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1年03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封面故事
绘制新蓝图!重庆市: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

★文 /郭煦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郭煦

  政府工作报告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占据突出位置。接下来该怎样做,才能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

7.jpg

图片/TUCHONG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2021年1月2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1月21日,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在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占据突出位置。

  重庆市长唐良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0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824元,增长6.6%。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

  成渝“握手”,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

  加快合作平台落地,大力推动川渝高竹新区、遂潼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平台建设。加强政策协同对接,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研究出台产业、人才等领域配套政策,落实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方案。做大做强“一区”,做优做特“两群”……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重庆两会上毫无疑问的高频词,吸引着代表、委员的关注。

  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新时代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构筑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举措。

  重庆市人大代表、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表示,荣昌作为成渝两地合作的“桥头堡”、“双城经济圈”的“主战场”,在过去一年中,已将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等33项事关荣昌的重大事项列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与此同时,国家畜牧科技城、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西部样板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先行区等重大建设顺利推进。

  事实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周年,硕果累累。一年多来,川渝两地各级部门累计签署合作协议236份,平均1.5天“握手”一次。两地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等七大领域,用前所未有的“双城速度”,破除了一个又一个地域壁垒。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易小光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周年,在国家战略指引下,重庆、四川两地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推动一体化建设具体体现在:组织领导及规划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方面、推进体制创新方面等等协同推进,形成合力,开好局、起好步,为“十四五”时期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才能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易小光表示,可以从五方面着力:建立协同机制使国家层面规划和两省市发展规划有机叠合形成合力;提高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促进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形成重要增长极;推动国内国际合作开放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激发全社会发展动力。此外,还应加强发展历史、协同发展等理论的研究,促进公共服务区域共享,探索“就业、户籍”等区域联动等。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大学教授王林表示,按照中央决策部署以及川渝党委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求,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一方面要加大机场群协同力度,打造航空川渝或成渝品牌,另一方面要创建全球内陆第一的“成渝自由贸易港”,打造内陆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枢纽。此外,目前成渝正在打造中国西部科学城,成渝科技资源富集,但科学与技术、研究与转化、创新与产业比较脱节,建议借鉴苏沪鲁经验,筹建“成渝产业技术研究院”。

  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2~3年时间,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发展全局的能力全面提升。

  科技创新,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创新也是被频频提及的热词,成为重庆市“十四五”时期重点工作之一。重庆如何补齐创新“短板”,加快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与会代表和委员的关注焦点。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十四五”时期重庆将重点推进11个方面的工作,排在首位的便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体来看,“十四五”期间,重庆将优化创新布局,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同时培育创新力量,力争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基地、“双一流”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型研发机构达到3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0家,科技型企业超过4.5万家,有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50%;改善创新生态,深入实施重庆英才计划,健全创新激励政策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应用体系,力争人才资源总量突破660万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科技局局长许洪斌表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庆应着眼构建“一城引领、多园支撑、点面结合、全域推进”的创新格局,让创新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具体路径包括打造战略科技平台、发挥基础研究引领作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等。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重庆将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除了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联动全域创新“赋能”外,还将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塔尖”“塔基”人才政策,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重庆市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以良好的发展平台聚才,以灵活的体制机制用才,以优质的服务环境留才,持续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吸引八方英才来渝追梦圆梦。

  此前,重庆市出台《重庆市人才安居实施意见》,累计提供“拎包入住”人才公寓3万套,定向配租住房6万套;深化“人才贷”服务,扩大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累计为人才创新创业发放贷款146.63亿元;并出台实施重庆英才服务管理办法,分层分类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子女入学、医疗保健、旅游等17项优质服务,发放重庆英才服务卡3600余张,提供服务5.9万人次。

  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师范大学科研处处长、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付文升表示,近年来,重庆逐步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为来渝发展的各类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优越的条件。

  重庆市不断深耕人才发展沃土,为人才发展搭建良好平台。在去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重庆充分发挥专家人才的作用,在全国率先出台激励专家人才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担当奉献的8项措施、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18条措施等,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

  重庆市政协委员、西南大学前沿与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夏庆友表示,重庆称得上是人才的福地。除了在生活和工作上的关心外,学校和政府十分尊重专家学者的意见。据了解,重庆市已经与76家知名高校、院所、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中国科协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等已签约落地。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3月上旬刊

 
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1-03-09


2021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21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21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21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