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9年11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封面故事
互联网时代指尖上的夜经济

★文 /刘彦华

  不过,机遇和挑战就像硬币的两面。互联网在助力夜间经济生态打造的过程中,同样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安全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在经历诸多事故和负面新闻之后,滴滴一直在改进自己的业务与规则,重金引进了风险场景识别能力,结合乘客的性别、出行时间、订单起终点等多维度特征进行风险评估的同时,还对司机的服务质量、性别、是否安装车载录像设备、驾驶习惯、投诉记录等多维度特征进行评估,增加了临时联系人、乘客叫醒服务等功能。但,即便如此,截至记者截稿,备受瞩目的顺风车业务仍未正式恢复运行。

  另外,还涉及便利问题。随着消费升级步伐的加快,消费者对服务便利的要求越来越高。仍以滴滴为例,据其发布的夜间出行数据显示,目前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夜间出行供需非常不平衡,在北京,最多的出行需求集中在市区内,占比达67%,而在深夜时段地铁和公交停运后,有10%的用户需要从市区回到房山、大兴等郊区,这部分需求很难被及时满足,不仅用户等待时间大幅延长,而且成交量也仅有6成左右。

  盈利问题更不可忽视。在商言商,一旦一项服务被确定为一个长期业务,那么它的盈利问题便成为其能否长久发展的关键。从经营效率的角度考虑,一般来说,夜间运营的成本要比白天高,但收入却比白天低。业界一直都在尝试通过技术升级来改变这一局面,但效果仍不容乐观。2017年底,无人便利店曾遇冷,大批相关企业入不敷出,难以盈利。原因就在于无人店的监控系统成本较高,节约的人力成本无法补上系统的成本。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19年11月下旬刊


 
编辑:田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9-11-20


2019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19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19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19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