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1年08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特别策划
【特别策划】数字经济已成县域新风口

★文 /于靖园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于靖园

  在直播、短视频等数字经济新业态下,买卖双方突破了中间环节,实现直接对接。内容生产、消费端的直接对接,顺势转变为商品生产、消费端的直接对接,县域产业模式正在发生蜕变。

1629948374214674.jpg

  重塑 手机变成“新农具”,数字成为“新农资”,数字技术助推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数字化正塑造着中国乡村新形态。图片/TOCHONG 

  近日,一段“山东菏泽曹县666”的视频在全网走红,曹县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眼球。诸如“北上广曹”的说法在坊间广为流传,引得曹县县长公开邀请网友到曹县走一走。数据显示,2020年,曹县网络销售额突破156亿元,电商带动全县超20万人就业。同时,在一份《2020年淘宝百强县名单》中,曹县以17个淘宝镇、151个淘宝村的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也是仅次于浙江义乌的全国第二大淘宝村集群。

  曹县的走红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直播的兴起,大量展示县域好景、好物的内容流动起来,从而带动相关商品流动,为新兴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

  数字基建铸就发展热土

  随着全球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数字经济日益成为经济复苏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对于县域经济而言,产业数字化即是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重塑。依托数字化转型,传统经济激发出强大的增长活力,同时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力量之一。

  “政府需要在政策、资金配套、数字经济资源整合等方面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发展数字经济,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和数字经济发展中坚,应发挥资本优势,充分吸引丰富资源向县域聚集。”在陕西投资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蒲小川看来,发展县域数字经济要大力发展新基建,以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实验园区为载体,促进产业数字化,助推县域经济产业升级。

  蒲小川的观点与大竹县、柞水县的做法不谋而合。

  位于四川省东部的达州市大竹县是我国苎麻之乡,种植面积约15万亩,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并且大竹苎麻还获得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据悉,目前,大竹县委县政府正在聚力打造“两区五地”,中国苎麻纺织鞋服基地便是“五地”之一。政府全额出资控股的县属国有企业——大竹云海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尝试通过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推广大竹苎麻品牌和相关产品。

  无独有偶,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的柞水木耳也是如今的网红产品。这主要得益于柞水县大力推进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提升改造。近年来,柞水县先后建成县级电子商务中心、快递物流分拣配送中心和64个镇村电商站点,整合8家快递物流企业,开通3条快递线路,覆盖9个镇办,实现了电商站点与物流配送的同频共振。

  电商赋能传统工业升级

  对于许多分散、小型的县域商家而言,传统线下销售是他们的主要经营模式。以农产品售卖为例,过去需要经过批发市场、菜市场到商超等多个环节,使源头产地农户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短视频、直播等新型业态,突破了线下传统销售或传统电商的“中梗阻”,帮助消费与生产端直接连接,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供了条件。

  国家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电商如何继续创新发展,是摆在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创新是县域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永葆青春的法宝,更重要的在于技术的创新和体制、思维的创新。

  在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鱼竿渔具、民族乐器、针织服装等传统轻工业得益于数字经济的发展,已全面提质升级,成为当地发展的新动能。数据显示,肃宁县电商网店有12000多家,在阿里巴巴平台上,鱼竿渔具、民族乐器、针织服装销量前十的大商家中,肃宁商家分别占5家、4家、3家,全县电商年发单量连续两年同比增长50%以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提出,畅通县域经济“双循环”需要品牌打造,推广特色优势农产品需要品牌打造,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三新”经济同样需要品牌打造。

  马玲敏对此深有体会。26岁的马玲敏是云南大理永平县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开始尝试做短视频和直播。过去一年,马玲敏探访了云南30多个村庄,卖出当地的沃柑、石榴、橙子、枇杷、板栗、核桃等特产。据报道,她2020年全年抖音卖货总销售额达123万元,订单量超2.5万件,而购买这些产品的,有很多是来自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的消费者。

  马玲敏不是个例。在城市定居、从事影视行业多年后,2019年,龚红玉选择回到家乡湖南娄底涟源县,在抖音上通过@湘野红姐拍摄乡村美食,曾在一天内卖出了30多万元湖南特产藠头,直接把一个藠头厂所有的库存都卖完了。除了藠头,还有紫苏酱、酸枣饼……网友们借助抖音慢慢建立了对这些湖南区域性农特产品的认知度,产品的销量也上来了,当地的农户们有了增收创收的新渠道。

  短视频、直播在技术层面突破时空限制,在内容层面促进了信息的流动与对接。在新型县域经济业态下,买卖双方突破中间环节,实现直接对接。内容生产、消费端的直接对接,顺势转变为商品生产、消费端的直接对接,县域产业模式正在发生蜕变。在王小兵看来,发展内容电商是品牌打造,不过,解决根本问题还需要靠品质电商,要利用视频、直播这种方式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精准化需求。

  数智化助力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正助力中国县城发生变化。借助短视频和直播,新型县域经济实现融合化发展,且有力助推了乡村空心化问题的解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手机变成“新农具”,数字成为“新农资”,数字技术助推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数字化正塑造着中国乡村新形态。那么,未来数字乡村发展方向是什么?数字化会给乡村振兴带来什么?

  建设数字乡村既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动能、新手段,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制高点。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认为,智慧农业是农业技术、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融合后,导致的一种生产方式的变革。农业技术、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三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6月,全国第一个数字化黄桃基地在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正式揭牌,总面积近4000亩的数字化、智能化果园由京东携手老河口市绿沃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果园内,气象监测检测器随时搜集着园内的风向、温度、湿度等信息,虫情监控仪则观察着果园里每一只虫子的蛛丝马迹。有了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加持,果农管理果园不再是“凭经验”。在推行数字化管理之前,一位果农最多能管理30亩桃树,如今在科技的加持下,一个人便能承包1000亩桃树。

  在山东省肥城市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农民打开手机,选择浇水模式,田间地头便会流出汩汩清流滋润农作物。在这里,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安上后,过去累倒全家的体力活儿,现在“一键”解决。原来,农田里分布着多个高精度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和智能墒情站,可实现墒情(旱情)自动预报、灌溉用水量智能决策、远程自动控制灌溉,能够节水50%、节肥50%、节电20%。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表示,以数字乡村的建设带动城乡融合,既是激活传统资源要素的途径,也是创造新型内需市场、扩大内需整体盘面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以网络化和数智化拉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进而重塑经济价值创造结构与产出形态的一场深层革命。

  “乡村振兴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的解放,难点和关键点也同样在于人。”陈端表示,应通过数据赋能、服务赋能、教育赋能等推动“能人返乡、市民下乡”,把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活释放出来,通过新基建带来的新型城乡联结平台实现信息互融互通、资源要素依托“云端”快速流动、价值产出共创共享。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8月下旬刊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1-08-26


2021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21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21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21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