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0年04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观察
观察:如何保持应急物流系统的预见性和可持续性?

★文 /张强

  应急物流体系的未来 需要依赖于韧性社会的建设

  风险的无处不在和风险治理资源的短缺是一个恒常存在的矛盾体。常态下的所有努力也未必能够穷尽所有的应急状态,面对不确定性的灾害风险压力,坦率地说,我们并没有最好的安排。在本次抗疫的过程中,应急物资的递送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鲜活的案例,不仅政府、商业和公益多样物流渠道有机融合,而且企业和社区的开放性、创新性、本土化合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在不可预测的扰动和变化的风险社会背景下如何保持应急物流系统的预见性和可持续性?看起来,仅仅依靠事先的预案安排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有连贯常态到非常态的创新思路。为此,韧性社会建设(resilience)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理论体系来解决可持续发展的这一矛盾,引导研究者关注风险中的个体、组织和系统的资源和能力,从而实现了研究范式的转型。联合国减灾署(UNISDR)将韧性定义为暴露于灾害下的系统、社区或社会为了达到并维持一个可接受的运行水平而进行抵抗或发生改变的能力。国际学界认为,韧性指的是一个系统以及它的组成部分跨时空尺度组成的社会生态和社会技术网络在面对干扰时,维持或迅速恢复期望功能的能力,以及适应当前和未来变化的快速转型能力。韧性一般有四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即基础设施韧性、制度韧性、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韧性的关注点也经历了由从灾害中恢复能力转变为系统自身的抵抗与重组能力,再转变为系统不断适应和学习能力的过程,体现出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相较于传统的应急管理,韧性更强调整个系统对各种风险的适应、恢复和学习转化能力。尤其是对于在高度不确定性的巨灾情境下,传统的以预案为中心、强化垂直执行的管理体系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只有强调巨灾情境下地方政府、本地社区的韧性和适应性决策能力,激活社会力量的多元参与,夯实社区的风险应对能力,才能真正应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由于病毒扩散带来的全域性特征以及病毒周期性带来的持久性特征,有效地发挥应急物流系统的响应效能以及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应对作用。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0年4月下旬刊

 
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0-05-05


2020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20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20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20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