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1年10月《小康》中旬刊
  栏目:小康文苑
小康文苑:横挂太行二百里 凿引漳河活水来

★文 /吴江波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吴江波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这是建安十一年,曹操率军行至太行山,倍感步履艰难时发出的感慨。这座历来为兵家争夺之地的山脉,卧北朝南连绵起伏,有着刀劈斧削的悬崖峭壁和幽深神秘的沟壑峡谷。

  古城林州就地处在南太行山区,由于常年降雨甚少,加之地理构造聚水能力极弱,历史上的林州是一座水资源极其匮乏的城市。

  千百年来,对于林州人来说,最深最痛的记忆莫过于缺水。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里,统领水族的龙王能兴云降雨,所以人们常常祈求龙王保佑,讨个风调雨顺。古时的林州,由于人民饱受缺水之苦,他们对龙王有着更多的期待,官府民间修建了大小百十来座龙王庙,姚村的龙王殿、东岗的龙母殿、临琪的苍龙洞……几乎是“村村都有龙王庙,处处皆闻祈雨声”。然而无论这里的人们如何虔诚跪拜,在绝大多数年头里林县“不意无终不雨”。至今遗存的《流水沟村灾荒碑记》,行行悲苦,早已远去的民谣“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字字带血。

  面对极度缺水的困境,古代极少数官员有过一些作为。万历二十四年,时任林县知县的谢思聪,曾经组织民众导引瓮峪泉水,修建一座长3尺宽2尺的水渠,解决了杨家庄、桃园等40多个村庄人畜饮水的问题。懂得感恩的黎民百姓怀着对他的敬仰,就在渠首修建了一座“谢公渠”。

  解放初期,林州也修筑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水渠水库,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干旱缺水的问题。水源,这是林州人深谙的破题之要,他们从未停止找寻水源的脚步。1959年当时的县委书记杨贵和班子成员兵分三路,“跳出林州找水源”,就在那年的一个夏天,杨贵终于在毗邻的山西平顺县石城公社,惊喜地发现水源丰沛的浊漳河,而后便开始了“引漳入林”的漫漫征途。那时的一张动员令给全县人民描绘了美好的生活图景,“渠道网山头,清水遍地流;旱地稻花香,荒山果树沟;库塘鱼儿跳,往来驾小舟;崖头建电站,夜晚明如昼;龙王大权归我掌,行云布雨任自由……”全县人民闻之欢呼雀跃。

  “中华升起红太阳,千军万马战太行”。1960年大年还有几天才算过完,早已按捺不住激动心情的十万林州人民肩挑背扛行进太行山。在接下来的艰难岁月里,人们高举红旗永向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细数起来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了151座渡槽,开凿了211个隧洞,修建了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竟有2225万方。他们就凭着一钎一锤一双手,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约莫两百里长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横挂太行二百里,凿引漳河活水来”, 这算是我初识红旗渠的印象。建设红旗渠的林州人民以豪情勇战太行,靠坚韧成就梦想。“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这种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逐梦前行而凝聚起来的伟大精神,历久弥新,激励我奋力前行。(作者系成都市温江区工商业联合会党组书记)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10月中旬刊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1-10-14


2021年01月(《小康》中旬刊)


2021年02月(《小康》中旬刊)


2021年03月(《小康》中旬刊)


2021年04月(《小康》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