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1年04月《小康》中旬刊
  栏目:理论高地
【理论高地】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荔湾路径”

★文 /黄红闯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 | 黄红闯

  荔湾区是广州市中心城区,是海上丝绸之路起源地、岭南文化中心地、近代中国革命策源地、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地的缩影,水陆面积6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28万。2020年,荔湾区经受新冠疫情考验,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发展,基层社会治理成果累累,成功创建广东省级维稳示范点,案件类警情连续九年下降,平安建设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

  荔湾区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视察广东莅临荔湾时提出的“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岭南西关文化和老城市老街区工作特点,深入思考,不断创新,大胆探索符合区情实际的社会治理“荔湾路径”: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支撑,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用“绣花”功夫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荔湾样本”。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牢牢把准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方向。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构建高位统筹、指挥有力的“最强大脑”。高规格组建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和六大专项功能组,区委书记担任组长,区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相关区领导为副组长,区直各部门、各街道“一把手”担任成员,每个专项功能组都由区领导挂帅,形成统筹有力,协同高效的专项协调议事机制。实施“党旗红”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将党的领导贯穿社会治理各领域、全过程。二是强化党建引领信息综合平台建设,构建反应灵敏、高效便捷的“神经网络”。用心构建“党建+”平台,建设党建引领“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平台,依托荔湾“数字一张图”系统,整合区、部门、街道、社区工作资源,打造党建引领、经济运行、城市建设、文化发展、民生工作、社会治理6大板块,建成集“呼应、处理、督办、考核、展示”于一体的“三呼三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构建起“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平台。三是强化基层阵地建设,构建运转协调、落实有力的“躯干肢体”。结合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要求,融合党群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有效推动资源整合、组织整合、功能整合。高标准推进区、22条街道、191个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建设,结合老城市特点因地制宜设置群众接待大厅、矛盾纠纷调处室、视频研判室、综治中心网格工作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按照“6+1”标准,推动“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充分整合“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平台、综治视联网、雪亮工程、维稳联动共治等数字平台,形成由点成线、由线组网的基层社会治理实战阵地,基层防控违法犯罪、化解矛盾纠纷、排除安全隐患实战能力明显提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是回应群众期盼。以解决群众反映最突出问题为抓手,实施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防范化解各类社会风险、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等五项工程,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六建”工作,强力整治电信诈骗、入室盗窃、吸毒贩毒等案件多发问题,深化“城中村”综合整治,抓好重点地区治安重点整治,抓实出租屋和来穗人员清查,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二是优化群众服务。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全力打造“心灵直通车”社会心理志愿者服务品牌。健全社区“三人小组”工作机制,持续做好社区疫情常态化防控,严格落实重点人员健康服务管理。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应急医疗救助机制,群众服务短板不断补齐。三是解决群众困难。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用真情了解群众期盼所“享”的基本需求,找准切入点,变“为民做主”为“由民做主”。

  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一是抓机制创新。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着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依托平安建设工作机制及三级综治中心平台,推动开展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扫黑除恶、疫情防控等工作一体化运作,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基层综合治理机制。二是抓治理创新。突出“五治融合”,增强政治引领、强化法治保障、推进德治教化、激发自治活力、升级智治支撑,梳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重点任务148条,实行定责任、定目标、定时限的全周期管理,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出新出彩。三是抓项目创新。实施项目带动,每年培育推进一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推动全区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创建永庆坊市域社会治理示范街区,打造“1+9+5+N”多元化解纠纷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涉侨和涉旅游纠纷化解工作,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方案。发挥老社区老街坊“熟人社区”治理的优势,引导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老城区社区服务分类供给新模式,整合社区服务资源,补齐社区公共服务配套场地设施短板。“十三五”期间,全区新增学校24所,优质学位18840个,每千名常住人口拥有医院床位数增至7.04张(超过高收入国家水平)。实施文化记忆工程,打造岭南文化引领社会治理新标杆,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广彩、广绣、粤剧等岭南非遗文化不断传承发展。四是抓法治保障。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发挥社会道德调适作用,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监督和奖惩机制,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讲好“平安故事”。优化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完善居民自治章程等自治制度,激发自治活力,荣获广州法治服务智慧化创新奖。

  坚持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支撑,充分激发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一是打造多元共建。紧紧围绕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以创新为动力,合力打造“多元+”模式,大力发掘平安建设促进会等民间团体、专业市场协会等行业组织、多元公共法律服务等载体的力量,充实社会多元共建,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法多元化、专业化、法治化水平。二是打造多元共治。党旗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基础不断夯实,形成社会治理共治善治格局,维稳工作经验在全省宣传推广,社会治安群防共治形成良好机制,无邪教街道无邪教社区遍地开花,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法院、检察院、司法局、文广旅体局、侨联等单位联合打造荔湾特色的涉侨、涉旅游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建设永庆坊“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平台。近三年来荔湾区各级调委会共调解矛盾纠纷8448宗,成功8352宗,成功率98.5%。全区未发生因纠纷调解不及时或调解不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或民转刑案件。三是打造多元共享。“广州街坊·西关达人”群防共治发动机制不断完善,组建群防共治力量8.3万人,形成了享誉全省乃至全国的“如意平安骑行队”、“家在岭南”等多个群防共治队伍品牌。“两代表一委员”联系社区收集反馈社情民意成为常态化机制。“社工+慈善+志愿服务”机制不断拓展,社会工作人才、社会治理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近年来,随着基层参与面不断扩大、参与度不断提高,群众更加切身感受到社会治理带来的转变:荔湾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社会秩序井然有序,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群众对荔湾平安法治建设满意度逐年提高,荔湾也成为海内外游客到穗旅游的首选打卡地。(作者系广州市荔湾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4月中旬刊

 
编辑:康小君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1-04-15


2021年01月(《小康》中旬刊)


2021年02月(《小康》中旬刊)


2021年03月(《小康》中旬刊)


2021年04月(《小康》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