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1年10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我的小康生活
【我的小康生活】“柠檬君”圆梦记

★文 /赵狄娜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赵狄娜

“我有一个生态农业梦想:为城市的消费者提供安全食品,为农村的生产者带来幸福自尊。”辞职回到乡村近10年,张扬已经把根扎在这里,成为一名脚踏实地的“中国农民”。

张扬和他的团队

  脚踏实地 如今,张扬和他的团队已经扎根玉溪市元江县,不断钻研生态种植技术。下地干活儿是他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供图/张扬

  早上6点自然醒,8点开始工作,一整天都要忙着处理各种迎面而来的问题:包装、加工、销售、下地……“这就是我普通的一天。”张扬笑着说,“经常‘加班’,其实类似那些大厂的工作吧。不过我的收入时常不稳定,赚的就是‘白菜钱’。”

  相较于“张扬”这个本名,更多的人会称呼他为“柠檬君”,这是他的微信名,是他果园的品牌名,也是他的初心。2012年,张扬毅然放弃了原本优越的工作,到四川和云南的乡村种植生态柠檬。“我有一个生态农业梦想:为城市的消费者提供安全食品,为农村的生产者带来幸福自尊。”如今,近10年的时间过去,他扎根于玉溪市元江县咪哩乡岜梁小组和玉溪市元江县澧江街道那整社区,钻研生态种植技术,琢磨无添加果干制作,并致力于与城市消费者进行有效对接。“现在我的梦想,除了发展生态农业,还有推动乡村社区工作,希望年轻人能够在乡村靠农业获得稳定、有尊严的生活。”

  乡村才是我的根

  张扬是四川人。第一眼见他的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个温文尔雅的青年,身上甚至带着几分书生气。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偏偏是个成天下地干活儿的“糙汉子”,说起生态农业的那些事头头是道。“我从7岁开始就干农活了。”本就生于乡村、长于乡村的他说,上了初中、白天念完书放学之后,他回到家就下地干活儿,晚上再做作业。“上高中、大学时,也是只要回家就干农活儿。我们家里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红薯、大豆,养殖蚕、猪、羊、鹅、兔等,除了挑粪的工作我不怎么做,其他的农活儿我都会。”

  2008年,张扬从大连海事大学毕业,后来顺利进入到中国重型机械总公司工作,工作地点在北京。从2008年入职到2012年辞职,前面一半的时间他从事公司国外工程项目的物流工作,后面一半的时间负责一个国外水电站项目的国际物流兼采购工作。让人羡慕的工作生活背后,张扬常常重新审视自我,“我发现自己心灵最深处,其实一直都放不下故乡的那些人,那些事”。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扬了解到可以从事生态农业,做农产品加工,“因为鼓励退耕还林,家乡很早就开始大面积种植柠檬”。所以,他很快就作出了辞职返乡的决定。回到乡村后,一切艰辛自不必说,最困难的莫过于“生态”二字。由于张扬秉承的是“不用除草剂、不用农药化肥”的种植,大家都不理解他。包括园子里的工作人员,觉得不用除草剂,野草就吃了果树的肥,不用农药化肥;树长不好、果子也结不好,甚至有人因此撂挑子。“我没办法,言语上不得不服软,但行动上其实还是在坚持。”他笑着说道。

  生态农业的难还远远不止这些。最初,张扬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和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分别创办了一个生态黄柠园和一个生态青柠园,规划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部分,“横向上,采取众筹的方式,适当扩大种植基地;纵向上,搞加工,做生态柠檬酵素、柠檬蜂蜜茶等”。但渐渐地,他发现了摆在自己面前的困境:一方面柠檬需求量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另一方面缺乏经验,有机标准的柠檬种植之路非常不好走。经过慎重考虑,2016年,他很不甘心地“放弃”了四川老家的柠檬园,彻底扎根于云南,“云南自然资源更好,生态环境、土壤都更适合生态农业的发展”。

  脚踏实地做“中国农民”

  去云南是张扬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彼时他已经结婚生子,妻子是在来支教时认识的,“我们当时一拍即合,觉得可以一起在乡村做些有意义的事”。定居云南之后,两个人还有了第二个孩子,“我的孩子们都是在乡村长大的,他们的天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当然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社会教育、规则边界意识不够”。

  也是在云南,张扬开始思索自己的生态农业规划,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他把有机水果的种植品种确定为芒果、火龙果、芭蕉三类,把主要工作确定为钻研生态种植技术、琢磨无添加果干制作、与城市消费者进行有效对接,同时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早期,我会找一些在大城市里待过、对乡村有梦想的同伴。但渐渐地我发现,落实到‘干活儿’上,其实彼此是很难匹配的。”于是,他更多地转向了本地,“本地人更熟悉当地的实际情况,共事起来反而简单很多”。

  对农民们来说,最大的风险无非就是“天灾”,气候、环境都会给土地生产带来极大的挑战,在张扬这里自然也不例外。“比如去年就遇到了极度干旱,还有蝗虫灾害、凤蝶灾害、果实蝇灾害,损失了20吨的果子、直接损失30万元。”因此,他在生态种植技术上狠下功夫,除了坚持不用除草剂、化肥、农药,还要降低有机肥成本。“学习同行经验,学习理论知识,用大量的实验来反复验证。比如之前购买有机肥,一吨需要12000元,但我们用‘土办法’做出的有机肥,一吨只需要6000元,而且营养参数更好、更丰富。”此外还要精准把握时间节点,“把修枝、施肥、防虫的时间节点都细化,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投入成本,获取最大收益”。

  有了有机水果种植做支撑,张扬也把无添加果干制作提上了日程。“这个真的是全靠我们自己一点一滴试验出来的,差不多花了5年的时间才算完善了晒干与烘干结合的工艺。”前期,张扬和团队遭遇了太多的损耗,不仅是原材料,还有设备,“一旦设备不行的话就只能彻底废掉”。他甚至坦承自己如今还是负债状态,早年在北京工作的积蓄、后来赚的一些钱,全部都贴补进来了。“所幸现在技术方面终于解决得差不多,我们的果干质量也可以打到80分了。中秋节的时候,一个客户来订了9600份果干,这是我们有史以来的最大客单,还挺欣慰的。”

  现在,张扬的团队共有5个人,“团队顺了,产品品质好了,销售自然就会提升”。这些年,他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哪怕是有共同梦想的妻子都曾一度萌生过让他“不要在乡村干了,回北京去上班吧”的念头。“在山里活了10年,书写在农村的经历与命运,卖安全高品的健康食材为生。”他在个人品牌公众号“柠檬君”中写道。这是他始终未改的信念。扎根乡村的这些年,他最大的感触是:农业真难,农民真了不起。会弹吉他的他甚至为此写了一首歌:《中国农民》。“去年的某一天我特别难受,想到自己的理想,想到种地那么艰难,心里突然就有一阵情绪,拿起吉他疯狂扫弦。”但再难,他都舍不下那份对乡村的深情。

  在张扬看来,“小康生活就是不为生计发愁,有工作有生活——重点是要有生活,是那种建设性的、积极的、健康的生活。”至于未来,张扬一边脚踏实地去做,一边也会忍不住畅想。“希望靠农业能够获得稳定、有尊严的生活,年轻人在这里留得下来。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之后,再从精神文明方面努力,推动乡村社区更好地发展。我期待乡村与城市只是地域的区别,而不是身份的区别,更不是两个世界。”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10月下旬刊

 
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1-10-28


2021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21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21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21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