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1年03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专栏
红楼人生:“薄荷糖女孩”薛宝钗

★文 /江岸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江岸

  “薄荷糖女孩”入口很甜,但含久了透心凉,没有乱七八糟的欲望,永远保持着头脑清醒。这不正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薛宝钗吗?

  知乎上有一个用户在讨论“生性凉薄的人是怎样的”这个话题时发明了一个词:“薄荷糖女孩”,意指入口的那一瞬间很甜,但含久了透心凉。在这个话题下,网友们提供了一些此类人的表现形式。

  比如喜欢两清,不喜欢欠别人。比如表面上对人很友善,但实际上保持着距离感。比如喜欢置身事外,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自己不关心的事物上。比如不念旧、不黏人,和亲人、恋人都保持着克制的距离。

  “薄荷糖女孩”不锋利、不愤青、不刻薄、不沧桑,没有乱七八糟的欲望,永远保持着头脑清醒。

  看到这些表现和定义,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熟人向我走来,这不是《红楼梦》里“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薛宝钗吗?

  她很甜,外形鲜艳妩媚,在大观园众人中“艳冠群芳”。她的“甜”,还在于情商高。她设身处地为爱面子的湘云出钱出物,筹办螃蟹宴;她庇护身世堪怜的香菱,把香菱从夏金桂的折磨、薛蟠的毒打之下解救出来,跟在她身边;她悄悄赎回贫寒的岫烟当掉的寒衣;她送礼时不会遗漏掉在贾府地位尴尬、让众人厌憎的赵姨娘母子;她看戏专点热闹戏文,甜烂食物,因为她知道这是作为老人的贾母心头所好……

  她很甜,但也很“凉”。她的住处如雪洞一般,没有任何装饰。她“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她是“山中高士晶莹雪”,完美但不太有温度,让一段婚姻“纵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红楼梦》里每个人所作的诗词,都像是对自己的一个侧写,黛玉、湘云、宝琴莫不如此。宝钗的诗里也写到她自己的品性和风骨,“珍重芳姿昼掩门”“淡极始知花更艳”“不语婷婷日又昏”等句子活脱画出一个“薄荷糖女孩”的形象:外形甜美,却始终带着点冷淡的距离感。

  读者对宝钗一向评价两极,看她如雾里看花,有时像黛玉一样,疑她“心里藏奸”,如宝钗无意听到小红说心事,随口说是和林妹妹捉迷藏,试图“金蝉脱壳”,读者就怀疑她要嫁祸林黛玉。有时又苛责她冷漠,比如在金钏跳井悲惨死去之后,宝钗跟王夫人从从容容谈料理其后事,还能投其所好开解王夫人。

  尤三姐和柳湘莲一个自尽、一个出家,薛蟠大哭,多少天不能释怀,宝钗用“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前生命定,活该不是夫妻”这样轻飘飘的话做了定论——就像那些拥黛抑钗者所云: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亲而宝钗疏,黛玉热而宝钗冷。

  在皇商世家的严格教育之下,在冷香丸的药力之下,在周遭环境以及宝钗自身的修炼克制之下,甜美鲜艳的牡丹花宝钗,成了一枚入口透心凉的薄荷糖。看起来永远冷静客观,理性处理任何事的宝钗,看似对每个人都有微笑和善意,但她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没有依恋过,也没有深陷过。这也是读者没法与她深交,将其视为知己的原因之一。所谓知己,是要同悲同喜、以心相交的。

  但那又如何,薄荷糖虽甜分有限,却能让人口气清新、头脑清醒。作家闫红认为宝钗的“无情”是一种大善,不带感情色彩,脱离价值取舍,更多了一些理性考量,她称之为“无情之善”。

  拥有“无情之善”的薛宝钗,是即便在现代社会也很难得的“薄荷糖女孩”。让我们珍惜她们的甜,也欣赏她们对待世界和人情的那一点“清醒凉”吧。

28.jpg

爱美丽也爱媒体。闲读红楼,注解人生。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3月下旬刊

 
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1-03-26


2021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21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21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21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