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9年10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小康故事
【小康故事】重庆市南岸区:群众事儿 商量着办

★文 /刘源隆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记者刘源隆 “三事分流”在很大程度上厘清了大事(政府公务)和小事(社区公共事务)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政府和社会责任共担的格局。不过,南岸区的探索并未停止。重庆市南岸区委书记郑向东直言,政府和社会组织如何对私事特别是家事进行更加有效的服务,是个有待深入解决的课题。

  提起重庆市南岸区,很多人想到的形容词是:钟灵毓秀、璀璨夺目。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的南岸区,西部、北部临长江,与九龙坡区、渝中区、江北区隔江相望,东部、南部与巴南区接壤。这里不仅拥有优美的自然风景,璀璨的人文历史,还获得了许多闪闪发光的荣誉:国家卫生城市(区)、全国文明城市、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等。

  面对社会治理,南岸区一直有着自己的实践与创新。土庙子片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海棠溪街道辖区,是个上世纪80年代末建设的农转非安置小区,占地23亩,楼房6栋,居民328户,产权面积共2.1万平方米。由于这里违章搭建较多,流动人员也多,管线混乱,管网及消防安全隐患严重,解决这里社会治理难题的方法唯有整体搬迁,但是因为征收拆迁矛盾很大,协调困难,自2011年起,重庆市政部门、拆违部门曾4次拆迁进场,4次被迫撤退。

  征地搬迁一直都是全国各地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难题,只要处理稍有不慎就可能会酿成重大的群体事件。重庆市南岸区委书记郑向东对《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表示,面对社会治理,南岸区曾一直有“三个疑问”:为什么民生投入越来越多,群众的满意度却难以随之提高?为什么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却难以随之提升?为什么政府管得越来越细,居民认同感、归属感和社会和谐度却难以随之增强?

  “究其原因,在于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未形成良性互动。” 郑向东说道。

  转变社区职能,把群众组织起来

  民心是影响搬迁工作进展的关键因素。2014年,海棠溪街道通过摸底调查了解到,土庙子片区大部分群众搬迁意愿强烈,搬迁改造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为此,政府充分抓住群众基础这一关键因素,将很多难以进展的搬迁发动工作交给了搬迁意愿强烈的群众去做,变“要我搬迁”为“我要搬迁”,实施“自治式搬迁”。

以群众为根 在“三事分流”实施过程中,南岸区将商谈对话机制广泛引入基层群众自治实践中,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基层协商活动

  以群众为根 在“三事分流”实施过程中,南岸区将商谈对话机制广泛引入基层群众自治实践中,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基层协商活动

  事实证明,效果出奇地好,仅两个月时间,该片区不仅95%以上住户签字明确搬迁意愿,而且还民主推荐出18名群众代表,以协助做好搬迁工作。

  让基层回归民主,不等于政府就可以撒手不管。为明确政府、社区组织、居民个人在基层民主自治中的责权利边界,南岸区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事分流”,即在基层议事协商时将群众诉求按照“大事”“小事”“私事”进行分类处理。“大事”即政府管理事项和基本公共服务,如执法监督、人口和计划生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义务教育等事项,主要由政府负责解决;“小事”即社区公共事项及公益服务,如关怀帮扶孤老、社区楼道卫生、社区停车管理、广场舞扰民等事项,主要由村(社区)“两委”主导,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单位等共同协商解决;“私事”即居民个人事务,如衣食住行、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等家庭事务,主要通过引导居民群众自行解决或寻求市场服务。

  比如关于清洁卫生方面的反映事项,如果是市政所属的公共设施和公共地带的,根据相关规定属于“大事”的范围,居民可以提出建议,由市政等职能部门开展调查后进行相应处理;如果是楼道清洁问题,根据“门前三包”规定属于“小事”的范围,可以由村(社区)“两委”出面召集协商解决;如果是个人家庭卫生问题,那就是“私事”,居民可以通过市场服务寻求解决。

  “以群众为根,注重民主协商是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郑向东说,在“三事分流”实施过程中,南岸区将商谈对话机制广泛引入基层群众自治实践中,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基层协商活动。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9-10-22


2019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19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19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19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