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8年04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财经
无现金时代来了?

★文 /《小康》·中国小康网实习记者 刘鑫

  “新四大发明” 现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都进入了无现金时代,人们将移动支付和高铁、网购、共享单车称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
  
  不可否认,移动支付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如何使“无现金”全面覆盖,这不只是一个观念的转变过程。
  
  “……手机是让金融服务面向大众的途径,是向已经拥有一部手机但还没有开立银行账户的10亿人提供服务的工具。在不久的将来,开立一个银行账户就像在菜市场买菜一样简单,转账就如同发送信息一样容易,携带现金就如同背着一个装满银币的箱子四处走动一样荒诞。”
  2013年,戴维·沃尔曼将自己一年摆脱现金的生活记录下来并出版《无现金时代的经济学》。在当时,戴维的行为被认作是一种“探索与挑战”,而这本书同样被认作是“颠覆性的经济读物”。但在几年后的今天,曾经的挑战成为常态,上亿的中国百姓过上了“手机支付,告别钱包”的生活。
  去年,支付宝曾表示希望用5年时间推动中国率先进入无现金社会,虽然当时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起码要一两百年,但实际上,全国各城市响应的热情和推进速度,超出预期。截至目前,杭州、武汉、天津、福州、贵阳、常州等多个城市相继加入支付宝“无现金城市计划”。政府推进的同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大巨头加大马力,采取多种双向措施推动移动支付发展。
  但是,“无现金时代”真的就这样来了吗?
  
  现金 你还在用吗?
  “我至少三个月都没有去银行取过钱”,在95后女孩梁珺看来,移动支付给她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曾经出门旅行讲究穷家富路,带上足够的现金才敢游山玩水,而今出门只需带上一部手机便可以搞定衣食住行。”2017年6月梁珺和同学相约去厦门毕业旅行,整整一周的旅行,从订机票到租宾馆,从就餐到购物,无论是坐出租还是买门票,她全部通过“扫码”或“转账”完成支付。从她刚上大学那年,只有“网购”才会想到“网银”,到如今,四年多的时间,伸“手”付钱已经成为梁珺和她周围朋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根据去年5月被誉为“互联网女王”的华尔街证券分析师玛丽·米克发布的《2017年互联网趋势报告》,支付宝已经拥有超过4.5亿用户,腾讯移动支付用户也增长至6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也已从休闲娱乐领域渗透到日常交通、挂号就医等更广更深的生活领域,“互联网+智慧城市”的构想逐步呈现于大众面前。
  如果说不必担心现金被偷,不用掏钱找零,可以通过支付清单清晰了解钱款去向,省去记账的繁复,便于AA制消费,是年轻人肯定移动支付的主要原因。那么因通信网络信号不稳定而难以支付成功的尴尬则是年轻人对“移动支付”的最大诟病。至于移动支付可能会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梁珺表示“它带给我的便利超过了我对信息泄露的担忧”。
  移动支付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国人的消费习惯,但也为国人带来了新的焦虑。“我的妈妈会一次又一次的绑定和解绑她的银行卡。”梁珺的妈妈作为“60后”希望感受移动支付的快捷方便,但当她将银行卡与移动端绑定后,因担心个人信息泄露和银行卡被盗刷,她便在需要转账时将银行卡绑定,而不需要时立即解绑。
  尽管支付宝平台在去年推出了《给父母的支付宝入门手册》,详尽介绍了各项应用的操作方法,但说服七十多岁的奶奶将钱放在虚拟社会,梁珺说绝不可能,“最开始奶奶会劝阻我们将银行卡绑定在手机上,但现在她会给我一百元现金,让我转账给她,以便她给孙儿们发红包。不过,她从不给陌生人转账,出门买菜也依旧使用现金,因为在她看来,‘无现金’意味着‘不可控’。”梁家三代人面对移动支付呈现出的“肯定”“徘徊”与“拒绝”三种态度,恰恰展现当下中国百姓对于移动支付的期待与焦虑。
  
  商户的“虚拟钱匣子”
  短期内,“无现金支付”虽然还达不到全行业、全场景通行,但其扩张速度十分惊人。
  出租车作为城市的流动名片,最先感知并开始使用移动支付。杜杰师傅在天津开出租近二十个年头,从最初的“黄大发”到如今的“花冠”,汽车档次在不断提升,收款方式、盈利模式也日新月异。据杜杰回忆,最初接触到移动支付是在“滴滴”与“快的”的商业大战时,为了提高收入,杜杰买了第一部智能手机,开启了“抢单”生活。
  抱着“赶潮流”心态的杜杰在那个时候分得了一杯羹,但他并未想到时至今日,共享出行领域竞争降温,“移动支付奖励”式微,约半数的乘客仍会选择通过移动端支付车费。“早上出车时不用换那么多零钱,不担心收到假币”是杜杰心中“虚拟钱匣子”最大的便利。不仅仅是共享出行,如今在“无现金联盟”城市,越来越多的商户告别收银台转而使用移动钱包,扫码结算。杜杰表示,扫码结算只是提供给消费者的一种选择,不会拒收现金。
  2017年7月26日,在网络安全生态峰会上,蚂蚁金服CEO井贤栋提出启动“你敢扫,我敢赔”保障计划,意在给商户的“虚拟钱匣子”加上一把安全锁。尽管保障计划降低了商户资金被盗风险,但移动结算意味着每笔交易都会被记录在案,海量的数据在后台生成,由此形成的移动支付衍生服务——“大数据”产品,令商户和消费者为自己的隐私信息捏了一把汗。
  但与普通商户不同的是,作为第三方支付公司和交易服务平台易宝的CEO,唐彬在移动支付的背后恰恰看到了大数据的价值。“移动支付不只是一个把钱从买家收到卖家的简单的收单工具,而是‘支付+’的集合。”唐彬指出,当前易宝更多的将支付数据与征信服务相结合,与大北农集团共同成立了天创信用,例如在航空领域,易宝根据用户曾购买机票的数量、额度及支付状况,对用户进行信用评级,以便根据信用额度为用户提供不同的资金服务。“支付是交易中的最后一公里,围绕着移动支付的上下游,开发更多的增值服务,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无现金社会 没那么容易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指出,无现金化能够为人们生活带来便捷,富有推动新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呼吁从国家层面重视并推动无现金社会建设。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无现金联盟”,“无现金社会”的构想悄无声息渗透进寻常百姓的生活,“扫一扫”完成支付,如此容易,但无现金社会如何真正实现“用上去无忧”,恐怕没那么容易。
  在唐彬看来,自2008年智能手机在中国逐步普及,移动支付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发展势头不容小觑。一方面它承蒙了移动互联网的后发优势,另一方面,不同于西方国家已然形成的信用卡路径依赖,在中国信用卡文化较弱,移动货币革命呈现“跨越式发展”。此次“无现金联盟”所囊括的“准一线”城市,均具有典型的现代都市特征,同时规模压力较小,一旦尝试成功,既便于为一线城市提供经验,也可直接对接二、三线城市,全面推广。
  “数字门槛和网络安全问题,值得关注。”唐彬指出,不同于国外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支付,中国的移动支付更倾向于扫码完成,但二维码这一人眼无法解读的图片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中国真正实现移动支付无忧,并非指日可待。尽管越来越多的“非互联原生代”愿意尝试移动支付,但不容忽视“数字门槛”的存在,在当下社会中仍有众多老年人对于智能手机及移动支付心存芥蒂。
  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陈鹏认为,交易安全、个人隐私信息保护边界亟待明确,这需要国家和社会多头并举。“从社会层面来看,通信等支持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提高大众的数字媒介使用素质。另外,国家那只‘看得见的手’要发挥作用,防微杜渐。”同时,他强调,交易服务产生的大数据产品,作为可提升社会效率和公共服务的衍生品,需要盘活,但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边界更需有明确的“底线”和“上线”。
  面对未来,陈鹏表示:“社交功能与支付功能有机融合,社会网络会更加紧密,这是大势所趋。但移动支付与无现金社会,仍有很长路要走。”
  
  
《小康》2018年04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8-04-27


2018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8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8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8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