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7年11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封面故事
摊主弓俊红:坚守与离开都是为了孩子

★文 /《小康》记者 尤蕾  实习记者 田苑淯颖

  “老”摊位 弓俊红和丈夫在西罗园菜市场开的粮油摊已经是“老”摊位了,《小康》记者采访她时,丈夫去进货了,她一人守着摊位,不时地和周围的熟人们聊上几句。
  
  这些年,弓俊红一家五口的日子随着岁月的前行而顺理成章地向前,转眼间,她和丈夫已背井离乡地漂泊了18年,无论坚守,还是目前做出的将要离开北京的决定,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十月中旬的一个周末,天气有些阴冷,零星的丝丝细雨偶尔从空中飘落。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马家堡东路边上的西罗园菜市场热闹依旧,附近的居民和摊贩们或高声或低语地在价钱上“过招”。
  五年前,《小康》记者在这里遇见了一位粮油摊的摊主,讲述着自己生活中的幸福与不幸福。五年当中,有多少环境正在发生着变化,又有几多人的生活在随之而动。城区内对市场进行规范与整治,他们一家是否挪动了摊位?不少年轻人都开始离开“北上广”等大城市、回到家乡打拼了,已过了不惑之年的她还会继续留在北京过居住在地下室里的生活吗?五年过去了,记者想要再度找到她,但是否还能够重逢?
  一番寻觅,所幸,弓俊红和她不爱说话的丈夫依旧在西罗园菜市场经营着粮油摊,只是从市场的西南角搬到了距离东门更近的位置。当天下午,弓俊红的丈夫去进货了,只剩她一人守着粮油摊。弓俊红和丈夫开的粮油摊已经是这里的“老”摊位了,陆续有人光顾,其中不乏像老熟人一样的顾客,买东西的间歇跟弓俊红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上几句。和五年前接受采访时一样,弓俊红依旧挺爱笑,说话也依旧温和。这几年,她的生活大致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一家五口的日子随着岁月的前行而顺理成章地向前,要说变化,那也是每一个阶段所必经的。
  
  回乡半年为女儿做“后勤”
  弓俊红一家来自山西省文水县。“我们那里是刘胡兰的故乡。”她自豪地说。1999年算是一个挺大的转折点,对于一个五口之家而言,如果一直靠务农过活,家里只有3亩地,是无法支撑家庭开支的。从那时起,弓俊红和丈夫决定外出打工。出于无奈,他们把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留给了爷爷奶奶照顾,“好在两位老人身体还不错”。
  这样背井离乡地漂泊,一漂就是18年。对于弓俊红两口子而言,最想的就是孩子们。愧疚也好,遗憾也罢,每年只有农历新年回老家待上几天的弓俊红,为了给孩子最大程度的陪伴,今年上半年在家里待了几乎半年。提到二女儿,弓俊红一直夸孩子特别懂事,学习好,让人省心。上初中时,二女儿的学习成绩在学校里就数一数二,这也成为了他们夫妻向邻居们炫耀的资本。
  “我二女儿今年高考,想着怎么也得陪着孩子度过这段日子,我在她身边,孩子会心里踏实些。”弓俊红从农历鸡年春节后就一直为高考的二女儿做“后勤服务”工作,最近才从老家回到北京。当然,做出这个决定,弓俊红也是进行考量过的,粮油摊只靠丈夫一人无法运转,而且丈夫独自支撑摊位本就非常辛苦,还要面对衣食住行等日常琐事,可他们还是为了孩子这一人生大事而选择了“牺牲”。那段时间,为了维持生意的正常经营,弓俊红的丈夫雇佣了一个帮手。弓俊红说,孩子得陪,生意也要做,当父母的都一样,都是为了孩子。
  提起二女儿的乖巧懂事上进,弓俊红不由自主地嘴角上翘,挂着淡淡的笑意。高考前,二女儿励志要考上一本,但今年高考时发挥不太理想,未能如愿。“她是可以上一个二本学校的,但是不愿意,孩子就是想考一本。她去复读了,明年再考一次。”弓俊红说,他们尊重孩子的选择,只要孩子愿意学,他们就供到底。
  
  不想再跟孩子们分开了
  五年前,弓俊红的大女儿中考失利后,选择到北京跟父母做生意。起初,弓俊红对大女儿的这一决定不是特别认同,她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我觉得孩子怎么也得上完高中。你说我们当父母的,在外面挣钱受累,就是为了让他们学习的。”在弓俊红看来,“像我们农村人,想有个好出路,不就得靠读书吗?像我们这样卖苦力出来,这叫什么呀?”但最终,她还是尊重了孩子的意愿。既然来了,那就闯荡吧,回忆起大女儿最初来京的日子,弓俊红的感受是虽然“挤”,却很温暖。一家三口挤在一间12平米的地下室小屋里,当弓俊红夫妻每天七点多收摊回家时,总有大女儿做好的热腾腾的饭菜在等待他们。
  这五年中,大女儿学过化妆,但没有坚持下去,今年通过健身教练的培训,已经正式成为了健身房里的一名私教。起初,因为对于健身房和健身教练缺乏了解,弓俊红夫妻有些疑虑,觉得那个环境对于女孩来说太复杂。“经过慢慢了解后,我们发现人们去那里就是去追求健康的。现在的孩子都挺有想法,跟我们不一样,还是要尊重孩子吧。”弓俊红说道,大女儿越来越懂事,在他们刚出来打工时,大女儿的情绪还有不小的波动,闹着让父母回老家。现在慢慢的,大女儿明白了父母的一片苦心,也特别知道心疼父母。弓俊红说,大女儿经常会劝他们夫妻俩回老家,觉得父母在北京闯荡非常辛苦,而且也在为弟弟妹妹考虑,希望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陪伴与照顾。
  弓俊红的儿子已经上高二了,当然,作为母亲,她希望孩子能够考上一所好学校,有个好未来。弓俊红的儿子之前住校,但是因为不习惯,孩子比较抗拒。弓俊红两口子就把在县城的房子装修了一下,爷爷、奶奶现在就住在县城,专门负责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但是,弓俊红也有点担忧,与二女儿比起来,儿子显然更难管,比较调皮。
  弓俊红这些年,最惦念的始终是这三个孩子。每年孩子们的假期,是他们全家最幸福的时刻,孩子们会从山西到北京,五口人度过一段短暂但珍贵的团聚时光。虽然弓俊红也动过把孩子们全都接到北京上学的念头,但现实的种种困难让她打消了这个想法,她觉得最现实的就是自己和丈夫回到老家。当然,这并不妨碍弓俊红对于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与进入大城市的憧憬。有一年,二女儿和小儿子再一次来到北京。大女儿带着弟弟妹妹去清华和北大玩了一天,这个细节让夫妇俩的内心燃起希望:“只要他们愿意读,我们说什么也要供下去。”
  “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跟孩子在一起,不想再分开了。”弓俊红和丈夫正盘算着这一两年就离开北京,回老家继续做生意,供两个孩子读书。现在弓俊红觉得比之前压力要大些,随着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深入,不少小饭馆都关张了,这对他们的粮油批发生意影响不小。另外,他们现在租房的成本也直线上升,从最初的每月几百元提高到现在的一个月2000元。再加上不愿意与孩子再分隔两地,离开北京,是他们最终作出的决定。至于大女儿,弓俊红依旧是非常开通,年轻人喜欢北京,那就随她吧。
  
  
《小康》2017年11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7-11-28


2017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