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0年08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社会
硬核!用科技定义抗洪战术

★文 /陈秋圆

  “智慧大脑”助决策

  防汛抗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依赖各部门联动配合,才能更好完善防汛减灾体系。

  在四川都江堰,防汛减灾工作涉及水务、规划与自然资源、气象、住建、公安、应急、综合执法等多部门和所有镇(街道),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设有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调度防汛工作。除了本地各部门的联动之外,都江堰还和上游的四川阿坝、汶川做好防汛工作对接,共享防汛信息,跨地区联动。

  在此次抗洪救灾前线,解放军的信息方舱不但能以战时状态实时对救援分队发出行动指令,还可以综合多方天气、水文等信息对汛情进行研判。信息方舱成为决策的“智慧大脑”。汛情期间,“智慧大脑”实现了比人工更精准的计算与预警。

  随着5G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智慧城市”的推进,不少城市和部门建起了自己的“智慧大脑”系统。

  在上海,“防汛防台指挥系统2.0版”入汛后上线,防汛防台工作被纳入“一网统管”,通过统一的在线平台实现了自动监测积水动态、信息实时共享、智能调度指挥、多部门联动响应。

  在浙江,建德市的新安江水库7月8日首次9孔全开泄洪。不同于以往靠人工收集数据,建德市“城市大脑”平台归集水利、气象等380余万条数据,借助强大计算力,实现线上实时监控与提前预警,大幅缩短了救灾决策时间。

  在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启用“智慧水利专家会诊”系统,200余名专家使用系统巡堤查险600余次,发现险情1600余处。省水利系统则充分运用水文在线监测、无人船、无人机区域组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智慧水利的成果,提前预测、查险会诊。

  在安徽,依托省级水利信息共享平台、基层防汛监测预警平台等信息化载体,全省水利信息的“云、管、端”全面打通。在安徽省水利厅指挥大厅的屏幕上,是一张色彩斑斓的电子地图,集成安徽省雨量、水位、水质等共计8000余个自动信息采集站采集的信息,接入1300余个各类视频监控站点。闸坝、河道、水库等水利设施标注着红黄等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水位情况。一旦有监测对象超过阈值,系统便会自动报警。

  防汛监测系统监确实使得收集数据和预警变得更方便,相关系统的日常检修、维护还是得跟上。除了这些非工程措施外,还要注意维修加固河道堤防、水库坝体等水利设施,整治山溪河道及地质灾害隐患点位,做好河道清淤,清理疏通排水管网等工程措施工作。数据预警与实地工作相结合,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才能实现科学防汛。

  事前事中事后,一步都不能少

  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各地防汛救灾工作有序有力推进。相比以往,越来越多的抗洪科技利器被运用到抗洪抢险一线,防汛机械化、信息化甚至智能化,让抢险救援更加科学高效。

  在多地防汛实践中,无人机成为抗察救援队的“标配”,被大量使用来进行侦察和确定灾情信息。它具有反应速度快、侦察范围广、不受地形限制等独特优势,能把灾害现场的高清图片和视频传回指挥中心。如果有人员被困,无人机可利用其搭载的装备开展搜索、定位和救援工作,例如旋翼无人机能在救援人员无法及时到达时给被困人员投送水、食物、药品等必要物资。如果搭载夜视设备,无人机可实现全天候救援。

  受洪水影响,一些堤坝发生溃堤,还有道路和桥梁受损,从而影响道路交通以及后续的救援物资和人员的抵达。应急硬质机动路面用于在泥泞、沼泽等低承载能力的地段铺设临时路面,保障轮式或履带式装备通过。动力舟桥作用与渡船类似,可快速拼装与分解,能通过水路直接将大型挖掘机、推土机等施工机械运至决口处,大大提升封堵作业效率。7月8日,江西省鄱阳县鄱阳镇问桂道圩堤发生漫决。在现场测量中,抢险人员使用了三维激光扫描仪等仪器。机器测量的效率是人工的数十倍,同时测量的精准度更高,有助于更快、更精准地拿出具体抢险方案,提高施工效率。在抢险人员连续奋战83小时后,127米宽的决口成功合龙。在很多堤坝现场,我们经常能看到救援人填沙包的画面。在洞庭湖大堤附近,砂石打包机一小时装900袋砂石,相当于60个人力;抢险船运载上千乃至数千吨砂石,自动装卸、远距投放,效率超过人工千百倍。这些装备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了肩挑背扛“肉搏式”的抢险压力。

  防汛离不开一线救援人员,他们是有生力量,同样需要得到进一步保护,如利用科技装备和专业设备、救生衣和救生腰带增强安全保护。在江西九江江洲镇抢险现场,抗洪官兵除了身着救生衣,腰间还系了一条5厘米宽的气胀式救生腰带。如果不慎落水,只需拉开充气阀门,储气罐中的高压气体会将气囊迅速充满,变成围在腰间的一个救生圈。

  “要实现科学防汛,保障措施也很重要,包括人力、资金、物资等。”都江堰市水务局办公室主任张卫总结,科学防汛应做到:防汛应急指挥调度要迅速运转通畅、工程措施要排查治理到位、非工程措施要监测精准可靠,抢险救灾要迅速高效全力降低伤亡。“汛前准备充分、汛中应对有序、汛后排查到位,才是真正实现科学防汛。”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报道)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0年8月下旬刊

 
编辑:秦艳飞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0-08-21


2020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20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20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20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