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7年08月《小康》中旬刊
  栏目:专题策划
蛟龙号:创造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世界纪录

★文 /陈远鹏

即将进入业务化运行

  2012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级海试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可下五洋捉鳖”的夙愿。但是,从国际同类载人潜水器的经验看,“蛟龙号”在正式进入业务化运行之前,还需经受一段时间的试验性应用的考验。
  “蛟龙号”从诞生到使用,可划分成海上试验、试验性应用和业务化运行3个阶段。从2012年开始,5年来的试验性应用阶段主要是为了培养专业化的业务支撑队伍,建立全国开放共享机制,提高“蛟龙号”的作业效率和能力。而且,“蛟龙号”5年来的表现充分验证了它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2017年6月,“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最后一潜顺利完成,回收至“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甲板。“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作业区,10天内完成5次大深度下潜,3次超过6500米,最大深度达到6699米,整个阶段潜水器性能稳定。
  这一潜,也是“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从2012年海试以来进行的第20潜。
  “蛟龙”号不仅下潜次数最多,而且超过6000米深度达16次,超过6500米深度达12次,全方位验证了“蛟龙”号系统设计的先进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深渊前沿科学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一手样品和数据,有力地推动着我国深渊前沿科学研究进步和发展。
  “蛟龙号”自应用以来,先后在我国南海、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区、西太平洋海山结壳勘探区、西南印度洋脊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区、西北印度洋脊多金属硫化物调查区、西太平洋雅浦海沟区、马里亚纳海沟区等七大海区,开展了152次成功下潜,而在试验性应用阶段,在涵盖海山、冷泉、热液、洋中脊、海沟、海盆等典型海底地形区域,实现了100%安全下潜,作业能力覆盖7000米以浅全球海洋面积的99.8%的海域,为我国抢占国际深渊科学研究前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蛟龙”继续成长
  在五年的试验性应用航次中,许多科学家对利用“蛟龙号”进行科考提出了新的设想和新的要求,因此“蛟龙号”在今年6月入库之后,不仅仅是“大修保养”,还将设计一套升级改造方案,增加它的使用功能。
  据了解,国家深海基地目前是继美、俄、法、日之后第五个深潜基地,是国内最完整、国际最先进的综合保障平台,已建成深海超高压环境模拟实验室、机电加工车间、潜水器维护保障车间、消声水池、大型试验检测水池、试验辅助船、国内最先进的科考船码头等配套基础设施。这些配套设施,主要为“蛟龙号”等国家重大深海装备的应用提供全方位的运行和维护保障服务。
  “蛟龙号”于2015年入驻深海基地后,深海中心在载人潜水器维护保养及航次任务组织实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潜航员为主组成的载人潜水器维护保障队伍日益壮大,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已初步形成。
经过五年的试验性应用,“蛟龙号”在装备、人员、运行机制、安全体系等都方面都已经成熟起来,未来升级改造后的作业能力、作业效率会极大提升,作业手段也会增加。目前,“蛟龙号”每次下潜是2名潜航员搭配1名科学家,未来有可能是1名潜航员搭配2名科学家。
 《小康》2017年08月中

 
编辑:容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7-08-13


2017年01月(《小康》中旬刊)


2017年02月(《小康》中旬刊)


2017年03月(《小康》中旬刊)


2017年04月(《小康》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