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7年09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封面故事
白洋淀宛若新生

★文 /《小康》记者 尤蕾 河北安新报道

  然而,祖籍是白洋淀的方晴记得,每年暑假她都会回白洋淀的奶奶家,“有好些年,白洋淀里都种了庄稼”,因为有些水域都是干的。那些年,她的奶奶就在淀里种了玉米,而之前方晴更小的时候,奶奶家种的是苇子。
  随着气候条件和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影响,白洋淀不复往日“鱼肥蟹鲜,渔船如梭”的景象。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贾仰文教授在一篇论文中提到,20世纪50年代白洋淀的平均入淀水量为18.27亿立方米,到了80年代锐减为1.47亿立方米,仅为50年代的8%。而到了2000年以后,入淀水量进一步减少,相较上个世纪90年代又下降了近55%。白洋淀面积已由上个世纪50年代的561平方公里锐减至366平方公里。1958年,学者郑葆珊记述白洋淀中有鱼类54种。而1983-1987年连续5年干淀后,鱼类就只剩下24种了。
  补水,是白洋淀生态修复的首要任务。
  安新县白洋淀湿地保护管理处主任刘东臣曾对媒体介绍,自1996年以来,国家、河北省、保定市曾先后实施过23次应急调水“济淀”。从1996年至2006年,水利部门先后组织白洋淀上游王快、西大洋、安各庄三座水库放水济淀15次。其中,2003年,水利部门制定了“引岳济淀”方案,从属于南运河水系的岳城水库向白洋淀输水,本次输水持续了4个月之久。
  2006年到2008年,“引黄济淀”无疑是为白洋淀补水的最大手笔。黄河水从山东聊城出发,沿干渠,入河北,途经现有河渠,过衡水,历经400公里最终流入白洋淀。这场声势浩大的补水工程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是2006年11月24日开始,黄河给白洋淀补给共4.79亿立方米,共历时102天;第二次是2008年初至当年6月,补水1.58亿立方米。
  2015年4月15日至7月1日,保定王快、西大洋水库经保定市大水系连通工程、唐河总干渠联合向保定市区和白洋淀生态补水。雄安新区设立后,4月5日王快水库和西大洋水库提闸放水,白洋淀获得超过3300万立方米的生态补水。这也是白洋淀获得的第24次外界生态补水。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存歧表示,短期来看,白洋淀还是得依靠外界进行生态补水,纯靠天然生态补水难以维系。远水暂时解了近渴,河北省大清河河务管理处吴新玲撰文指出,历次补水后,白洋淀生态功能在恢复,绝迹多年的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重现,一度大量死亡的野生鱼类也在快速恢复和繁殖。
  据媒体报道,一项常态化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正在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建成通水,建成后预计每年将向白洋淀补水200余天,每年可向白洋淀生态补水2.55亿立方米。
  即便如此,有文献显示,补水或治标不治本,白洋淀水位受降水量、蒸发量等多重因素影响,还是会产生较大的波动。
  如何重振“华北之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徐匡迪院士表示,新区开发建设要以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生态功能为前提。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透露,下一步,雄安新区将加快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按照上述要求,显然,白洋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洗肾”,是当务之急。
  白洋淀的水质令人担忧。据河北当地媒体报道,白洋淀的当地一位党支部副书记就曾表示:“过去,这些淀区村庄缺乏必要的卫生基础设施,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都直接排入淀中,对白洋淀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
  在白洋淀景区内的主航道,水面广阔,波光粼粼,几乎见不到塑料瓶、食品袋等垃圾。而穿行在芦苇荡之间的蜿蜒水路之中,间或看到一些方便面纸盒、饼干包装袋、饮料瓶、塑料袋等生活垃圾漂浮在水面上,并未有人清理。甚至,有的餐饮店的卫生间就设在水面之上,排泄物直接进入水中。

 
编辑:容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7-09-30


2017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17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17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17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