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0年11月《小康》中旬刊
  栏目:本期策划
【本期策划】广东治水创新防污与保源措施

★文 /麦婉华

  创新饮用水源和优良水体保护措施

  饮用水源的保护关系着广东超一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民生之大计。所以说,饮用水源的保护是水治理不可缺少的一环。广东在这方面怎么做?

  记者了解到,广东全面系统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优化调整工作。印发实施《关于加强和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和优化调整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提前介入,加强对线性重点项目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事项的调研和指导。全省已有20个地市的水源保护区优化调整方案经省政府批复实施。

  持续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完成全省县级及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督促各地严格按规范要求设立保护区标牌和警示标志,形成报告并通过生态环境部验收。加快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指出的全省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违法项目和违法建筑的清理整治工作。开展地级以上城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立、治”专项行动,排查发现的环境问题已全面完成整治。

  推进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联合广东省水利厅转发《关于推进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组织各地对“千吨万人”农村饮用水源地进行调查评估和摸底排查,依法依规推进“千吨万人”乡镇及以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加强东江、西江等优良水体保护工作中,与上游省份签订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协作框架协议。广东建立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在粤桂九洲江、粤闽汀江-韩江、粤赣东江等流域开展生态补偿,累计向上游省份拨付资金9.98亿元。完善省内区域生态补偿体制,以省内东江流域为试点推进省内上下游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建立省内东江流域上下游“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保护和治理体系,制定《广东省东江流域省内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实施方案》经省政府同意印发。

矿泉水(左)与练江干流普宁段河水(右)对比 图高睿.jpg

  矿泉水(左)与练江干流普宁段河水(右)对比 图 / 高睿

  韩江正是上述措施有效实施的例子。潮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吴育墩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介绍,2016年3月,广东、福建签订《关于汀江—韩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实行“双向补偿”原则,即当上游来水水质稳定达标或改善时,由下游拨付资金补偿上游;反之,若上游水质恶化,则由上游补偿下游。粤闽两省每年各出资1亿元,作为生态补偿资金。另外,2019年12月,广东省韩江流域管理局与汕头、河源、梅州、潮州市生态环境局、水务局签订了《关于加强韩江流域水质保护工作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备忘录》对各方在加强水质监测数据、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共享、建立流域水污染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协调沟通机制、建立涉水污染问题线索通报处置机制、涉水联合执法机制等7个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

  刘智森总结,近十多年来,广东治水是取得了好成绩的,主要表现在GDP增长了5-6倍,大江大河水质持续保持良好,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水体比例在经济大省中长期稳居前列。

  据悉,“十三五”以来,在广东经济总量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西江、东江、北江和韩江等大江大河水质优良,珠江流域水质在全国七大流域中位于前列,地级以上城市和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均100%达标,茅洲河、练江等重污染河流水质显著改善,入海河流国考断面水质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

  “十四五”需进一步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

  “总体看广东水环境治理取得积极进展,但是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省水生态环境保护还存在突出问题和短板,任务依然繁重。”李新科说。

  具体来说,挑战包括哪些方面?首先,水污染治理设施短板依然存在。不少地方环境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管网建设不平衡、不完善导致污水处理厂未充分发挥减排效益。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还不够高,养殖废物和畜禽粪便资源利用及无害化处理排放还有大量工作需要落实。

  其次,水污染防治工作机制仍需进一步健全。治水、治污与城市更新改造、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等的结合需要进一步加强。广东主要江河都处于下游河段,上游来水水质直接影响广东水环境质量,跨省流域联防联治仍需加强。

以茅洲河为例,深圳采取EPC模式(即交钥匙工程,包括“设计+采购+施工+调试”),实行“地方+大国企”的“大兵团作战、全流域治理”。图为燕罗湿地.jpg

  以茅洲河为例,深圳采取 EPC 模式(即交钥匙工程,包括“设计 + 采购 + 施工 + 调试”),实行“地方 + 大国企”的“大兵团作战、全流域治理”。图为燕罗湿地

  此外,建成区外的黑臭水体和一些重污染支流整治任重繁重;治水投融资机制薄弱,过于依赖财政资金,社会资金投入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刘智森认为,面对上述难点,需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在“十四五”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以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创新机制体制,一河一策精准施治,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确保重点河流长治久清。

  他建议,加强流域系统治理。应以流域为单位,全流域统筹水生态环境保护,在截污治污的基础上,加大水系连通和生态修复力度,岸上岸下治理措施同步开展。同时,将水环境治理与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相结合,注重与两岸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发展的衔接。

  另外,要全面控制污染源排放。着力提升生活污染治理效率,一盘棋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和配套管网建设,推动污水处理设施效能不断提升。切实加强工业水污染防治,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全覆盖,严厉打击偷排、超标排污企业,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强化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因地制宜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推进畜禽养殖生产清洁化和产业模式生态化。

  进一步强化保护生态环境力度刻不容缓。广东应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加强基层环保队伍建设,充实一线环保力量。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法规和制度,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治水设施建设投入,促进多元融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构建全民行动格局,提高公众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客观规律的认识。(欧阳昊、钟奇振、黄泽欣对本文亦有帮助)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报道)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0年11月中旬刊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0-11-13


2020年01月(《小康》中旬刊)


2020年02月(《小康》中旬刊)


2020年03月(《小康》中旬刊)


2020年04月(《小康》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