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0年09月《小康》中旬刊
  栏目:理论高地
【理论高地】深化人才改革的江门实践

★文 /苏晓 亓光勇 岑威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苏晓 亓光勇 岑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近年来,江门市不断加大改革落实工作力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人才优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以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为出发点,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部人才高地为目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人才管理服务体系,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坚持党管人才,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

  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推动单项工作向体系构建转变。一是成立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分管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市领导任副组长的江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小组议事规则和成员单位职责。二是创新设立江门市人才工作局,作为市委工作机关,归口市委组织部管理,统筹负责全市人才工作牵头总抓、宏观指导、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和服务保障工作,打造从人才政策制定和落实、重大人才工程和重点人才项目统筹推进、人才管理服务、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的全链条人才工作新机制,推动构建各级各部门“全市一盘棋”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强化人才政策体系建设,统筹整合资源着力破除碎片化。以市政府“一号文”印发《关于进一步集聚新时代人才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加快配套政策制定,出台《关于做好人才政策个人待遇发放工作方案》《关于做好人才政策企事业单位补贴发放工作方案》,《江门市实施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暂行办法》《关于江门市高层次人才认定评定和举荐办法》《关于印发人才举荐类补贴申请指南的通知》等四个规范性文件,进一步破除人才工作碎片化、分割化、部门化问题,全方位系统解决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方面问题,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实施人才工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和干事创业平台建设

  大力推进人才工程项目,创新人才培育模式。一是深入展开博士后创新实践工作,发布“江门市创新实践博士后课题研究需求”,构建契合江门市重要产业及重点平台发展的人才培育及课题智库模式。截至2020年7月底,全市已有博士后工作站(含园区分站)17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7个,新引进博士后4人,在站博士后85人。二是实施“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江门市自2017年起实施“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打开公务员队伍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绿色通道,建立行政管理与技术发展双通道,推行导师制项目式培养模式,培养储备一批复合型高素质党政人才。目前,共引进了三批次博(硕)士人才,在岗开展工作59人,其中博士31人,硕士28人。三是推动“侨都英才计划”“五邑人才工程”等重点人才工程提质增效。评审出创新科研团队13个,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7人,引进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项目12个,共资助金额达7040万元;开展名师名医名家和专家工作室评选活动,累计评选178人。

  构筑人才聚集磁场,抓好“一岛一校一心”建设。一是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江门人才岛建设。建设江门人才岛,是市委、市政府为抢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高地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被列入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并被纳入粤港澳大湾区三年行动计划。江门人才岛总面积12.68平方公里,合计约1.9万亩,总投资约380亿元,探索引入“科技+人才+项目+产业”的战略投资运营商开发建设,将江门人才岛打造为珠三角高品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示范区、国际人才云基地。印发《关于支持江门人才岛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引育紧缺适用人才的若干措施(试行)》,通过设立人才政策“特区”,靶向施策,围绕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人才关注的事项,对特定对象、特定范围采取的特殊扶持措施。二是支持五邑大学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2018-2022年,广东省财政将安排专项补助经费6亿元,江门市政府投入15亿元,支持五邑大学在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生物科技及大健康等领域着重发力,建设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突出”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三是强化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1+7”布局体系建设,构建“一核多点”格局。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推荐、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批复同意建设的全国首家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将瞄准博士后这一创新创业“生力军”,针对博士后人才落地的不同需求,通过设立博士后创新中心、创业中心和实践中心的“三中心”模式,重点在管理体制、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促进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博士后创业创新高地。广东省人社厅公布的2019年度广东省100个博士博士后创新平台名单,其中我市有6个平台入选,其中,“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类入选4个,数量居全省排名第一。

  强化服务保障,优化人才服务水平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完善人才工作指标考核,强化人才工作资金保障。一是对市直单位、各市(区)进行人才工作考核,设立组织领导、人才队伍建设、人才环境、重点人才工作和奖励性项目等5大考核项目,在此基础上细化32项具体考核指标。考核采用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方式开展,优化梯度评分,增强评价的操作性和透明度,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考核结果与单位、地区年度绩效挂钩,推动人才工作提质增效。二是统筹管理好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安排纳入重点支出领域和中期财政规划,建立和完善支出保障机制,优化支出结构,加强统筹整合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人才工作资金保障力度全面加强。2019年江门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投入超过2.5亿元。

  创新人才服务模式,打造“线上+线下”人才综合服务体系。一是搭建人才线上服务平台,持续建设 “江门市人才安居乐业生态园信息系统”,打破传统“块状化”区域业务界线和“条状化”业务领域界线,实现34项人才相关补贴项目“申领-审批-发放”全流程网上办理,为人才提供线上线下、时间空间无差别的服务。二是创新实施“人才管家”服务制度,强化实现服务人才“最后一公里”。设立“人才管家”服务团队,以政府购买行业协会专业化服务的形式,建立一人一档,安排一对一专职人员,及时向人才宣传政策,通过定期走访、座谈、电话等多种形式,开展“一对一”联系走访,为江门市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个性化管家式服务。疫情期间“人才管家”开通24小时人才服务热线,积极推行“不见面服务”模式,协助人才企业有序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确保人才服务“不打烊”“不降级”。三是创新人才交流服务机制,推动成立江门市高层次人才促进会。面向全市高层次人才提供政策咨询、人文关怀、联谊交流、学术研讨、项目辅导、跨境对接、事务代办等专业服务。同时指导和组织各辖区内各领域高层次人才组建“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不定期举办开展各种人才交流活动,推动人才交流服务向全方位、多层次领域发展。

  加强政治引领,实现增“人数”与得“人心”的有机统一

  夯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建立市领导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机制。印发《江门市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明确江门市四套班子领导及24个市人才工作领导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开展领导干部结对联系高层次人才,从密切联系、政治引领、政治吸纳、决策咨询、身心关怀等方面着手,把对人才专家的“给待遇”与“给出路”“促发展”联系起来,推动“四问”工作法(问候、问情、问需、问策)常态化制度化,激励更多优秀人才专家投身江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发挥侨乡文化遗产优势,建设人才国情研修基地。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依托江门五邑地区丰富的华侨华人资源,打造具有侨乡特色的人才国情研修培训基地、移动课堂和精品课程,助力人文湾区建设。起草《江门市人才国情研修基地建设方案》,设置《侨乡文化遗产与五邑华侨华人的家国情怀》精品课程,让大湾区人才通过看、听、感,了解侨乡文化遗产中蕴含的华侨华人家国情,增强人才的民族认同、历史认同、文化认同,引导人才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建立人才宣传立体矩阵,打造人才工作品牌。一是强化“人才发布”微信公众号全市人才工作宣传主阵地功能,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将人才事迹呈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建立与国家、省相关媒体常态化对接机制,讲好人才故事,营造爱国奉献的鲜明导向。二是举办“520”人才系列活动日,该活动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和“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新格局,采用“主会场+三区四市分会场”的模式举办,着力为江门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活动受到中央、省及海外媒体高度关注,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推动江门市人才工作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

  作为珠三角西岸人才聚集新高地,江门人才工作稳中向好、别开生面。总体而言,江门人才工作有四大亮点: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党政联动推进;二是实施人才工程,软硬结合;三是强化服务保障,夯实基础营商环境;四是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形成跨界跨域人才协同场域。(苏晓:广东省人才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人才研究会书记兼秘书长;亓光勇:江门市人才工作局局长;岑威:江门市人才工作局人才一科科长)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0年9月中旬刊

 
编辑:秦艳飞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0-09-10


2020年01月(《小康》中旬刊)


2020年02月(《小康》中旬刊)


2020年03月(《小康》中旬刊)


2020年04月(《小康》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