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7年09月《小康》中旬刊
  栏目:社会
为上万贫困女孩点燃亮光的“造梦工厂”

★文 /柳昌林 赵叶苹

“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主要面向贫困家庭女学生招生。

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

培养一个女孩,脱贫并兴旺一个家庭。8年实践证明,“巾帼班”“成美班”职教扶贫,给上万名农民女孩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勤劳肯干的优秀女性。

  朱晓莹难以相信,那个从小给亲戚帮佣,为生存而察言观色的自己,如今可以成为一名银行大堂经理,能用几十万元积蓄和贷款,给父母盖一栋两层楼房,全家过上体面的生活。
  这都源于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巾帼班”的帮助。这个职教扶贫班,从2009年起,免除贫困家庭女生对学费、生活费的所有顾虑,将她们从打工一线动员回学校,教她们学技术、立志向、强本领,至今已经造福近8000名贫困家庭女生。
  借鉴这一职教扶贫模式,海南成美慈善基金会创新推广的“情暖少数民族女孩”(“成美班”)项目,向社会募集善款,投入约1073万元,帮助内蒙古、西藏、贵州、新疆等全国10省区2031名贫困家庭女孩改变了人生的轨迹。
  贫困如洪水,差点“淹没”了她们
  在这些贫困家庭,家长们更愿意将受教育的机会让给男孩。他们认为,女孩不必读那么多书,只需做好家务,长大打工补贴家用,然后结婚生子。家里穷、孩子多,为维持生计,父母起早贪黑上山劳作,排行第二的朱晓莹从小乖巧懂事,5岁起捡废品补贴家用,姐姐被寄养,她就充当“长姐”照顾弟弟妹妹。
  2007年,朱晓莹终于上了县城的初中。可仅仅读了一年,家中便无力继续供她上学,没跟她商量,就决定送她到海口一位表姐家当保姆,边做家务边上学。
  海口距离乐东300公里,来回一趟需要一百多元,妈妈总对她说没事儿少回去。“我不得不耐着性子住在表姐家,表姐对我不错,但当着亲戚家人的面,我挺小心翼翼的,总怕哪个家务没做好惹他们不高兴。”晓莹对记者说。
  初三下学期,朱晓莹主动辍学,寻思着出去打工补贴家用。幸运的是,朱晓莹的父母明白“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得知海口有一所费用全免,每月还给300元生活费的中专学校,便义无反顾地送女儿前去读书。
  “巾帼班”给了她们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说起自己一手创办的“巾帼班”和“巾帼班”里培养出来的农村姑娘,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校长张毅生笑得合不拢嘴。
  “2009年,我和省妇联主席聊天,谈到农村贫困家庭女孩的生存状况:辍学多,小小年纪出去打工或者结婚,生活能力和持家能力都很弱。”张毅生说,他们都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女性在家庭中充当重要的持家和养育子女的责任,如果女性能力弱,不仅影响家庭发展,还将影响下一代的成长。
  学校随后专程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职业教育愿望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发现60%左右的农村贫困家庭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送初中毕业后的女孩继续上学。2009年,学校在省教育厅、财政厅的支持下,联合省妇联、省扶贫办正式创办“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主要面向贫困家庭女学生招生。
  学校争取到省有关部门的扶持资金,加上北京新发展慈善基金会、海南成美慈善基金会等社会机构的资助和自筹资金,给予每人每月补贴150元—350元的生活费及体检费、教材费等,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对农村贫困女孩进行帮扶,减轻她们的后顾之忧。

  2009至2016年的8年间,学校共招收“扶贫巾帼励志班”学生7914人,已毕业6138人,就业率达100%,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骨干和家庭脱贫致富的顶梁柱。

 
编辑:容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7-09-29


2017年01月(《小康》中旬刊)


2017年02月(《小康》中旬刊)


2017年03月(《小康》中旬刊)


2017年04月(《小康》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