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9年12月《小康》中旬刊
  栏目:时政
水污染治理攻坚的“宝安模式”

★文 /麦婉华

  另外,宝安大部分河流缺乏生态基流,无上游水源补充,“微容量、重负荷”问题突出。66条河流中50条为感潮型河流,受流量及水位受潮汐影响较大。感潮河段占总河长约50%。水动力不足,导致污染河水、海水交叉污染。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河流自净纳污能力弱。

  加之,宝安是著名工业企业集中区域。人口、企业众多,污染负荷大。数据显示,宝安人口高频涌入,2018年管理人口573万人,常住人口325.8万人,日均产生污水约140万吨。工业企业也在剧增。该区共有工业企业4.6万余家,涉水重点污染源企业631家,小废水企业高达2500多家。如此一来,导致宝安环境容量小,污染负荷重,水环境已然成为宝安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宝安水污染治理起步较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2008年,宝安才有了第一座污水处理厂,末端污水处理能力不足。至2017年污水处理能力仅66.5万吨/日,出水水质仅为一级A。排水管网建设历史欠账也严重。2015年以前,宝安区市政雨污管网覆盖率不足40%,“十三五”规划建设管网缺口达2345公里。

  据悉,在宝安的66条河流中,有61条上报两部委为黑臭水体;2条水质稳定达标(塘坑河、黄麻布河);3条全暗渠化(西乡大道分流渠、塘头地下河、机场北排洪渠),整治前有65条为劣五类水体。从上述情况可知,宝安区水污染治理攻坚充满挑战性。

  宝安如何打好水污染攻坚战?2016年以来,宝安按照“一个模式 三全治理 三全达标 八个举措”的“宝安模式”高效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

QQ浏览器截图20191216182016.png

龙津涌的华丽变身是深圳市宝安区水污染治理的一个缩影。图 / 麦婉华

  全国首创EPC治理模式

  茅洲河发源于羊台山北麓,流经深圳市光明区、宝安区和东莞市长安镇,全长31公里,最终汇入西部海域,流域总面积388平方公里。其中,在宝安境内有18条支流,流域面积157平方公里。近30年来,城中村、小工厂集聚在茅洲河两岸,生活生产污水直接排入河中,河水从两岸村民的饮用水源迅速恶化为黑臭水体。

  由此可见,茅洲河可谓珠三角地区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治理难度大、治理任务紧迫。但是,经过3年多的治理,茅洲河(宝安段)不少干支流河段水质清澈,河两岸草木葱茏、绿道蜿蜒。从“广东省污染最严重河流”到“深圳水环境显著改善的典型代表”,茅洲河(宝安段)的巨大变化是怎样“炼成”的?

  记者了解到,宝安在全国首创“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的水污染治理建设管理新模式。采取“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地方政府+大型央企”的治水思路,打破过去“岸上岸下、分段分片,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治水老路,引进中电建、中交建、中建、中冶、中能建等国内一流大型央企,以流域为单位系统制定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统筹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明暗渠,强力推进全区水污染治理工作。

  2016年,投资161亿元,率先实施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全方位治理茅洲河(宝安段)。2017年,全面启动总投资达99.6亿元的前海湾、大空港、铁石三大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全面加快黑臭水体整治。

  2018年,在总结提升水环境综合治理EPC工程建设经验基础上,全面推进总投资69亿元的四大片区排水小区正本清源改造工程,从源头上实现雨污分流。2019年,投资158亿元,在雨污分流、正本清源、底泥清淤、生态补水等关键性工程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启动茅洲河、大空港、前海湾、铁石水源四大片区的全面消除黑臭工程。

  燕罗湿地正是茅洲河经过这几年整治后的体现之一。近日,《小康》记者来到位于洋涌桥大闸上游茅洲河河滩上的燕罗湿地。过去这里是一片沼泽地,淤泥泥泞,臭气熏天,唯一不臭的时候就是下大雨发洪水时。而现在这里变成了湿地公园,有标准跑道、有四季花海,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宝安区水务局水务工程事务中心副部长曾学云向《小康》记者介绍,燕罗湿地作为茅洲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中水生态修复重构系统的重要生态节点,对茅洲河沿线水生态系统安全格局构建产生积极推动作用。通过燕罗湿地的建设,融合河道水生态修复、滨水景观构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打造成为茅洲河畔兼具水质净化提升、生态修复保护、景观休闲游憩、生态科普宣教等综合功能的人工湿地。

 
编辑:杨小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9-12-16


2019年01月(《小康》中旬刊)


2019年02月(《小康》中旬刊)


2019年03月(《小康》中旬刊)


2019年04月(《小康》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