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7年04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评论
减负不能把责任推给家长

★文 /房树洪

  孩子三点半之后如何托管的问题是当下很多年轻父母的痛点,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社会办学机构通力合作,防止将一种形式的“减负”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加负”
  
  “减负”这个我们已经喊了多年、早就达成共识的口号,却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麻烦,可见,仅仅靠某一方,出于简单的善意,是无法解决这个应该解决又似乎没法彻底解决的问题。
  前一段时间,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三点半之后如何托管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个话题在全国两会期间再次被提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将“未下班的家长如何去接已放学的孩子”直接抛给了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明这确实是当下很多年轻父母的痛点。
  “减负”,我们需要减的是压在孩子身上的过重的课业负担,这本身绝对无可厚非,教育主管部门也确实采取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措施,比如简单而又直接的操作方法就是减少孩子在校的学习时间,给孩子的成长提供远比学校更宽广、更丰富的时空,出发点绝对是好的。在此暂且不论,在目前考试选拔的指挥棒没有实质性调整的前提下,只是减少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是否会出现在校学习的任务转移到家里的情况,是否能够真正意义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只想谈一谈现实问题:三点半就放学的孩子,尤其是幼儿园、小学的学生,家长不能保证三点半接送的孩子,他们去哪里?怎么去?去做什么?减掉的所谓负担,如果一下子又落在了年轻父母,特别是家里没有老人可以帮助接送孩子的年轻父母身上,那么减负的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甚至会阻碍这项工作的推进。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绝不能忘记的基本准则,比如,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早放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感觉学习负担重,也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认为需要减少孩子的在校时间。退一步说,即使就是先从减少学生在校时间入手(因为可以用数量去衡量的事情往往比较好操作),那么,也绝不能将这份负担一下子全部压在家长的身上,因为无人监管的孩子的危险系数远远大于过重的课业负担。绝大部分孩子的父母正处在事业打拼的关键时期,即使对于全职家长,或是有老人接送的孩子,也存在着孩子出校门以后的学习和教育问题。在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家庭结构短时间内均无法根本改变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呢?
  既然出现了矛盾,我们就需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家长没有接孩子的时间,但是可以联合出资与社会办学机构合作,由他们负责接收、看护、照顾孩子,孩子可以弹弹琴、跳跳舞、下下棋、唱唱歌,将原来的集体学习变成更为个性化的学习。也可以与学校周边的居委会联手,组成类似原来“小饭桌”的形式,将孩子们集中在一个有大人监管的环境中,这样家长接孩子就会比较从容一些。由此可见,孩子的就近入学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新的问题自然也就出现了,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的焦虑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看来,落脚点还得回到作为教育孩子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学校,因为学校有许多家庭教育所无法取代的优势,比如集体生活、专业团队、合作交流等。学校可以三点半结束全天课程,那些愿意留在学校或家长不能准时接送的孩子可以继续在校生活,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制定整体的切实的规划,拨出专款,对轮班在校提供监管服务的老师给予相应的补贴,孩子在校可以写作业、看书报、练身体,学校也可以开设一些社团、选修课等。
  总之,“三点半难题”需要大家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教育主管部门在政策调整、资源配备、综合评价等方面都需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这样才不至于将一种形式的“减负”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加负”。
  (作者系北京中学高级教师)
  
  
  《小康》2017年04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7-04-10


2017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