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9年11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文化
《我给祖国唱首歌》:点亮歌曲诞生背后的历史时刻

★文 /郭玲

  “这是一支能抗的队伍!”周莉芬这样评价她的这些“小朋友们”。制作周期紧张,是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有的纪录片光拍就要拍一年甚至几年,普遍后期制作都要三四个月,而我们整个拍摄制作就只有3个月。”在石岚看来,这种非常规的拍摄周期,非常考验导演们的能力,“拍摄谷建芬老师只有一个上午的时间,要在3小时内拍完谷建芬和这首歌的关系,难度非常大。”任务完成的背后,是团队付出的大量努力,和嘉宾反复沟通,不断调整方案,熬夜成了家常便饭,有时候还要“挨骂”……每个人都在成长,这是年轻导演们最大的感受。

  从70年前到今天,从中国走向世界

  究竟有多少人在唱这些红歌?这个问题,在拍摄这部纪录片之前,在联合总导演石岚、五位分集导演,甚至项目总负责人周莉芬脑海中都是个模糊的概念,最直观的感受多是大会上的集体合唱和快闪中的频频亮相。直到真正开始做这部纪录片,开始研究,他们才发现,歌曲流传之广、传唱度之高超乎他们想象。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我的中国……”第三集《我爱你中国》就是以歌曲词作者瞿琮老师寻找不同版本的《我爱你中国》为主线展开的。迄今为止,瞿琮老师已经搜集了千余个《我爱你中国》的版本,这一数字让这一集的导演王雪丹珺也非常惊讶。

  “一首好的歌曲之所以能够流传,不仅因为它镌刻着特定时期的文化烙印,同样也是历史记忆的承载者,它的魅力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从70年前到今天,从中国走向世界。”短短3个月,团队拍摄足迹从首都北京到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从经济迅猛的上海到承载国家重要使命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好山好水的湖北张家界到小桥流水的苏州……纪录片中,每个人对于歌曲的感受也不尽相同。来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航天人陈复忠最喜欢的是那句“愿你逆风起飞,雨中获得收获”;“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中国”是石倚洁对当下最好的理解;而在旅居法国的著名艺术家时可龙记忆中,每到重要节日,华侨们唱起“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都会让身在异乡的他心潮澎湃。同样的“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由耶鲁留学生南枫和陕北原生态民歌手如霞分别演绎,完全没有违和感,而“我爱你中国”缓缓由外国歌唱家荷西唱出,也很有味道。

  为什么突破时间和空间,这些歌曲可以跨越地域、久唱不衰?“是因为每个人都能在歌曲中找到他和国家的关系。”许家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就像李谷一老师,那段时间她老伴儿在生病,家里事情非常多,但是她最终选择参加深圳南山的快闪,我想也是因为改革开放对她的重要意义吧。正是改革开放的春潮,才让李谷一迎来了艺术生涯的春天。”导演组曾经很认真地讨论过这个问题,最终形成了共识:这些歌曲每一首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可以捕捉到那个时代的精神。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19年11月下旬刊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9-11-22


2019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19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19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19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