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0年09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卷首语
卷首语:让节俭成为一种风尚

★文 /《小康》编辑部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节俭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个人而言其实只是严格自律,对于家庭而言则创造一个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则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何乐而不为呢?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传承数百年的《朱子家训》,把“节俭”当作齐家之本。诸葛亮在《诫子书》里也说道:“静以养身,俭以养德。”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勤劳节俭一直是优良传统,而且也是中华文明传承千年而不断绝的根源。

  节俭成习。浪费粮食无论在什么年代都应该受到批判。新生代们或许并没有感受到饥饿年代的痛苦,但是上一代人经历过缺粮少衣的惨痛岁月。他们对剩菜剩饭的珍惜是因为切身体验过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这在他们的生活中烙下了永久的记忆。反过来讲,也正是这种缺失,使得他们充满了危机感,而改变这种状态的志愿就是最大的动力,也因此造就了改革开放以来先行者们的光荣与辉煌。

  时移世易,在今天物质极其丰富,甚至有些过剩的时候,来谈谈节俭,会不会有些过时?

  正当其时。在百年不遇之大变局的开端,对于未来的形势宁肯估量得严重一些,对于即将遇到的困难准备得更为充分一些,没有什么不好。“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是一个善于从历史中汲取力量的民族。春秋时期楚国宰相孙叔敖,临死前嘱咐儿子回乡耕种,还特地给儿子挑了一块贫瘠之地作封地。孙叔敖认为封地不肥,子孙不得不勤恳节俭,慢慢积累,才能持久。古人尚能如此,今人为何不能?在很多人看来,艰苦奋斗已成为历史,可以存进百年不用的篓子里藏起来。但不要忘了,还有很多国人仍然生活在贫困线边缘,稍有不慎就会重新坠入贫困深渊。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走得如此艰难,但又如此充满信心。这是前无古人的历史性时刻。我们要摆脱的不止是贫困,还有贫困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不是少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拉大贫富之间的鸿沟,而是先富带动后富,先进带动落后,东部带动西部,南方带动北方,这是全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想象的创举,而这正是我们之所以前进的动力。

  一个都不能少,是从现实的角度讲,也是从历史的角度讲。“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是历千年而不移的理想,如今已接近变成现实,让十几亿人都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但我们也要看到现实中的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改革开放40多年来,那些先富后贫、先骄后败、先奢后靡的例子还少吗?对自然、对社会的过度索求带来的种种恶果,我们难道没品尝过吗?这就是为什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会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就是为什么新发展理念会深入人心的根源所在。

  举一个小例子。垃圾分类倡导了若干年,在争议中人们逐渐接受了这一理念。人与自然如何和谐,有赖于我们不产生更多的垃圾,对于自身所处的这个地球,我们总要有一些东西留给子孙后代。同样的,节俭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个人而言其实只是严格自律,对于家庭而言则创造一个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则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何乐而不为呢?

  让节俭成为一种风尚,我们一起来开创这个时代的风气。

  (《小康》编辑部)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0年9月上旬刊

 
编辑:秦艳飞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0-09-03


2020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20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20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20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