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9年03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专栏
没有谁能够“远离自然”

★文 /戴荣里

  在城市里生活的人,貌似远离自然,其实却和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没有谁能够真正地“远离自然”,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爱护自然。
  
  常出去做客,每每宴毕,看到有人打包就欣慰,看到剩下一桌子酒菜就心疼,这可能与我的童年时光是在农村度过的有关。有一次,与一桌环境保护学者、专家吃饭,遇到剩菜满桌,当时真想发火,也想打包带回家去,但最终还是碍于情面,没好意思说出口。回想起我在广州工作时,特别佩服那些大老板的“勇气”,他们每次出去吃饭,都会把残汤剩羹打包带回去。从这个细节中可以看出来,这些老板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们知道一餐一果、一丝一缕来之不易。
  生活中,许多人一说起不注重环境保护的那些事情,就侃侃而谈、义愤填膺,而常常是事情落到自己身上,就不一定那么注意了。譬如我在某大学讲课,看到一位女生用纸巾,一堂课下来,堆满了整个桌子;在大街上行走,见到行人把喝空了的牛奶盒随处乱扔;有学生的笔只用了一半就扔掉了,实在可惜。实际上,即便是一支铅笔,也是许多资源配套制作出来的。这样随手一扔,就等于把资源白白浪费了。这些不经意的现象,每日大量发生在城市中,叠加起来,就能间接影响到自然界的平衡。
  我向来对用纸巾或者是湿巾过多的人颇有微词,但想想平时的自己,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譬如用打印纸,大多还不是只用一半?对生活、工作中的其他各类用品的使用,也根本谈不上节约和环保,白白浪费了很多资源。一次,我到日本去参观,当看到每一位公民都那么认真地奉行垃圾分类的做法时,感到非常汗颜。日本的环保是人人参与,而我们的环保则是渴求政府和别人做好,环保好像与个体无关,的确需要从内心深处进行反思。中国是个资源紧缺型国家,每个人点滴的浪费,叠加起来,都是惊人的数字。
  在城市里生活的人,貌似远离自然,其实却和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一个火车站的设计,往往和一位生活在城市里的设计师关系密切。如果一位设计师不顾及大环保概念,而是单凭自己独特想象的建筑造型入手,进行高大上的设计,导致占地巨大,钢结构用量大。这样的设计不仅对建材直接利用量大,而且会直接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也就等于间接地占有其他资源,这些都已被历史证明是对自然生态的当下平衡和持续性发展极为不利的。设计师看似远离自然,但他的设计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自然的平衡。所以,没有谁能够真正地“远离自然”,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爱护自然。
  乡村看似远离城市,而城市却“遥控”着乡村。乡村的振兴、发展,大多靠城市里的决策者敲定。某市对环保工作一刀切,禁止采集砂石料,但这个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砂石料,就形成了偷采、乱采之风。上级检查组做出的这种一刀切停止的决定肯定是不完美的,要有疏堵平衡的思维,才能保证自然生态的平衡。城市里不乏设计者、政策制定者、决策者,这些人从宏观到微观,都在影响着自然界的一切。
  一个远离城市的湖泊,可能会因为城市管理者的决策失误、监督失控而造成污染;一处风景名胜区,可能因为城市管理者的审批而造成别墅合法化。退一步而言,城市公民日常生活的微观性并不代表与泥土无关,与环保无关,远离自然的人爱护自然不仅可能,而且能大有作为,当反省、优化而后行!
  
  
《小康》2019年03期下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9-04-07


2019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19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19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19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