愿意扎根高州医院的高端人才会将自己的人脉一并带来助力医院发展,同时还会口耳相传吸引更多“金凤凰”。从多讲普通话少用方言到思想上重视学习先进理念,高端人才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影响着身边职工。

“一借一长”中,“长”即长内功,送本土人才出去培养。医院扶持科室团队“成建制”到省部级医疗中心学习,与高等院校开设在职研究生培养班,鼓励在职员工攻读硕博。

高端人才稀缺,愿意来山区的高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因此,高州医院为人才量身制定了“特聘专家制度”、职工进修期助学及经济补助等完善的制度,为他们提供多种资助,大力支持在职职工深造。

李小川从广东医学院硕士毕业后入职高州医院的脊柱内科。“2014年我考上了在职博士,当时医院还没有先例,讨论之后决定要出台政策,鼓励这种情况。费用方面医院都给报销。”李小川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知名脊柱外科专家阮狄克教授,跟着导师学临床,做课题,2016年又受医院推荐,到美国波士顿哈佛医学院进修三个月。“我是高州医院自己培养,成长起来的博士。”

2017年11月,设立在高州市人民医院的广东省山区县级市首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迎来首位进站博士后,目前进站博士后4名;2018年12月,获广东省人力资源厅批准,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对于设博士工作站,李小川认为,这对提升医院医疗建设有显著效果。“开设博士工作站,这个平台就像蓄水池,可把人才留下来,让他们在这里(山区医院)也能有用武之地。聚集了人才对医院的科研也有很大帮助。”

近年来,高州医院吸引了共计19名博士、139名硕士从大城市前来加盟,形成如今拥有高级职称475人的人才队伍……

建特色专科,重科研落地

县域医院条件有限,不能像省级大医院一样做到所有学科全面发力,面面俱到。那么县域医院该如何实现技术提升?高州市人民医院给出了自己的回答——瞄准县域大病重病“疾病谱”,精准打造重点专科、特色专科。

1647392340406491.jpeg

高州市人民医院全额学费资助员工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等顶尖院校攻读硕博、外出进修。图为本土培养的李小川博士(前排左七)在哈佛医学院进修时留影。

针对县域常见的大病重病,高州医院精准建设重点专科、特色专科,不断把先进的技术从省城精准对接引下到县城,特别是高难度心脏手术、发展腔镜、介入微创技术,整体专科能力提升,打造出优势专科群,从根本上解决高州及周边县域群众就近治大病治好病的问题。同时,对重点专科“四倾斜”建设,即在政策资金上倾斜,在设备更新上倾斜,在人才配备上倾斜,在技术开展上倾斜,实现以点带面,多专科驱动,完成省部级医院的先进技术在本院的落地与转化。

高州医院曾收治过一位面临心脏病、肛门闭锁和食道气管瘘的小婴儿,多个病症交叠,手术难度大,联动科室多。最终在心外科的牵头下,会诊并行手术治疗,并顺利完成。心外科在自身不断进步的同时,自始至终都在带动其他科室共同发展进步。

在科教研上,该院与县域群众的医疗需求紧密对接,围绕重点病种的临床应用来设立相关研究课题,以科研推动医疗技术的创新和临床应用,促进了鼻咽癌适形调强放疗、复杂心脏手术等高难技术的常规开展。

该院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引入分子医学博士杨长福,2013年下半年起,杨长福先后在两本国际权威杂志各发表1篇有关鼻咽癌的研究论文,均被SCI收录,影响因子分别是4.2和2.0,实现了茂名地区医疗卫生系统SCI论文零的突破。此外,他主持的两个科研项目在2014年和2017年先后中标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后者获资助约60万,实现高州医院乃至茂名地区卫生系统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零突破。

对这样的成就,高州医院不吝奖励。“针对‘国自然’,医院按获得的资助1:4的资金配套支持我的课题开展,让科研成果的落地有了施展的平台。”杨长福说。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相关研究,则有望在未来解决修复创伤和病理组织、治愈终末期疾病的重大医学难题,同时为心脑血管病、肿瘤疾病等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前沿技术支撑。2016年,广东省首个县医院干细胞产学研基地在高州挂牌,由中山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和高州市人民医院共建。高州医院病源广,临床资源丰富,具备干细胞研究基础,目前已引进了毕业于澳门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肿瘤发病机理研究的周倍贤博士入驻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持续加强基础研究。

秉建院初心,公益常态化

高州市人民医院自1927年建院初就提出要办一间平民医院,历届班子秉承这一初心,坚持把公益性写在医疗改革发展的旗帜上,守正创新。近年来,高州市人民医院一直把“让群众不出县又能平价治好病”作为县域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最广泛体现,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在医院开展。

高州医院讲公益,并不是跟着“文件”走,推一步走一步,而是秉承建院初心,从改革开始,以“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为宗旨,致力办有序有情怀的公立医院,主动做公益,实现公益常态化,在不影响医院建设的情况下,更是自掏腰包做公益,为民让利。

高州医院不仅把“四优一平”即医德优、技术优、服务优、机制优、收费平,建设“五位一体”医院即廉洁、和谐、平价、仁爱、品牌的医院凝结在章程里、制度上,更是以患者至上,公益为先为导向,十年如一日做实做细。

自2013年始,公益成为该院常态化行为,传承“好心”文化,公益之路历久弥坚。为缓解边远山区群众急救用车,高州医院在全国首开先河,开展“120免费出车”,已出车约11万车次,为患者减免3000多万元;以“暑期公益救心月”开展爱心救心,从2013年至今,已完成9届,共手术治愈2352例心脏病贫困学生儿童,减免费用超过2000万元。2016年经西藏、广东省卫计委批准,作为县级医院首次承担藏童免费救心任务,为那曲地区的7名先心病藏童免费手术;设立医院“公益日”,把 “三甲” 挂牌日定为公益日(后调整为8月19日医师节),每年开展下乡义诊送医送药送健康;白内障免费复明、心脏术后复查;为茂名地区福利院孤儿免费做矫治手术等,每年公益支出超过1000万。通过产业造血、养殖帮扶和直播带货消费助农,精准帮扶235家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奔康。

以“志愿护理患病孤儿”、为手术患者献血萌芽的志愿服务队伍日渐壮大到目前2610人,各类志愿公益活动从院内延续到院外,已开展活动342次,服务时长3.6万多小时。引进医务社工服务,在志愿者组织协助下开展“医务社工项目+精准救助病种”专项性公益救助。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该院共计派出22名医生护士驰援武汉战疫,是广东首次派出县域“三级甲等医院”医疗队援鄂。

“平价是最大的公益。”高州医院坚守初心,在努力实现医改目标的同时,“办大病不出县的平价医院”。作为龙头科室的心外科在以前医保还没普及时,号称“1万元做一台手术”,有时为了治病反而倒贴钱。面对选择了高州医院的病患,医院能收就收,能治就治,不推脱,想尽一切办法去治疗。“和病人相遇就是缘分,总归可以想办法解决的。如果自己不行,就去请省内外的专家。”曹勇说。

为进一步降低住院费用,高州医院平均住院日从2014年的10.6天降至2021年的7.8天,减少近3天。全年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增幅分别为-12.1%和-2.9%,门诊和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增幅分别为-24.1%和-11.7%,切实为病人减轻负担。

建立医共体,打造双闭环

“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高州市人民医院从没忘记作为县域医院的责任,主动挑起了高州地区基层医疗的大梁。

高州医院实事求是,结合自身条件,选择长坡镇中心卫生院作为紧密型医共体单位集中力量重点帮扶。该院以“六统一”模式(党建、人事、财务、资产、药品耗材、信息化建设)全面托管长坡镇中心卫生院,组织专家驻点指导、“一对一”精准带教及规范化免费培训乡医等多途径“传帮带”,增强镇级医疗服务能力,并与长坡卫生院建立“胸痛中心”专科联盟和远程会诊中心。

两家医院病人数据互联互通,两边都能通过信息平台了解患者情况,可以进行双向转诊。在药品耗材上,高州医院与长坡分院实施同质化配送和管理。供应中心采用全流程标准化管理,提升了长坡分院的医疗卫生条件。

基层群众健康存在“三难”:一是村医水平低守护健康难,二是村民获取健康知识难,三是山区群众出门求医难。对此,该院构建“两个闭环”缓解基层群众健康“三难”。

组建县镇村三级网络建设村医服务闭环。高州市、高州医院共同投入1100万元,建立高州市互联网总医院。高州市内的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站作为二级分支机构加入,覆盖全市32个基层医疗机构及“底网”的439个村卫生站,全市建设一个互联网医疗共同体。

通过“云端医院”建立县镇村乡村医生可视化服务闭环。遇到卫生院不能解决的情况,镇村的医疗机构可通过远程中心上传病人的检查资料和治疗方案,请高州医院专家来进行用药和治疗方面的指导,提高了乡镇村民的看病效率,让村民在当地卫生院也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卫生水平。同时,高州医院的专家可远程培训乡村医生,还能通过大数据平台对镇村居民进行慢病管理。

1647392397760393.jpeg

高州市人民医院通过“云端技术”建立县镇村乡村医生可视化服务闭环,高州的 32 家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和 439 个行政村卫生站共享城里三甲医院的专家。专家线上面对面指导分级诊疗和远程培训乡村医生,通过大数据平台对镇村居民进行慢病管理。

在村卫生站,村医更多面临的是小病或是自己无法判断严重情况的病情,高州医院则通过“云门诊”的方式,为村医与村民答疑解惑。

“双闭环”除了针对村医的指导,也包括村民服务闭环。2018年4月,高州医院在全国创新推出“互联网+党建+村医通”,在全市建立“村医通”微信健康群。群内党员医生为村民每日推送健康卫生常识、疾病预防及一些急救知识,为群众解答日常生活遇到的健康问题。同时建立专家群,作为村医通解答专业知识的“智慧库”,微信群的问题可在4小时内得到回复。

通过医共体建设和打造“两个闭环”,高州医院构建起县镇村三级健康服务体系,逐步实现与完善“大病不出县,常见病不出镇,小病不出村”。

立足高水平,畅想医改梦

在2021年的医院工作报告中,高州医院回顾了过去一年医院建设的成就:自2021年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该院“广东省高水平医院”以来,“1+6+6+1”建设路径步步夯实——深化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构建党建与行政管理“双促进”的协调发展新格局,医院党委成为广东省医院党建首批“四有”工程示范点。发展优势“脑”能力,打造高端“心”平台,“壮肺”勇攀新台阶,“国字号”专家“强肾”,细胞精准治疗促进健康……医院DRG 能力指数在全省131家三级综合医院排名第18,是进入全省前20名的唯一县域医院,也是广东省中西部地区进入全省前20强的仅有两家医院之一;18个学科专业综合水平位居全省131家三级综合医院的第14名,综合服务能力荣登全国县级医院首位;医院全年中标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资助30万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5项(超越往年总和)、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17项,发表SCI论文21篇,总影响因子112.652,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12项;医疗服务效率排全省第6名、粤西第一。

面向“十四五”新征程,高州医院乘风扬帆,将进一步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和现代医院管理中,不断丰富“思想建党,文化建院”的内涵,党建引领高水平医院发展。同时,坚持“1+6+6+1”的发展道路不变,即从“党建、章程、制度、定位、人员、文化”方面入手,重点建设六大医学中心,六大科研平台,深化县镇村健康体系,全面推进作为粤东西北唯一的全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的实践探索。

2021年12月,高州医院党政分设,王茂生卸任院长,继续挑起党委书记的重担,在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道路上启航新发展。在十年县域医改探索实践中,王茂生逐渐形成了一个医改梦想,那就是高州免费医疗。王茂生提出了“三步走”实现这一构想;第一步是分级诊疗落地,县域医院能治好病且看好病不折腾,同时通过互联网医共体整体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常见病不出镇,小病不出村”;第二步是医院规范医疗,坚持价值医疗,拒绝过度医疗,严格成本管控为民减负;第三步,也是根本的一步,在提高民众健康认知素质和提高参保水平的基础上,医保政策兜底,从单病种免费逐步过渡到全部免费。

在基层奋斗“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伟大事业,在涅槃中探索坚守公益性初心的医改路径,高州医院多年改革硕果累累,办成有序有情怀的公立医院、建设成规模、实力堪比省城医院的高水平医院,如今正不断完善与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县镇村三级健康服务体系,向着高州县域百姓在家门口看得好病的健康梦矢志前行。(丁新林、罗小玲对此文亦有贡献)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3月中旬刊

 
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2-03-16


2022年01月(《小康》中旬刊)


2022年02月(《小康》中旬刊)


2022年03月(《小康》中旬刊)


2022年04月(《小康》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