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7年03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封面故事
筑梦京津冀

★文 /《小康》编辑部

 
  今年2月26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并发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三周年。三年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省市之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了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之路。
 
  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京津冀应该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审议通过,“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被确定为京津冀的整体定位。
  京津冀三地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主动融入到协同发展的大舞台。
  交通成了先行者,伴随着轨道、公路等多种交通网的织密,京津冀三地之间的时空距离被拉近了,当“说走就走无障碍”的通达已不再是梦想之时,越来越多的生活在这片地域上的人们愈加坚信,未来,子女教育、医疗保险、养老等“隐形壁垒”也将渐渐消融。
  生态和产业,也在用力地拉动着京津冀这一城市群的发展。在生态污染联防联治方面,三地构建了标本兼治的生态保障机制,蓝天、清水、绿化、环首都国家公园……成为京津冀三地的共同向往与追求。流动、碰撞、聚合、再生……京津冀一体化下的产业经过三年的协同发展,产业升级转移硕果累累。
  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是“牛鼻子”。三年来,北京市祭出了放弃“大而全”、聚焦“高精尖”等法宝,一边瘦身,一边提质,以此来对抗“大城市病”。按照产业发展与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相一致、相协调的要求,2014年北京市制定实施了全国首个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从源头上把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产业加以禁止。除此之外,更大的动作当属向河北和天津进行产业疏解,要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而且要着眼于京津冀更大空间来疏解功能谋发展,这是唯一正确的良方,也是治本之策。
  这并不意味着北京在“丢包袱”。北京没有把所谓的低端企业丢给河北、天津,在疏解过程中,也包括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在2015年基础上,2016年北京向津冀的技术输出额高达154亿元,同比增长38.7%。京津冀三地一直都在力求实现“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交出了一份可观的成绩单:北京经济增速达到6.7%,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0.3%;天津经济增速达9%,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河北省经济增速6.8%,产业实现“健身增效”。
  毋庸置疑,三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现了良好开局,从“一群城市”到“一个城市群”,京津冀的“朋友圈”,正被激活;京津冀这一城市群,如今已成为中国地图上闪亮的明珠。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十三五”时期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而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正是京津冀整体四大定位中的首要目标。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大城市病的治理、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以及县域经济水平的提升,迫切需要三地一体化的进程能够跑得更快、更好。未来,京津冀,这块本就地域上融合连接的土地,新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将可期可观。
  
  
  《小康》2017年03月下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7-04-05


2017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17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17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17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