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1年08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封面故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文 /张占斌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张占斌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质要求。面对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新起点,必须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红线贯穿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怎么办?中国共产党如何继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推动共同富裕的问题,的的确确成为时代的重大课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提出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样表述,在党的全会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既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也是实事求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兼顾了需要和可能,有利于在工作中积极稳妥把握,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高度重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问题。反反复复研读这些讲话内容,让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的人民立场、深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情怀和锐意进取的历史担当精神。

14.jpg

图片/TUCHONG

  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质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点在“全面”,难点也在“全面”。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质要求。面对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新起点,必须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红线贯穿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

  第一,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一面鲜艳的旗帜,映照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共同富裕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更是几千年漫长岁月的期待和追求。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就是为了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就是为了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二,新中国70多年来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成就,有条件有能力来逐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集中精力搞现代化建设,整个国家的发展都上了一个大台阶,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推动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开始强起来。我国已经连续10多年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只有3645亿元,人均GDP只有380元。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创造了经济长期增长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中国奇迹”。斗转星移,这种变化真是沧海桑田。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虽然目前在收入分配、共同富裕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但完全有条件进一步推动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经验启示看,至关重要的社会公平问题处理好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序。漫长的人类历史数千年的演进,有许多惊心动魄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动荡。究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在于社会分配不公,财富分布不合理。“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对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非常重要,对我们这样拥有14亿人口的超大型国家尤为如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一定能够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勿焉”这样的历史周期率。国际经验研究表明,如果社会公平问题处理得好,也有利于全社会总体效率的提高。在中国,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好,就有利于我们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

  第四,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破解我国发展难题的艰辛探索,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高品质生活的雄心壮志。习近平同志对中国最基层的农村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如何帮助这些地方的老百姓摆脱贫困,他在福建任职的时候就进行过艰苦探索,并出版了《摆脱贫困》的论著。担任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同志大刀阔斧地推动脱贫攻坚和精准脱贫工作,使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的解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站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样的时代高度,党中央开始了新的战略部署,强调“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让人们生活更加美好,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理解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科学内涵

  第一,这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是一个需要从政治经济学高度考虑和重视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思考共同富裕不能局限于经济收入,而是涉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统一,要把人类幸福、安全感、生活满意度等方面因素考虑进来。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既要不断增加经济收入,又要实现精神上富有、生态环境友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共同富裕不是搞大锅饭、搞平均主义,而是要通过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发展来共同分享整个国家进步的成果。共同富裕,不是没有差别的同步富裕、同等富裕、一样富裕,不是劫富济贫,不是养懒人,不是城乡和地区差异彻底消失,而是通过共同努力、奋斗、发展来共同分享整个国家进步的成果,也就是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逐步富裕。前提是鼓励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是硬道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重要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了,物质财富的蛋糕做大才能更好分配,也更有分配调整的回旋余地。

  第三,共同富裕既是奋斗的目标,又是历史发展过程,要把握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我们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把事情办好。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要量力而行,不能犯急于求成的毛病,脱离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不能超越发展水平“吊高胃口”而严重牺牲效率。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能为力和无所作为,而是要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尽力而为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第四,还是要强调先富帮后富、先富带后富,树立全国一盘棋的社会主义价值风尚。共同富裕是我们的方向和目标,在迈进过程中总是会有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先富起来,总是会有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处在相对落后的状态,那么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就有责任来帮助后发展起来的人和地区,形成先富带后富这样一个波浪式前进的局面。脱贫攻坚就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标志性事件。这方面既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创造财富的智慧和动力源泉涌流,同时也要发挥好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第五,推动共同富裕要有系统观念,要从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推动共同富裕要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思考这个问题,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把握这个问题。要抓紧制定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纲要,对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经验要注重挖掘和总结,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积极探索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实现路径

  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和一连串事件,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进方向,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调动方方面面创新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快构建目标明确、方向一致、相融相济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第一,深化初次分配制度改革,增强初次分配的公平性。初次分配制度直接影响分配秩序和分配结果,对共同富裕具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最为直接的重要影响。深化初次分配制度改革,一要合理安排劳动、资本和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发挥财税和金融资源的调配作用,稳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二要完善工资形成和增长机制,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三要通过改善创业环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出多样化的理财工具等,拓展居民收入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四要消除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和各种不合理收入或非法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五要培育中等收入阶层,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可研究实施中等收入群体的倍增计划。

  第二,深化再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再分配的调节性职能。一要完善税收制度,包括完善税种,合理确定各类税种的税基和税率,完善收入和财产的个人申报制度和税收监管制度,严格税收执法等。二要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重,构建以一般转移支付为主、专项转移支付为辅的模式。三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突出重点并加强薄弱环节。四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城乡保障项目、保障标准、保障资金、保障机构和法规建设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整合。五要完善有利于第三次分配的法律和法规、有效的民间组织监管机制、慈善捐赠的税收减免制度,积极发挥“第三次分配”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第三,深化社会配套制度改革,增强配套制度的保障性职能。保障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对于分配起点、分配秩序、分配格局具有重要影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收入分配和共同富裕不仅仅是个人层面的分配结果,更是国家社会、城乡区域等各主体、各层面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展状况合力作用的结果。共同富裕离不开分配起点的公平化、分配秩序的有序化、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化。保障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涵盖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主要包括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公平教育制度、充分就业体系、公平竞争机制、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公共服务体系、普惠金融制度等。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8月上旬刊

 
编辑:康小君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1-08-06


2021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21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21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21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