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8年08月《小康》中旬刊
  栏目:专题策划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我国电力事业有很大发展潜力

★文 /麦婉华

中国电力科技人员的自力更生

  李立浧参加工作后,就不断开创电力工程建设的多个“第一”。但是在这过程中,他也面对过很多困难。特别是在一开始没有国外技术资源支持下,中国的电力科技人员只能自力更生,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来进行技术研究。
  “刚参加工作不久,我就参与建设中国第一个330kV的交流输电工程——当时中国最大的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送出工程。在那时的环境与技术条件下,我们集中了一个研究队伍,经常坐在一起进行切磋研究。那时候环境非常艰苦,经常要到野外去勘查工程线路。农村没有电,我那个时候的近视度数是500多度。但因为常年在煤油灯下看书,离开甘肃的时候已经到了将近2000度了。”李立浧说。
  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个电网设备引进项目——平顶山至武昌500kV的交流输电工程开始建设,这也是中国第一个500kV的交流输电工程建设。李立浧带领队伍参与和组织了工程建设。
  “当时国内从日本引进了一种钢板轧机,是中国汽车工业所急需的设备,这是为武汉钢铁引进日本的一米七轧机服务的;轧机启动的冲击电力负荷很大,当时的电网容量没法支撑,所以就要进行这个500kV输电工程的建设。当时国内与国外的技术水平差距很大,我们引进了一部分设备,另外自己制造了一部分设备,终于建成了中国第一个500kV交流输电工程。”李立浧回想道。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第一个成套引进的电网设备项目——±500kV葛洲坝到上海直流输电工程,也是我国第一条±500kV直流输电工程开始建设。李立浧担任了技术和工程负责人以及对外谈判总代表,主持项目的技术攻关、组织工程建设,负责引进技术谈判。
  作为我国第一个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工程的设计、安装、调试都需要全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然而,国外企业也十分注重对核心技术的垄断和保密。李立浧说,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他们不自己消化,永远也学不到别人的技术。于是在工程建设中,李立浧力主“引进技术为我所用,消化吸收中创新”。虽然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但是他们都一一克服了。
  到了2005年,李立浧开始科技攻关,研发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技术。从理论研究、设备研发、标准和规范制定、实验验证等系统地进行技术研究和突破。
  “由于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做这方面研究探索的,所以承受了太多的酸甜苦辣,而在取得成果后的欢欣更是激情澎湃。进入工程建设阶段,每一步都在头脑里反复思虑。工程系统调试结束,投入运行,运行稳定,心中的石头才落地。”李立浧说。

  据了解,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技术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输电技术,是解决我国能源与电力负荷逆向分布问题、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核心技术。国内外均无可借鉴经验,创新性极强、难度极大。

 
编辑:容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8-11-24


2018年01月(《小康》中旬刊)


2018年02月(《小康》中旬刊)


2018年03月(《小康》中旬刊)


2018年04月(《小康》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