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1年06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封面故事
从1921到2021致敬百年百人!贾立群:5公里以内的生活半径

★文 /简宏妮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85821623077171_.pic_hd.jpg

  他向医院承诺,只要在北京,24小时随叫随到。最多时,他一天夜里被叫起来19次。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简宏妮

  在北京儿童医院,有一位口口相传的“贾主任”——当医院的同事难下诊断时,会说“让贾主任看看”,或在检查单上标注“贾立群B超”,也经常能听到家长抱着孩子找“贾立群牌B超机”。

  作为我国儿童超声领域的拓荒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名誉主任贾立群从医40余年,接诊33万多名患儿,确诊7.5万多例患儿的疑难疾病,挽救了2200多名急危重症患儿的生命。今年68岁的他,仍坚持在超声临床第一线,为了方便遇到急诊时以最快速度赶到医院,他多年来一直住在医院附近不到50平方米的职工宿舍里。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为党工作,为党付出,总觉得只有加入党组织才能体现我奉献的人生价值。”这位笑容和蔼、话语朴实的老党员,白大褂披身,心中不忘那面红色旗帜,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奋斗、坚守初心。

  人生中的两份入党申请书

  “我是来自黑龙江兵团的一名新学员,是一名共青团员,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纸上的东西,一般是空洞的。我要在今后的岁月里,用实际行动描绘一份有丰富内容的入党申请书。”

  47年前,在北大荒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汽车连的锅炉房里,烧锅炉的小伙子贾立群,用废木板搭了个约1.5米高、仅能放下课桌的“小阁楼”,夜深人静时,他在里面读书、做题,并写下了人生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贾立群1953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儿时的他对无线电有极大的兴趣,梦想是像父亲一样当一名工程师。1969年,不满16岁的贾立群,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离开家踏上了北大荒那片黑土地。

  刚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他被分到了汽车连。然而,连方向盘都没摸到一下,贾立群就被派去烧锅炉了。5米多高的大锅炉,别说烧,他之前见都没见过。对于这份众人眼中的苦差事,他没有半点畏难情绪,很快就忙活起来。

  在这个岗位上,贾立群一干就是5年,并且干得颇有口碑。很快,连队里就传开了:“只要是小贾值班,连队里每张炕铁定都烧得暖暖和和的。”

  也正是这段经历,让贾立群心里产生了向党组织靠拢的念头,写下了那份入党申请书。贾立群回忆,当时连队里的很多老党员,凡是苦活儿累活儿都冲在前面,对他触动很大,于是自己也想更加靠近党组织。

  1974年,贾立群被兵团推荐回北京上大学,这个机会改变了他的人生走向。遵循儿时的梦想,贾立群报了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无线电系,但阴差阳错,最后被北京第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前身)儿科系录取。就像之前偶然被带进锅炉房一样,贾立群又一次被带到了从没接触过的医学面前。这一次,贾立群依然坚信:只要努力付出,干什么都能干出名堂。从那时起,他的梦想变成了当一名好医生。

  毕业后,贾立群进入北京儿童医院工作,并被分配到放射科。当时,医学生一提起放射科,最先想到的就是黑屋子、铅围裙、“吃”射线。可贾立群却很珍惜这个机会。无论冬夏,每天只要进了透视室,久久都不见他出来。每回等他忙完走出来,铅围裙里的衣服都早已湿透了。

  那些年,贾立群从未有一刻忘记自己的初心。在北京儿童医院,他再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为党工作,为党付出,总觉得只有加入党组织才能体现我奉献的人生价值”。

  1988年,北京儿童医院添置了第一台B超机,贾立群被抽调去组建腹部B超室。当时,儿科超声在国内几乎是个空白,医者仁心的贾立群感到特别激动:“儿童腹壁薄,超声诊断不仅确切,孩子还不用‘吃’射线……”为了掌握儿科超声诊断的技巧和手法,贾立群几乎天天在B超室里,细细摸索。

  这一年,贾立群终于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鲜红的党旗下,他握紧右拳庄严宣誓。做一名好医生,守护患儿的健康,这颗种子早已经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在B超机前,贾立群一干就是30余年。他通过反复对比研究,摸索出了许多儿童疾病的声像图特点和规律,成为我国儿童超声领域的拓荒者。

  是“B超神探”也是“缝兜大夫”

  “贾立群牌B超机”在家长中间广为流传,背后是一个温暖的故事。

  在北京儿童医院,患儿家长经常对医生提出这样的要求:我们要做“贾立群B超”!他们以为“贾立群B超”是一种特殊的B超检查。其实,这是众多家长口口相传才出现的一个小误会。由于贾立群在B超检查时绝对不放过任何细小的环节,B超结果十分精确,所以很多外科医生在遇到疑难杂症时,就会在B超单子上简单注明“贾立群B超”,一来二去就有了“贾立群B超”是一种B超品牌的说法。做完B超后,有的家长问他:“大夫,您做的是‘贾立群B超’吗?”贾立群笑着说:“这台机器加上我就可以叫‘贾立群B超’了。”

  2008年2月,贾立群连续检查出几十例“肾结石”患儿。在那段时间,他和同道们仔细地询问每一个患儿的喂养史,几乎不约而同,家长都说吃的是“三鹿”奶粉。同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曝光,贾立群接受卫生部紧急任务,和其他专家一起在4小时内制定出诊疗方案。根据前期的经验,方案只用了2小时就制定了出来,后来这个方案成为全国筛查奶粉结石的“金标准”。

  贾立群喜欢用“山洞和小白兔”的故事来哄患儿,“小朋友你看,这里有一个山洞,一会儿呢,会出现一只小白兔。”有时候,他怕涂在探头上的耦合剂太凉,会把耦合剂先挤到自己手心里焐热。还有的孩子,一看见白大褂就哭,他就把白大褂脱了,穿着便服给孩子做检查。就这样,他从孩子们信任的“贾叔叔”,变成了“贾伯伯”“贾爷爷”。

  为了表示感谢,一些家长硬往贾立群兜里塞钱。他干脆把白大褂兜口缝死,再塞钱的家长发现怎么也塞不进去。家里有生病的孩子,家长总是着急,贾立群常说的一句话是,“别急啊,吃午饭前肯定给看上”。结果是,几十年来,他几乎没吃过午饭。

  同事评价贾立群:“多年来贾主任的生活半径都在医院5公里以内,就连春节亲属朋友聚会,他都约在医院附近。”他向医院承诺,只要在北京,24小时随叫随到。最多时,他一天夜里被叫起来19次,每次都是刚躺下电话就响了,赶紧穿上衣服往医院跑。

  慢慢地,贾立群被患儿家长称作“B超神探”“缝兜大夫”,可是,这位医术精湛、医德高超的大夫也有被家长误解的时候。

  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宋宏程记得,有一天他正在急救室值夜班,只见贾立群抱着一名孩子冲进来,后面还跟着家长,要跟他抢孩子。贾立群将孩子放下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这个孩子严重血性腹水,赶紧抢救!马上安排手术!”

  手术中,打开孩子的腹腔,发现满是鲜血,原来是肠系膜血管破裂,裂口竟达一公分。经过争分夺秒的抢救,孩子脱离了危险,这时候,贾立群才顾得上跟家长解释。原来,他在给孩子做B超时,原本考虑是腹水,仔细一看,腹水浑浊,再仔细辨认,竟是腹腔内出血,便顾不得解释,抱起孩子冲到了急救室。

  事后同事们问他:“您直接给孩子家长发一个超声报告不就行了吗?您这样做,万一孩子有个三长两短,您得担多大的责任,冒多大的风险啊!”贾立群回答:“孩子已经(病)重得不行了,家长不懂,可我们医生懂,我们要对病人负责啊。”

  “我们要对病人负责啊。”宋宏程说,这样一句轻轻的话,“就像敲击了我的灵魂,发出了巨大的响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回荡,至今难忘”。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6月上旬刊

 
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1-06-09


2021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21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21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21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