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7年11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时政
县域治理如何贴近群众

★文 /陈行甲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总共出现了203次,党的初心和情怀是人民,使命是人民,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一切事业的根基。“郡县治,天下安”,作为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县域,应该怎样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呢?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人民”二字总共出现了203次,学习了报告之后,我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充分强调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党的初心和情怀是人民,使命是人民,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一切事业的根基。
  我出生、成长在农村,工作多年在最基层,离真实人民群众的物理距离非常近,与基层群众打交道的具体感受也比较丰富。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让党的阳光没有衰减地传导到每一个人民群众,是多么重要、多么神圣的事情。这是各级党员干部的使命,在这个过程中,基层党员干部是特别重要的一环。我曾在一个偏远贫困山区县工作了五年多的时间,如何将党的群众路线落实到县域治理的实践中?对这个根本问题,我进行过一些思考和探索。
  
  远离群众是基层党组织最要命的问题
  2011年10月,我从湖北省最富的县级市宜都市长岗位调到几乎是全省最穷的巴东任县委书记。在此之前,巴东刚刚连续三年发生邓玉娇杀官、水布垭翻船、冉建新暴死等轰动全国的恶性群体事件。到巴东的前三天,我密集地与25名县四大家班子成员分别单独谈话,了解巴东的县情。还记得当初大家普遍士气低迷,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持悲观态度。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7名县级班子成员跟我谈到巴东的刁民多,让我有思想准备。
  很快,这种“刁”劲迅速从线上线下向我扑面而来。
  刚开始,我通过网络了解巴东,上网一搜着实把我吓坏了,由于巴东那几年接连发生轰动全国的恶性案件,本地网络论坛是封闭的,大家纷纷跑到天涯、凯迪、百度贴吧上去说,骂巴东政府和官员的帖子多到删都删不完,其难听程度让人不忍卒睹。到巴东的第七天,网上出来一篇叫科比的网友写的《致巴东新任县委书记的公开信》,洋洋五千言,字里行间那种悲愤、挖苦、暴戾力透纸背。但是,我还是从他的信中读出了一点对家乡的热爱。于是深夜在网络论坛上实名给他回复:“你好,科比!我是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我已看到你的帖子。我刚到任几天,目前正在乡镇调研。感谢你的意见建议,我会结合调研来参考。巴东是我们共同的家乡。你的言辞虽有过激之处,但是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谢谢你。我的邮箱是XXX(为保护作者隐私,此处隐去邮箱地址),这段时间工作很忙,我可能不会经常来看论坛,但是我会每天看邮件的。欢迎你给我邮件探讨家乡的发展。”从第二天开始,每天晚上打开邮箱,各种老百姓的邮件汹涌而来,平均每天超过50封。
  网络上有民意,思考再三,我决定专程到县委宣传部办公,全面改版长江巴东网,做了很多听取老百姓意见的尝试,打开本地论坛欢迎大家进家门说话,好好商量着说话。为了加强与网友的沟通,专门出台了《巴东县网络舆情及时回复管理办法》。我精心准备了对全县网友的致辞,欢迎大家提批评意见,希望大家多一些理性,多一些建设性。但是,在那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有不少网友出言必伤人。
  网上不消停,线下就更忙乎了。我多年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前几天回看了一遍我写下的十九万字的巴东日记,在刚到巴东前一年半的时间里,我接待过三十批群众集体上访,最多的时候近两百人围着我。不过有一点我极其自豪,巴东县委政府大楼有后门,领导是可以从那里出去避开群众的。但是,在我任县委书记五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我没有走过一次后门。
  那个阶段巴东的群众不仅仅是经常上访,而且还有极端上访的情况,2012年5至6月,仅一个多月就发生了四起群众自杀事件,当初面对的那种困境是我人生中面对的最大挑战,我以前工作过的地方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情形。
  但是,我细细调研、细细思考之后的结论是,不能怪老百姓!我曾在大会上说过,不会无缘无故就发生极端恶性事件的。大风起于青萍之末,这个“末”,就是干部作风,就是基层的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权力的味道”,历史的魔咒  
  对这个问题,我曾很深入地思考过。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一书中写道,上世纪40年代初去延安采访的美国记者,当时就预言了貌似弱小的共产党必将战胜强大的国民党,因为他们在延安看到的共产党正直廉洁、富于理想主义和牺牲精神,深得人民群众拥护,让人看到希望的光芒;而此时他们在南京看到的国民党则在金碧辉煌中腐败堕落,苟且偷安,离人民群众越来越远,空有一具强大的躯壳,暮气沉沉。
  美国记者曾对宋美龄盛赞共产党的廉洁亲民和理想主义,宋美龄一时难以置信。她在窗边凝视江岸沉吟良久,说道:“如果你们告诉我的有关他们的事是真的,那么我只能说,也许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尝到真正的权力的味道。”宋美龄的话有对国民党当时积重难返的喟叹,也有她对当权者容易骄妄从而脱离人民群众的历史魔咒的认识。
  现在,我们党已执政68年,可以说深深地尝到了“权力的味道”,但我们没有重蹈当初国民党的覆辙,是因为我们党一直把民心作为立党之本。但是,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举目四望,身边确实有些人“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确实有些人高高在上,漠视群众疾苦,利用手中职权谋取私利,贪污腐败。虽然这些人是少数,但是对我们党的杀伤力却是巨大的,因为他们使我们党赖以生存立命的民心在流血。
  所以,当初面对那种困境时,我就想:群众还在找我们,指望我们,说明群众还需要我们,我们对群众还有用,要珍惜。我们手头的权力不是我们的私产,如果手握权柄睥睨下层群众,长此以往,群众就会对我们绝望,从而唾弃我们,那我们将什么都不是。要善待人民群众,他们是我们的命根所在。
  
  群众路线是县域治理的命脉
  在巴东工作的五年,我在拉近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距离上做了一些探索。
  一方面,顺应党中央反腐正风的疾风厉势,顺应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不遗余力地反腐,打掉了一批非法工程老板,一大批贪赃枉法的干部落马。
  另一方面,彻底走群众路线,回到人民群众中去。巴东有491个村,我走遍了每个村。到任不久我就筹划了一次“县委书记边界行”,拿着地图,先沿着最边远的村子开始走起。到每个村,我有两个必看,一是这个村最穷的几户我必须上门看,二是如果这个村有学校我必须上门看。巴东有3354平方公里、50万人口,当时在贫困线以下的还有16.7万人。走到那些偏远贫困的村庄,一些残败凋敝的景象是很让人难受心痛的。在彻底摸清县情之后,我做了五件事情。
  一是号召全县干部结穷亲。要求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结一户穷亲,穷亲对象必须是最穷的,由各村申报到乡镇公示之后确认。在县委组织部设立“结亲办”,督办这件事落到实处。
  二是完全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想问题,设立行政时钟,限时办结,超时默认。老百姓办事难、办事远、办事贵是长期困扰农村发展的现象,成为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痼疾。巴东对已经纳入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机构且审批权限在县级及以下层面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按照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实行“限时办结、超时默认”制度。
  三是保障社会治理中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让百姓真正“当家作主”。在精准扶贫中,精准识别是第一关。如何精准识别“谁穷、谁不穷、谁真穷、谁最穷”,群众心中有杆秤,朝夕相处的乡里乡亲最有发言权。巴东县探索了“屋场院子会”,我亲自设计了屋场院子会“八步走”的开法。贫困户的精准识别与评定,从由政府部门认定改为群众集体讨论确定。所有流程公开,在全体群众“眼皮子底下算账”,精准程度大幅提高。全县共召开屋场院子会5000余场次,收集村民意见建议近6万条,核查调出建档立卡贫困户5780户14000余人,重新调入建档立卡贫困户5810户14752人。
  四是信任人民群众,让群众公评干部。干部的表现好不好,民心是杆秤。一个干部只有群众说好才是组织信任的理由。巴东的探索是委托第三方独立开展民意调查,全县有12万名群众的电话被采集进了数据库。第一批评价乡镇书记镇长的电话访问打出去48000个,有效接通了28000个。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基数够大,结果就一定是公正的。巴东把民意调查满意度作为组织评价考核干部表现的一个重要指标。出台制度规定,在可比较范围内,对群众满意率排名后10%的单位不得评先表模、领导干部不得提拔重用。对民意调查满意率达不到60%,群众意见较大的领导干部必须作调整。这是一个倒逼干部眼睛朝下的探索,效果是积极的。
  五是走网上群众路线。十五年前,在清华的课堂上,胡鞍钢老师曾预言,下一步拉开贫富差距的元凶将是数字鸿沟,也就是老百姓跟信息社会的接驳度。回到基层,我感受到老师的预言确实变成了现实。偏远贫困山区对信息社会的无知、无视,不断在拉大山里山外的距离。认识到这个问题后,我们谋定而后动,在清华大学和中国社会扶贫创新协作办公室的帮助下,通过信息化实现了“农民办事不出村”。
  除了不遗余力地反腐、彻底走群众路线外,我还带头做人民群众喜欢的“网红”。巴东地处偏远,群山纵横,地无三尺平,发展工业空间有限,农业也只能靠特色农业,但是巴东地处长江三峡的巫峡口,大山大水孕育着大美,这里千年文脉不断,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民族风情浓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是一张绝对的好牌。旅游是注意力经济,必须向外界宣传推广,否则无论你多美,孤独地美着也是不行的。为了节约宣传成本,同时考虑到宣传效果,我亲自出镜录MV演唱用于巴东旅游推广的县歌《巴东之恋》,和清华校友策划翼装飞行世界杯巴东分站赛,自己上阵持“秘境巴东”的旗子直播从3000米高空跳伞,宣传巴东的奇山异水。这些举动给我个人带来一些争议,被大家称为“网红官员”。相比较实实在在的宣传效果,我个人的那点毁誉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人民群众也是喜欢的,后来每逢假期,神农溪、巴人河等各主要景区爆满,所有停车场完全塞满之后,公路上还停了几里路。很多干部加班加点搞服务,大家乐此不疲。
  现在的我,已“转场”公益,探索服务弱势群众的新路子。我于去年12月任期届满时辞职,人生“下半场”专职从事公益。我做这个选择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希望能够通过公益事业的实践,探索出因病致贫这个社会难题的规律性解决办法。
  
  基层政策需要基层视角
  我在基层工作多年,感觉国家层面关于基层的政策,绝大部分是符合基层实际的,但也有极少数稍微有点儿不接地气。比如关于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政策处理上,贫困村和有些非贫困村在精准扶贫之前差距并不大,通过对贫困村的众多帮扶措施,现在是非贫困村反而相对贫困,基础设施欠账更多,群众意见大。在深度贫困地区,区分为重点贫困村和非重点贫困村,但非重点贫困村在实际工作中被理解为非贫困村,国家没有任何项目支持。
  如何让基层政策更接地气,我对中央国家部委起草文件政策的同志有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看待基层的视角很重要。最好不要以俯视的角度来看待基层。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宏观视野可能有些局限,但是他们和具体实践是零距离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他们就是脚在水里的鸭子。因此要避免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基层干部,要设身处地理解基层的难处。
  二是要腿脚勤,绝知此事要躬行。写文件之前最好要多下到基层去,把相关调研做深做细。最好是越过调研样本地的当地官员,到最基层走走看看,多和最基层的百姓交流。我当县委书记最初两三个月时,面对县城“两违”建筑疯长的现实,就曾经独自到街头巷尾和老百姓交流,得出的结论就和办公室报给我的有不少差异,最终促使我采取更及时有效的措施制止了乱象。
  三是要珍惜到基层挂职的机会。我的体会是,基层极其缺乏理论知识的指导,而国家部委干部又缺少和基层人民群众直接接触的机会,因此这个制度设计对双方来说是难得的好机会。大家不要持旁观者的角度、镀金的心态,觉得帮基层跑点项目和资金就齐活了。只有敢于直面基层的矛盾、能解决问题的下派干部,才是基层最欢迎的下派干部,也才能帮助大家真正接地气。
  (作者系原巴东县委书记)
  
  
《小康》2017年11月下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7-11-30


2017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17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17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17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