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9年06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时政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落地苏南

★文 /龚刚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龚刚

  苏南六县(市、区)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本质上就是要利用苏南模式之优势和特点,试行转变中国的生产方式,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路。

  发展过程必然伴随着经济体在经济结构和资源禀赋等方面的不断演变,而当这种演变从量变达到质变时,经济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阶段意味着新的经济环境,从而对经济体形成新的约束,由此而产生新的不同的经济变量的决定方式。新的(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必然意味着不同的经济增长动力,从而要求不同的生产方式(或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模式)与此相适应;生产方式的错配(即发展模式不适合现有发展阶段)必然会给经济体带来扭曲,并由此而产生各种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无疑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因为如此,中国需要转变生产方式,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日前,中央和江苏省提出将在苏南六县(市、区)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为全国的现代化发展先行探路。在笔者看来,苏南六区的先行试点本质上就是要利用苏南模式之优势和特点,试行转变中国的生产方式,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路。

  新常态带来新挑战

  发展中国家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主要标志在于人均产量的差异。人均产量低下基本上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人均所拥有的资本(机器、设备等)较低,即生产方式主要体现为劳动密集;二是技术水平落后。正因为如此,人均产量的提高可以通过生产方式上的趋资本密集化和趋知识(技术)密集化而得以实现。

  现实中,人均资本的提高(或趋资本密集化)通常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脱离土地而与资本结合,这种结合可以通过不断地投资和开工建厂来吸纳和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就整个国家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消化过程也就是生产方式从劳动密集向资本密集逐渐转化的过程,即人均资本拥有量不断提高的过程。这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发展中国家在脱离贫困陷阱后向发达国家发展的第一阶段。

  然而,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由资本密集所带动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的提高是有极限的。经济体一旦达到这一极限,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将无法继续提升。此时,唯有技术进步才能使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进一步提升。而技术进步则意味着生产方式的趋知识密集化。由此,就整个发展过程而言,生产方式存在着从劳动密集向资本密集转移和从资本密集向知识密集转移的两个发展阶段。

  各种迹象表明,中国目前毫无疑问已基本完成了发展中国家在脱离贫困陷阱后向发达国家发展的第一阶段,并开始进入其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常态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这实际上意味着在新阶段下,经济增长的方式(或生产方式)必须从之前的趋资本密集化向趋知识密集化转型。这也是我国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

 
编辑:xiaokang2019lssy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9-07-27


2019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19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19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19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