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1年04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专栏
人与自然:自然最亲切

★文 /戴荣里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自然界之局部固然会因人类的打理变得妖娆壮观,而沟壑形成的自然之美,整体和局部的相互适应,却体现着大自然千万年的神力造化之功。

  文|戴荣里

  最近看了不少AI(人工智能)的书,几乎被洗脑了。在“万物皆可AI”的当下,没有AI思维,显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既然智能革命是大势所趋,树立AI思维就成为当下管理者所应考虑的问题。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厂到工地,从集体到个人,铺天盖地在追赶智能革命的首班车,成为当下的热门现象。培养AI思维,其实并不神秘。AI思维的基础在于数据,核心在于模型,实现在于算力,应用在于业务模式。今后,再聪明的老农民,也许都会落后于人工智能对农时和收获的判断。聪明的棋手,也常在人工智能工具面前甘拜下风。人类认识的有限性,会落后于AI所推演的优秀算法。人工智能的发展,让世界再一次站在了一个关键点上。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不仅给世人带来了AI思维,更带来了文化的重塑、世界的重构。

  自然似乎依然是自然,但世人评价自然的方式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借助于手机,影像不仅可以清晰地留存,更可以辨别事物的数量、质地;爱情甚至可以在人工智能的度量下,换算成一系列让人尴尬的物理指标。所以,自然不再是以前的自然了。一切都在重构,一切又都在表象的相似性之下,发生着不同于以往的变异。我感兴趣的不是书中对AI之伟大一页页的介绍,而是人工智能后面所深藏的逻辑。对自然的反思,恰恰是人工智能提供给世人的另一种思维。数据解构的背后,是世人过去对自然界的忽视。人工智能在显示人的科学创造能力的同时,也在展示着人类自身以往对自然各个角度的忽视和不尊重。

  也许,人工智能会改写人类对自然界的敬重方式。当借助人工智能的分析,发现原本认为是自然灾害带来的结果,竟然是人类科学实验所引发;当许多致癌物质通过人工智能方式追溯出恰恰是人类自身的“作品”,人是否还会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仰天大笑。科技发展在给人类带来更多福祉的同时,也加速了世界上其他物种的灭亡。当非人类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无法进化到与被混凝土硬化后的地面相抗衡的时候,人类还自我陶醉在无限的规整之中,生物链条的一再被破坏,让这个世界在真正的“混凝土的罪恶”中最终走向灭亡。人工智能最终所呼唤的怕是原初自然的重返情结。

  人类创造了逻辑,却越来越不讲逻辑;人类企图用人工智能为自身带来幸福生活,却最终给自身带来更多损害。在众口一词呼唤AI的时代,自然之美日渐萎靡。相比于那些袋装食品和高大上的加工食物,我更青睐有虫眼的桃子、丑陋的地瓜、憨态可掬的蝴蝶和叫起来没完没了的鸣蝉。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人工智能时代,原初自然状态的远遁,让人如鲠在喉。

  人工智能为世人带来新鲜感,也造成潜在的危害和对自然的疏离。正像历史上人类对自然的损害缺乏清醒的自知一样。自然界之局部固然会因人类的打理变得妖娆壮观,而沟壑形成的自然之美,整体和局部的相互适应,却体现着大自然千万年的神力造化之功!拘泥于微小区域的城市智能化设计,因忽视整体上对自然界的适应性而可能酿就苦果。自然的亲切真不是AI所带来的。诅咒“混凝土的罪恶”,才会保护自然中生命的多样性!人工智能时代,人类需要在自然面前再一次低下高傲的头颅!

4.jpg

偏向于城市建筑的作家,动情于哲学思考的工程师。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4月下旬刊

 
编辑:子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1-04-27


2021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21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21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21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