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8年12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封面故事
中美贸易摩擦难题如何破解

★文 /孙兴杰

  
  中美之间的竞争依然是“竞合”为主题,也就是谁能够提供更好的合作平台,谁能够实现发展的共享,当然,基本的前提依然是中美之间的协作与合作。中美两国都在寻求贸易问题上重回谈判磋商的契机,贸易问题最终还是要通过谈判磋商才能解决。
  
  中美贸易摩擦从今年3月份以来不断升级,最终到了2500亿美元的规模,贸易战的思维已经不适合当下以产业链为核心的经济全球化。中美是全世界排名第一和第二的经济体,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个日渐紧缩的国际经济体系。当然,中美两国也在寻求贸易问题上重回谈判磋商的契机。贸易问题最终还是要通过谈判磋商才能解决,与此同时,谈判也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唯有如此,才能让世界经济回到开放与合作的轨道上来。
  
  警惕中美“脱钩”的危险
  保尔森在彭博创新经济论坛的演讲中对中美关系未来的前景表示较为担忧。原因在于美国对华政策正在经历历史性的变迁,包括在华美国商会也对中美经济关系有所担忧。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美国企业希望中国能够更大程度地开放,改善营商环境。
  首先,由贸易摩擦而引发的中美经济脱钩的想法主要来自于美国。特朗普以修建美墨边境的高墙为代表,美国开始回退到本土主义,以本土利益和本土安全为优先考虑。关于经济“脱钩”的想法,在金融危机之后也有过,但是主要指新兴经济体能不能脱钩而自主发展。金融危机爆发已经10年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美元依然是霸权货币。特朗普认为美国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和义务,以往的贸易协议是不平等的,因此,美国以退出作为筹码,要挟全世界。
  其次,美国基于232和301条款进行的贸易调查都是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同时,将贸易战的“大棒”作为外交手段,对贸易伙伴“又打又拉”。非常典型的是,在什么条件下能够获得美国的豁免呢?那就是站在美国一边。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美国逐步与其他贸易伙伴解决或签署新的贸易协议,但是却在美墨加协议中植入了“毒丸条款”,也就是让贸易伙伴在中国和美国之间选边站。
  最后,中美经济“脱钩”可能会导致世界经济治理体系的“巴尔干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核武器带来的大国之间的战略平衡也构成了国际安全的基石,与此同时,以WTO、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边经济组织构成了世界经济治理的基础,冷战之后,世界经济体系获得了极大的扩展,全球性经济体系日渐形成。习近平主席在APEC领导人会议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之路,多边贸易体制为各国带来了共同机遇。在各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今天,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紧密联系,各国都是全球合作链条中的一环,日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美国的“脱钩”策略,无疑会打乱当下的产业链合作体系,以绝对收益的视角来看待中美之间的技术合作,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实力的源泉。技术合作、人员交流的通道被阻塞之后,无疑会让两个平行而没有深入交流的市场体系出现,“脱钩”可能会带来经济的“铁幕”,加上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以及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分歧,无疑会带来全球地缘政治经济的重大挑战。
  
  中美终归是体系内的竞争
  在今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提出,“无论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不会威胁谁,都不会颠覆现行国际体系,都不会谋求建立势力范围。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毫无疑问,这是对中国长远发展目标的清晰定位,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打消包括美方在内的一些国家的担忧。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那么中美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呢?美方认为是战略竞争关系,但即便是竞争关系那也是体系内的竞争关系,而不是两个体系或者阵营的竞争关系。
  首先,中美贸易摩擦终归是体系内部的利益调整。美国副总统彭斯也认为,战略竞争对手并不意味着敌对。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的演讲中也指出,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毫无疑问,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秘诀就在于改革开放,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已经就改革开放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从历史来看,中美关系的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相伴随,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有一千个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是在与国际经济体系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国的发展本质是在现存国际体系内的地位提升,中美贸易摩擦是在体系内贸易国与金融国之间的矛盾,减少贸易顺差、扩大进口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
  其次,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回到改革开放的初心,在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下进一步改革开放,中美关系能够寻找到更大的利益结合点。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来自于市场化以及市场秩序的形成与完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亚当·斯密所说的劳动分工,中国拥有巨型经济体的规模优势,劳动力分工将中国经济的潜力一下子激发出来,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也增进了世界人民的福利。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持续的投资,40年来,中国的基础设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内市场的网络越来越完善,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物流网络体系改变了商业的形态。经济增长的动力更来自于创新,也就是熊彼特所说的“创造性破坏”,创新驱动不仅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投入,更需要一个宽松、容错的环境,中国经济的脱胎换骨来自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以及自我维持与演化的市场体系。
  最后,中国成为大国之路必然是谦虚和优雅的,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规则为基础的世界。如习近平主席所言,规则是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制定的,而不是谁的胳膊粗、气力大谁说了算。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征途上,依然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然需要“善于守拙”“韬光养晦”。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并不是挑战谁,而是提供一个开放合作的平台,没有地缘政治目的,不会关起门来搞小圈子。中美之间的竞争依然是“竞合”为主题,也就是谁能够提供更好的合作平台,谁能够实现发展的共享,当然,基本的前提依然是中美之间的协作与合作。基辛格的告诫依然值得聆听:“美中两国必须明白,双方各自都做出某种牺牲是不可避免的。美中两国必须了解对方是如何看待当下的世界局势和未来的变化趋势的。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两国所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
  (作者系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院长)
  
  
《小康》2018年12期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8-12-29


2018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8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8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8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