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8年12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评论
科技面前,人类应不应该有禁区?

★文 /魏霞

  科技与人工智能关系到政治、经济、社会、法律、伦理道德,人在开发科技和利用人工智能的时候,道德应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如果仅让效率和利益大行其道,人类面临的风险可能是不可控的。
  
  就在30年前,普通人还没有预想到科技会如此无孔不入地嵌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那时没有微博、微信、支付宝,手机是富豪的象征,电脑更是奇珍异玩。如今,无人机爱好者能够低成本做出曾经只在战争中使用的造价昂贵的无人机,身处偏远地区的农民可以接收到通信信号并开通社交账户,科技触手可及。历史上那些需要几十年、几个世纪才会发生的改变,现在几年间就发生了。
  美国布朗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多家机构的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杂志上介绍了一项最新开发的“大脑门户”系统,3名四肢瘫痪的受试者使用脑机接口技术成功获得了控制平板电脑的能力。他们只需想一想,植入大脑中的小型传感器就能够监测到大脑运动皮层发出的神经信号,光标就能随着心意移动并完成点击操作。这一大脑门户系统的开发无疑为四肢瘫痪病人带来福音。
  人类发明了科技,科技也不遗余力地为人类做贡献。据普华永道分析预计,至2030年,仅人工智能一项,就将为世界经济贡献15.7万亿美元,并且会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尽管麦肯锡在肯定新的就业岗位产生的同时,分析有7000多万个岗位可能会面临自动化的风险。这对人的挑战就是要有从事不同工作的技巧和能力。
  科技进步为人类带来效率和利益,人类也不得不因此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比如通过社交媒体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信息,却增加了过滤虚假新闻的成本和上当受骗的概率。更为严重的是,科技几乎让个人失去了隐私权。道德是一种约定俗成,规则的建立需要时间,而科技发展的速度远在二者之上。
  我们刚刚开始建立规则保护隐私权时,一则“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新闻,又将人类陷入了科技可能引起人类基因池改变的恐慌。122位中国科学家发联合声明坚决反对贸然尝试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任何尝试,因为一旦做出来,活人就不可避免地会混入人类的基因池,没有人能预知最终的影响,这是一个潘多拉的盒子。
  科技面前,人类应不应该有禁区?法律和道德的边界在哪里?我们使用人工智能,但人工智能,甚至智能手机都可以跟踪我们的动作和习惯、运动和健康,通过我们的网络搜索揭示我们的想法。人工智能对我们的了解会不会使人陷入风险?农耕生活、城市生活曾经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当下我们进入科技生活的时代,如果前两种生活方式是我们可以选择的,那么在强大的科技、在AI面前,我们是否有选择?在现有的道德和法律范围内,我们也许还很难评估科技的对错和它给我们带来的利弊。著名物理学家、宇宙学家、数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霍金支持人工智能,但同时也三番五次地表态,人工智能将摧毁人类;特斯拉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曾经提出,人工智能有可能会成为人类文明的最大威胁。
  人与人工智能最大的区别就是人工智能有脑,而人不但有脑,还有心,道德是用心来衡量和判断的。如果某一天机器人杀人了,它不会有罪恶感。所以,人在开发科技和利用人工智能的时候,道德应作为首要考虑因素。我们已经离不开人工智能带来的效率,但如果仅让效率和利益大行其道,人类面临的风险可能是不可控的。核武器的发明和使用可以瞬间摧毁人类文明,联合国大会2017年通过《禁止核武器条约》,希望“禁止核武器的拥有、研发、储存、转移、试验,或是威胁使用”,让核武器“完全非法化”,要求各国销毁所持有的核武器。科技和人工智能还远没有到瞬间摧毁人类文明的地步,但人类必须未雨绸缪。
  科技与人工智能关系到政治、经济、社会、法律、伦理道德,尽管它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但人类一旦意识到其中的问题,就要做出相应的规范,前提是,我们能够始终保证人在操纵人工智能。
  (作者系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博士、副教授)
  
  
《小康》2018年12期下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9-01-02


2018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18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18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18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