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7年07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专栏
乡村伦理的走向

★文 /戴荣里

  农村面貌巨变一定程度上会带来乡村伦理状况的变化,农村不再是单一的文化存在,而农村人员结构的变化往往又是引发农村伦理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诱因。
  
  在现代文明的带动下,乡村是越来越进步了还是越来越退步了?回答之前,最好到乡村去做一次调查研究。中国是传统农业发达的国家,农村伦理体系维系着农村的发展与稳定。近代以降,农村形势逐渐发展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大同小异的中国传统农村格局被打破,更多农村在迈向城镇化;有的乡村则开始组合;当然也有乡村走向没落。几乎每个地域的乡村格局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无论纵比还是横比,农村面貌巨变往往都会带来乡村伦理状况的变化。
  农村不再是单一的文化存在。以家族和宗法势力为主的农村伦理体系,几千年来,一直维系着农村的生死存亡。乡里乡亲意味着更深层次的血缘、亲属、地域互通的关系,乡村百姓之间的生活受强烈的宗族制度制约。族中长辈是想当然的伦理维护者和评判者,一脉相承,传递着古风古韵,更传递着家族美德。一个村庄继承着一个或几个家族的家风、血脉,以儒家文化为主的农村伦理走不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纲常,虽因特殊事件和特殊人群,会改变农村惯有的伦理系统,随后巨大的生活惯性会淹没这些细枝末节。解放后,对传统伦理虽然有所打破,但没从根子上撼动人们的祖先归属感、神灵敬畏感和地域亲切感。
  改革开放后,文化多元、信仰多元,农村伦理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网络的普及,特别是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农村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传统伦理思想的“崩塌”。突出体现在,一部分人受到网络碎片文化的冲击,开始追求传统伦理之外的刺激,一些不合时宜或不合农村规范的言行开始涌现。多元文化的冲击导致多元伦理观的产生,传统伦理相对统一的伦理认知,被当下纷纭复杂的现实生活所打破。
  农村人员结构的变化也是引发农村伦理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诱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种田谋生的农民发生分化,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这部分富人虽依然生活在农村,但他们内心深处已经趋同于对城市生活的认知,这一部分人中的明智者,成为农村人物质、精神生活的双重带领者。有的则沦落为腐朽生活的代言人,摧垮了农村人亘古不变的价值体系。随着外出打工者的数量增多,农村出现青壮年男女数量锐减、老人和孩子赡养教育等问题增加的现象。一方面,隔代教育会引发疼爱过度、监督不够的教育问题,另一方面,也呈现出孩子的德育问题严重缺钙、道德素质堪忧等问题。缺少伦理引导的孩子成为制约农村未来道德滑坡的关键因素,而农村里一些投机分子的“倒行逆施”,亦加重了农村伦理重建的难度。
  有人提议靠乡贤制度重新构建乡村伦理体系,笔者不敢苟同。现代乡村的伦理体系构建不应忽视多元文化的冲击和村庄生存背景的变迁,仅仅依靠传统的手段不足以维护传统伦理,较好的方法无疑是剖清这些问题的根源,一地一议,一村一制。多元文化不可能回归到封闭一统,但通过政府的引导完全可以利用其阳光因素,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要积极发挥好他们的引领作用,留守的打工子女教育应得到足够重视和关注,对农村的恶势力要予以坚决打击。只有经过多方的长期共同努力,才能让农村的伦理体系重新构建起来。
  
  
   《小康》2017年07月下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7-07-22


2017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17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17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17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