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1年01月《小康》中旬刊
  栏目:本期策划
展望大湾区2021!香港:盼尽快恢复通关与湾区共融

★文 /麦婉华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麦婉华

  2020年,香港的新冠疫情反复,经济、社会生活都大受影响。不管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普通市民都希望疫情尽快过去,香港恢复通关,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加紧联系。同时,香港还要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在新的一年提振经济、创造就业。

  粤港澳大湾区由广东省珠三角9个城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占地超过56000平方公里,是旧金山湾区面积约三倍。其中,香港的创新科技、金融、法律和专业服务等方面发展突出,也拥有亚洲国际都会的定位。

  2020年是不平凡之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香港疫情反复,如今已是第四波疫情。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2021年,香港是否能突破2020年留下来的挑战?同时,在政府、专家学者、普通市民的不同角度如何展望香港的2021年发展?

111.jpg

封关令让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交流大受影响。

  疫情对香港经济影响逐渐下降

  2020年11月2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立法会发表了2020年施政报告。林郑月娥表示,内地在严控疫情的努力下,经济已快速反弹。而香港面对反复的疫情,必须采取一切“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措施严控,以及进一步增加防疫措施的精准度。特区政府或再次推行大规模社区检测,力争确诊病例“清零”。

  林郑月娥表示,香港经济因社会动荡、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政治形势受到重创,劳工市场也面对巨大压力。特区政府预测全年经济收缩6.1%。提振经济、创造就业迫在眉睫。

  如今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香港的经济状况如何?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在接受《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的经济受疫情影响主要在2020年头两个季度。2020年第一、第二季度的GDP都是负增长9%。2020年第三季度香港经济开始反弹,不过GDP仍在负增长3%左右。庄太量估计香港第四季度GDP应该可以摆脱负增长。

  “但是如今失业率还是比较高的,主要影响的行业有建筑业、餐饮业、航空业等。”庄太量说。记者了解到,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发布最新2020年8月至10月的失业率数字为6.4%,就业不足率为3.8%,与上一期持平。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表示,劳工市场情况困难,但该段时间香港疫情维持受控下,呈现进一步稳定的迹象。

  另一方面,封关令让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交流大受影响。封关令原定2020年5月结束,结果却随着香港一波接一波的疫情爆发一再延长。因此,不少需要在粤港两地来回跑的人受到了影响。香港市民张泳琳正是一个典型例子。

  作为2020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毕业生,张泳琳因香港封关无法按时回校。“最后的毕业典礼也只能云参加,而毕业照也是同学帮忙把我P上去的。”张泳琳说,由于专业的缘故,在香港比较难就业,本来也想毕业后到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尝试找工作的。但是现在这些计划只能暂时搁浅。

  “封关主要是影响了粤港两地很多的往来,因为一来一回就要28天(在香港和广东要分别要隔离14天),时间成本太高了。在广东开厂的香港老板回不去工厂了,很多住在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建筑工人、装修工人也回不来香港了。就连我本来要到深圳的高校讲课的,现在也过不去了。所以有很多交流变得不方便。”庄太量说。

  所以被问到对于2021年的展望时,张泳琳首先就希望香港的疫情能尽快好转,封关令能尽快撤销,这样才能重新恢复香港与其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正常交流与日常联系。

  大湾区的香港定位仍需保持

  中央将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完善港深陆路口岸建设、港企开拓内地市场、防疫抗疫等七方面全力支持香港发展……这既是林郑月娥在2020年施政报告中所提出的重要内容,也是香港发展的重要方向。那么,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香港与其他城市的发展方向有何差异?其定位是什么?2021年将如何展望发展?

  早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发布之时,香港就按照其产业特色与结构得出相应的发展定位与方向。香港的四个传统主要行业,包括金融服务、旅游、贸易及物流和专业及工商业支援服务,可带动其他行业,创造就业,是香港经济动力的所在。

  因此,《纲要》明确提出,将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

  那么具体的情况如何?首先从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说起。林郑月娥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久经考验,面对新冠疫情及环球经济动荡的挑战,香港自信地展现了金融系统的韧力和稳定性。“虽然经历社会事件和疫情,但港元汇率坚挺,资金流入较强,很多IPO上市。这都反映投资者对香港资本市场的持续信心。由此可见,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仍是在保持与巩固中的。我建议,可以多放一些债券产品给香港,这是香港比较弱势的一面。”庄太量说。

  而国家也对香港大力支持。关于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近期中央支持深化两地金融互联互通,逐步扩大“互联互通”合资格股票范围,同意加快香港上市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内地科创板股票在符合特定条件下纳入标的。

  但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香港在疫情之下可谓深受影响。2020年10月21日,香港国泰航空集团宣布企业重组方案,将削减8500个职位,约占集团总共3.5万个职位的24%。同时,国泰港龙航空(国泰航空集团旗下全资附属区域航空公司)即时停止营运。另外,很多航班如今都无法正常启航,航空公司、航空物流业都受到巨大损失。

  因此,如何保持与巩固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香港立法会旅游业界议员姚思荣说,航空公司的成本非常高,前段时间香港特区政府通过融资的方式,借给国泰200多亿港币作为日常营运和复苏的费用。

  林郑月娥则从长远考虑说,香港国际机场享有地理和管理优势,近年锐意革新。虽然新冠疫情重创全球航空业,但对于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仍充满信心。香港机场管理局(机管局)将按照原定目标,分别于2022年及2024年启用第三条跑道及整个三跑道系统,并预计于2023年完成“高端物流中心”及于2021至2027年分阶段完成“航天城”发展项目。

  旅游业也是香港四大重要产业之一。其则未来一段颇长时间仍然面对严峻挑战,政府将会为业界推出额外的纾困措施。相关措施的总承担额接近6亿元,会惠及旅行代理商及其职员、主业为导游及领队的自由作业持证导游及领队、以接载旅客为主的旅游服务巴士司机。此外,待疫情缓和后,香港会开拓更多本地文化和绿色旅游资源以重振旅游业,以期扩阔海内外客源及为市民及旅客提供丰富的历史文化及旅游休闲体验。持续的疫情将改变全球旅游局面,香港旅游发展局正趁机审视香港的旅游定位以应对未来挑战。

  粤港合作促进融合与多元化

  香港除了自身发展不断加强外,与其他大湾区城市的联动与共融也非常重要。自2019年2月中央政府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来,各中央部委已出台多份支持大湾区金融、法律、专业服务发展等政策文件和便利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居住、学习的措施。而香港与广东双方同意要大力推进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及通关便利化、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业合作、教育、人才培训和青年交流、共建优质生活圈等工作。

  林郑月娥在2020年施政报告中提到了很多具体的项目。例如,支持香港保险业在CEPA框架下在大湾区内地城巿设立售后服务中心,为持有香港保单的港澳和内地居民提供谘询、理赔、续保等全方位支援;容许在香港已注册的传统外用中成药产品可通过简化的审批流程在大湾区注册及销售。

  另外,香港还展望了2021年还会延续与广东合作的部分。尽快经广东省审批先行落实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试行使用已在香港注册的药物和香港公立医院使用的医疗仪器安排,并适时延伸政策至更多指定医疗机构、药物及医疗仪器;完善港深陆路口岸,调整部分陆路口岸的功能及延长通关时间,逐步落实跨境货运“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布局,并马上与深圳市政府展开研究在位处深圳的新皇岗口岸采用“一地两检”安排,以释放香港落马洲管制站超过20公顷土地作其他用途;成立“泛大湾区外来投资联络小组”,由投资推广署联同其他大湾区城市的对口单位制定全面的联合外来投资业务建议,加强协同效应……

  而说到粤港合作,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备受关注的重点。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香港和深圳这两座毗邻城市的关系独一无二。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前店后厂”,到今日在科技创新上强强联手,都是大有可为。

  如今,中央政府大力支持港深合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同意港深政府可共同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深圳园区和位于落马洲河套的香港园区,实现“一国两制”下,位处“一河两岸”的“一区两园”。林郑月娥在访问深圳期间,亦与深圳市领导同意以创新思维、突破界限、资源共享的精神推动有关的工作。

  从香港到深圳创业的星利源商贸物流集团主席、SAP中国创新委员会消费行业(批发)主席林立方早前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密切关注落马洲河套地区的发展。“过去落马洲河套地区的合作步伐并没有真正迈开。因为这个地方一半属于香港,一半属于深圳,要怎么样去利用,两地都有各自的想法。直到最近,香港和深圳的定位彼此配搭,以及融合达到一定的基础,才开始达成了共识。”林立方说。

  “未来,两地政府正研究在香港园区首批楼宇落成前,由香港科技园公司承租及管理深圳福田科创园区的部分地方,让有兴趣开展大湾区业务的机构和企业先落户深圳科创园区,因为在创科路上,没有最快,只有更快,我们须不失时机,推动港深两地的创科产业生态链,为香港青年人创造大量的就业和创业机会。”林郑月娥说。

222.jpg

当疫情稳定及恢复跨境旅游后,香港民政事务局还会资助十多个非政府机构推行“青年创业计划”。

  将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

  近年来,以香港的经济和市场规模,青年人的失业率可能会维持双位数字一段时间。另一方面,有7000万人口的大湾区发展潜力却十分巨大,能为香港青年人提供事业发展机会。

  香港为鼓励和支持青年人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和发展事业,特区政府将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在香港及大湾区有业务的企业,聘请及派驻本地大学毕业生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名额2000个,当中部分为早前提及的创科职位。

  作为在广东读大学的香港人,张泳琳也很期待可以到大湾区其他城市工作。她表示,因为香港比较注重金融业等产业的发展,其他行业的就业机会其实比较有限。例如她想找新媒体方向的工作,在深圳、广州等地的就业机会更多。

  另外,愈来愈多青年人渴望透过创业一展所长,在传统行业打工外寻找出路。从香港到广州创业的谭伟杰正是看中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潜力。早前,《小康》记者来到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创汇谷”粤港澳青年文创社区采访了谭伟杰。

  “当时我到大湾区的城市考察,发现这里的科创氛围非常好。所以我们决定在南沙开公司,并且建立团队。南沙对于我们香港青年创业非常支持,给我们服务‘一站式’开公司。而且,由于香港和大陆的税务很多不一样,当地就给港澳青年创业者开关于税务的宣讲会,并且用多种方式宣传税务政策。另外,在税收处理方面还有一对一服务,这让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金钱的成本。”谭伟杰说。

  其实早在2019年,香港青年发展委员会已在“青年发展基金”下推出全新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青年创业计划”),协助有意在香港及大湾区内地城市创业的香港青年提供更到位的创业支援和孵化服务,并进一步回应他们在创业初期的资本需要。

  记者了解到,当疫情稳定及恢复跨境旅游后,香港民政事务局还会资助十多个非政府机构推行“青年创业计划”,预计批出约1亿元,为近200家青年初创企业提供资助及向约4000名青年提供服务。

  如今,广东及各大湾区内地城市已同意支持这个计划,并会提供共享工作基地,以及让香港青年享有与内地青年相同的待遇和支援。此外,特区政府将成立“大湾区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联盟”,作为一站式资讯、宣传及交流平台,进一步支持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创新创业。

  编辑/余弘阳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1月中旬刊

 
编辑:九久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1-01-15


2021年01月(《小康》中旬刊)


2021年02月(《小康》中旬刊)


2021年03月(《小康》中旬刊)


2021年04月(《小康》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