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8年01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封面故事
陈亚军:防止特色小镇房地产化倾向

★文 /《小康》记者 刘源隆

  密集涌现 2016年以来,特色小镇密集涌现,取得了很多好的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
  
  房地产企业自发转型建设的一些特色小镇是新生事物,若规划建设运营得当,既能产生新经济新动能,又能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新空间进而改善民生,关键是要科学引导,强化规范,防止潜在风险,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特色小(城)镇包括特色小镇、小城镇两种形态。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城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特色小镇和小城镇相得益彰、互为支撑。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巡视员陈亚军接受《小康》杂志专访时表示,2016年以来,特色小(城)镇受到各界广泛关注,特色小(城)镇密集涌现,取得了很多好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规范引导,规划先行
  《小康》:对于特色小镇建设,发改委一直强调应加强规范引导,请您简要介绍目前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发改委是如何推进这项工作的?
  陈亚军: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和规范引导。特色小(城)镇建设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产业形态特色鲜明、生活环境美丽宜居、传统文化彰显特色、设施服务便捷完善、体制机制充满活力的特色小镇。为推动各地相互学习借鉴,发改委会同中央财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杭州联合召开特色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会,推广各地典型经验,部署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
  二是确保特色小(城)镇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在总结各地特色小(城)镇建设经验基础上,针对有关地方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发改委印发实施《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了特色小镇和小城镇的形态内涵,提出要坚持创新探索、防止“新瓶装旧酒”,坚持因地制宜、防止一哄而上,坚持产业建镇、防止千镇一面,坚持以人为本、防止形象工程,坚持市场主导、防止政府大包大揽等“五要五不要”基本原则,并提出特色小(城)镇建设的九项主要任务和举措。
  三是突出市场主导,开展“千企千镇工程”,搭建特色小(城)镇与企业等社会主体有效对接平台。发改委会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共同组织实施“千企千镇工程”,在坚持自主自愿、互利互惠的前提下,通过搭建小(城)镇与企业有效对接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镇企融合发展、共同成长。
  四是各地区积极探索,加快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各省(区、市)把建设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抓手,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着力增强特色小镇和小城镇的吸引力,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进展。全国有22个省(区、市)出台了培育特色小(城)镇的政策文件,提出特色小(城)镇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支持政策。
  《小康》:有些学者认为目前特色小镇建设中房地产企业的介入过多了,在这方面政府应该如何规范?
  陈亚军:当前,部分房地产企业转型投身于特色小(城)镇建设,这一做法是否有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还存在一些争议。我们认为,房地产企业自发转型建设的一些特色小镇是新生事物,若规划建设运营得当,既能产生新经济新动能,又能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新空间进而改善民生,关键是要科学引导,强化规范,防止潜在风险,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
  一是要辩证看待。特色小镇是“产城人文”等多种功能的有机融合体,既需要集聚产业,又要集聚人口。如果只有产业功能,没有社区功能,特色小镇就成了传统的开发区或产业园区;如果只有住宅,没有产业支撑,就变成了房地产开发建设,形成新的房地产库存。建设特色小镇,既可以从产业侧导入,同时强化生活设施配套;也可以从生活侧导入,同时强化产业支撑,但核心都是要实现宜居宜业、“产城人文”融合、惠及群众的终极目标。不少房地产企业实力强、开发建设经验丰富,是各地区特色小镇建设不可或缺的一支有生力量。特色小镇建设容易做活难,虽然房地产企业完全有能力在2—3年建成高大上的小镇物理空间,但通过优质精细的后期服务吸引人、黏住人却不容易,目前房地产企业建设特色小镇的可持续运营模式尚无成熟经验。若转型房地产企业不能形成可持续的产业生态而退出运营环节,重回以出售物业平衡开发资金的房地产开发老路,就可能带来大量土地和资金浪费,届时政府将不得不去兜底,这也是我们的担忧所在。各地在引入房地产企业参与特色小镇建设中,既要鼓励积极探索,也要充分考虑其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二是要科学引导。首先要做好对房地产企业参与的特色小镇规划、系统设计、总体盈利模式和后期运营方案的重点把关,确保特色小镇有特色产业。其次,要引导房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眼于提升小镇生活宜居水平和社区成熟度,主动从传统地产开发商转型为小镇综合服务运营商,探索做活小镇、实现长期可持续运营模式。鼓励房企通过设立小镇专项运营基金等方式,久久为功,持续为特色小镇提供优质配套服务。此外,还要引导房地产企业合理有序推进,不断积累运营经验,避免因政绩压力强行要求房企赶工期、盲目投资。
  三是要提前防范。要坚持特色产业建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严格防止转型房企以建设特色小镇之名获取政策优惠后“跑马圈地”、“卖房跑路”。要认真研究特色小镇常住人口规模、吸引人口来源、相关配套服务需求等内容,合理确定特色小镇规模,避免盲目扩大特色小镇规划范围。要强化用地控制,在保障特色小镇产业用地、商业服务业供地的同时,严格把控特色小镇中住宅用地配给比例,防止特色小镇房地产化倾向。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巡视员陈亚军表示,要确保特色小镇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强化市场主导,防止政府大包大揽
  《小康》:政府加强规范引导,毋庸置疑,但毕竟特色小镇的主体是企业。那么政府介入的边界在哪里?
  陈亚军:特色小(城)镇建设中,要强化市场主导,防止政府大包大揽。
  一是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要淡化特色小(城)镇建设中的政府行政色彩,不搞命名审批制、不搞投资规模任务下达等,坚持自然成长,避免揠苗助长、盲目造镇、一哄而上。政府主要负责提供特色小(城)镇制度供给、设施配套、要素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管等管理和服务,营造更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简化审批环节,减少行政干预。
  二是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原则,赋予运营主体在特色小(城)镇建设中的独立运作空间,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增强企业动力,激发市场活力。
  三是引导各类企业主体和社会组织,从各自擅长领域出发培育特色小(城)镇,避免建设运营主体单一化和培育方式同质化,通过差异化竞争实现 “产城人文”融合。
  《小康》:市场化运作,有利于特色小镇的融资,但是这其中也有挑战,如何充分调动市场资源?
  陈亚军:特色小(城)镇建设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市场主体是最大的资金来源;以改革创新盘活存量资源、激发发展活力,可以为特色小(城)镇建设提供重要支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既为特色小(城)镇提供了资金,也实现了政府和社会资本方的双赢。
  一是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要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企业家创造力,鼓励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和市民积极参与城镇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成为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主力军。
  二是强化制度创新,增强特色小(城)镇发展动力。鼓励运用增减挂钩、低效用地再开发、低丘缓坡利用等方式,既能盘活存量空间,又为特色小(城)镇建设提供资金来源;强化特色小(城)镇事权、财权、人事权,提高政府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强化政策引导激励,对符合条件的特色小(城)镇给予资金等方面的奖励扶持。
  三是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创新特色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鼓励利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共同发起设立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基金。此外,我们鼓励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通过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小康》:特色小镇的关键在“特色”,而且“特色”要和“产业”紧密相连,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
  陈亚军:特色小(城)镇,特在产业,重在活力,美在传承。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一是要突出产业立镇。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生命力,特色是产业发展的竞争力。特色小(城)镇建设要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历史文化、产业集聚等特色,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在差异定位和领域细分中构建小镇大产业,扩大就业,集聚人口,实现特色产业立镇、强镇、富镇。
  二是要增强特色小(城)镇发展活力,要坚持规划先行,推进“多规合一”,科学布局特色小(城)镇,合理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强化产业支撑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功能,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空间载体;同时要突出强化制度创新,在土地制度、行政管理等方面加强改革探索,营造有利于激发发展活力的发展环境。
  三是要推动文化传承保护与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互促共进。在小镇空间布局中注意留存传统文化空间和原住民生活空间,促进历史文脉与小镇肌理风貌协调融合,优化小镇空间布局,营造和维护小镇文化生态;同时,要警惕商业化、庸俗化利用传统文化,通过地方性法规、行业规范等划定保护传承和商业化开发的“红线”,避免异化、走偏;此外,要从传统文化中提炼一批凸显地方特色的经典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纳入城镇设计,合理应用于公共空间,避免千镇一面,为特色小(城)镇建设增添文化灵魂,提升小镇吸引力。
  
  
 《小康》2018年01月下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8-01-30


2018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18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18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18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