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8年07月《小康》中旬刊
  栏目:乡村
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民企参与脱贫攻坚战的思考

★文 /张劲

在“推动”扶贫中激活“能动”脱贫,开创可持续的绿色未来

  脱贫攻坚必须产业项目“强根”,商业生态“造血”,通过健全稳定的脱贫长效机制授人以渔,确保真脱贫,不返贫。雪松既打造旅游集散中心,强化硬件基础设施,更注重帮助贫困人口转变发展观念,提升自我能力,完善商业生态,做强脱贫致富的底层操作系统,实现内生造血、能动致富,努力留下经得起群众和时间检验的脱贫成果。

  留下一片真正的“摇钱树”。旅游业存在一种“旅游飞地”,依托的是当地土地和旅游资源,但与当地经济发展关联很小,从事服务的人员基本来自外地,旅游业发展的乘数效应和共富效应大打折扣,甚至还会让当地支付环境、社会和文化上的代价。雪松对此坚决说“不”,所有援建毕节的产业项目实现盈利后将整体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雪松不仅出资金,还出人才、出管理,实现扶贫开发工作规范化、长期化、可持续,把项目“扶上马,送一程”,使它变成当地贫困人口的“摇钱树”。

  留下一群内生的“合伙人”。如果只是建设单个旅游项目,而不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和延伸产业链,从长远来看,产业发展必然会遭遇瓶颈。雪松将超越简单的项目投入,把视角放大到整个产业链生态圈,链接各类生产要素,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机会,通过旅游就业、房屋出租、销售土特产品等方式,变资源为资产,变资金为股金,变农民为“合伙人”,使农民坐拥“租金”、“佣金”和“股金”,实现持续增收和稳定脱贫,在提升经济总量的同时推进普惠民生,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贫困人口。除此之外,还将在毕节建立文化旅游培训学校,培养文旅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当地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建立人才储备。同时,为当地贫困人口提供旅游创业扶持,不仅为在雪松景区创业的贫困人口提供优惠补贴,更手把手传授商业理念和商业技能,不断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能力。

  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雪松始终坚持“厚道经营”,同时不忘社会责任,所以参与脱贫攻坚绝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将其作为一项长远事业来经营,既注重扶贫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也注重自身参与脱贫攻坚的可持续性。所以,我们将毕节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教育的基地,通过参与扶贫增强员工社会责任感,厚植 “创造·分享·爱”的能力,打造一支永不撤退的扶贫“工作队”,待毕节模式成熟后,复制到贵州全省乃至全国,造福更多地方的更多人。我们将毕节扶贫与企业CSR体系建设相联系,以“可持续的绿色未来”为核心主题,共同塑造“爱的共同体”。(张劲 作者为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报道)

  本文刊登于《小康》2018年7月中旬刊

 
编辑:容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9-08-01


2018年01月(《小康》中旬刊)


2018年02月(《小康》中旬刊)


2018年03月(《小康》中旬刊)


2018年04月(《小康》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