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0年09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新土地上女人造佳酿

★文 /郭玲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郭玲

现在的技术条件下,我们的葡萄都是采摘后就榨汁进入罐子。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又一个期待的开始。经历时间的沉淀,它们将成为人们杯子里的佳酿。而我们,也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和家人开辟了一个曾经想都不敢想的未来。

九月上-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刘莉.jpg

  故事讲述人 刘莉 宁夏银川闽宁镇原隆村立兰酒庄车间主管兼酿酒助理

  不远处的地里,大片的葡萄藤安静地沐浴在8月的阳光下,再过1个多月,这里就将是另一番热闹的景象。

  工作空闲的时候,我最喜欢站在酒庄的大平台上,望着酒庄的葡萄基地,想象着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想想就有些激动。

  每年中秋节前后是我们村最热闹的时候,也是我们酒庄最忙碌的时候,但我喜欢那样的忙碌,因为这意味着丰收,意味着我们又要开始酿出让我们骄傲的优质葡萄酒。

  我叫刘莉,今年38岁,是原隆村立兰酒庄的车间主管兼酿酒助理,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原隆村——这个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最大移民安置村众多搬迁移民中的一员。

  在我们村,有很多和我一样从大山深处搬来的移民,在这片土地上有了新家、新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我们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和家人开辟了一个曾经想都不敢想的未来。

  搬出大山住进小院,我成了酒庄工人

  7年前的夏天,我们一家四口搬到了原隆村。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13年的8月2日,我们随身带来的,除了舍不得丢的结婚时的柜子,就只有一辆摩托车,不是不想带,而是因为家里穷,什么都没有。

  我们原来的家在隆德县温堡乡大麦沟村的大山里面——2000年,不到20岁的我从临近的固原娘家嫁到了大麦沟村。老家的生活很苦,婚后,我先后生下大女儿和小儿子,一家四口就挤在不到15平方米的土房子里。老公去银川或者临近的内蒙古的建筑工地打工,我就守着家里那几亩地和两个孩子过日子。

  隆德县是个缺水县,开春播种时不见雨,秋收时却总是有雨。不仅种粮是个难题,连吃水也是难题。更让我不开心的是,每年除了种麦子和收麦子的日子,老公有8个月时间在外面打工,孩子们想他,我也想他。可是没办法,不出去的话,家里更穷,但是出去打工,每年辛辛苦苦也赚不到太多钱。

  本以为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了,没想到的是,生活的转折在我31岁那年出现了。2013年,我们大麦沟村整村搬迁,原来的地方进行生态修复,全村40户人有的搬进了市区的楼房,而我们则搬到了原隆村。老公告诉我,这叫易地扶贫搬迁,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原隆村的村民都是2012年开始陆续从西海固地区原州区和隆德县迁徙过来的,全村共有1998户、1057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50户、2279人,目前只剩2户16人未脱贫。

  刚搬来的时候,看着眼前的新家,我有些不敢相信是真的。村里给搬迁户准备的是一家一户的小院,像我家,房子加上院子总共260平方米,比原来那间15平方米的小土房不知大了多少。住上了大房子,喝上了自来水,笔直的马路通到家门口,这简直是我们想都没想过的生活。

  但搬迁后也有现实问题,因为没有地了,我和老公需要想办法赚钱养家,他去银川的建筑工地打工,我给建筑公司新盖的房子做卫生。虽然后来我们有机会成为建档立卡户,但是我和老公放弃了,我们觉得我们这么年轻,完全可以靠双手养活这个家。

  那段时间,每天我要跟着村里去银川的车去城里打工,早上五六点出发,晚上才回来。我不怕辛苦,唯一担心的是刚刚上一年级的儿子,他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只能自己泡方便面吃。幸好,一次偶然的机会,村里的立兰酒庄向我敞开了大门。

  2014年夏天,酒庄招聘给葡萄地除草的人,村里有姐妹了解我家的情况,就叫上了我。工作就在家门口,中午还可以回家给儿子做饭,我决定去试一试。

  没想到,从夏天除草做起,我干到了秋天榨葡萄,再干到了冬天的人工灌酒。当年11月,老板告诉我,我被留下来做长期工了。我兴奋得赶紧给老公打电话告诉他这个好消息。真是做梦也想不到,我不仅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还成了每月领工资的工人。那个周末,老公特意回来了一趟,我俩坐在屋里算账,一个月工资2000块,12个月就是24000块,足够养活我们了。

  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下定决心要好好干。

  产业扶贫遍地开花,安居乐业就是这个样

  如今的我,是立兰酒庄的车间主管兼酿酒助理,带着十余名原隆村的姐妹和两名大学生检验员,负责酒庄生产车间酿造、陈酿、包装整个生产线的工作,工资也从最开始的每月2000元涨到了5000元。

  工资涨了,日子好了,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我的学历不高,只能靠比别人更用功,更努力。我的领导左总告诉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每天都随身带着本子,把看到的、想到的、学到的记下来,晚上回家再看一遍,有不明白的问题也会主动请教。努力总有回报,现在的我,不仅管理着酒庄的生产车间,还跟着我们的总经理兼酿酒师邵总学习酿酒工艺。“从一颗葡萄到一瓶酒”的过程,我可以用自己的理解生动地讲出来。每当酒庄来客人时,这也是我的保留项目。

  贺兰山山麓的气候条件让这里成为葡萄酒产业公认的“黄金产区”。贺兰山脚下的原隆村也分布着多家葡萄酒企业。我们立兰酒庄是村里最早引进的企业之一,2011年开始建设,2014年投入使用,建设有高标准的有机葡萄种植基地1600亩,未来将达到2400亩。在酒庄技术人员的队伍里,有我最亲密的“战友”——老公。2016年,老公告别了在外面打工的生活,回到原隆村,我们终于结束了聚少离多的日子。现在,我们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车子、生活,晚上一家四口常能围坐在一起吃饭。我想,这应该就是安居乐业的样子吧。

  酒庄不仅是村里的一道风景线,也是一棵“摇钱树”。由原隆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牵头,立兰酒庄流转了村里的1600亩土地种植酿酒葡萄。农忙时节,摘葡萄用工量能达到200人以上,全部由村党支部成立的劳务派遣公司负责组织招用。每年只这一项,就可以为村民们增收近300万元。同时,酒庄每年还通过村党支部向大家支付土地流转费200多万元,这又是我们的一笔收入。

  每年9月到“十一”葡萄丰收的季节,是我们村里最热闹的时候。村里的老老少少都会到葡萄基地摘葡萄,采一筐6元钱,称了葡萄就可以直接去领钱。现在的技术条件下,我们的葡萄都是采摘后就榨汁进入罐子。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又一个期待的开始。经历时间的沉淀,它们将成为人们杯子里的佳酿。想到这里,我心中充满了自豪。

  走在村子里,你会发现,我们村里的企业不少。原隆村应该是闽宁镇里企业最多的村子了。在领导的关怀和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我们村因地制宜发展各种产业,陆续引进了很多企业。现在,村里的6900多亩土地绝大多数已经拿出来整合流转,发展养殖业、畜牧业、种植业、光伏发电等产业。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村民们,有的在扶贫车间上班,有的在村里的企业和园区上班,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愿意出去的人越来越少了。

  村里和我一样的姐妹们不在少数。我们酒庄里的姐妹们都干得特别起劲,村口扶贫车间里,有我们的主播,通过手机直播在网上卖宁夏特产,据说销量挺好的。

  对于很多原隆村的女人来说,曾经生活在大山深处,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搬迁到原隆村后,也是过着老公在外打工、我们在家看娃的生活。随着产业扶贫项目在村里遍地开花,我们才有了就近就业的机会,可以一边照顾家庭一边工作。工作带给我们稳定的收入,我们从中收获了更多的自信和快乐,生活更有希望,人生更有方向。我有了梦想,我的孩子们也有了梦想!

  每到晚上,原隆村的广场上都会有很多姐妹来跳广场舞。不加班的时候,我也会加入她们。就算白天再累,换上自己喜欢的裙子,到广场上扭几圈,疲惫就消失了。

  感恩,知足,搬来原隆村的第七年,我最想说的就是这四个字。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报道)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0年9月上旬刊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0-09-03


2020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20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20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20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