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7年02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小康指数
被外卖改变的生活

★文 /《小康》记者 吴洁

  
  “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显示,62.5%的受访者月平均外卖花销占其饮食总体花销四成以上,其中4.5%的受访者表示外卖花销占其饮食总花销的比例超过六成。82.6%的受访者表示外卖已经改变了他们的就餐习惯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饿了么、美团、百度外卖、到家美食会……大大小小的外卖O2O拼杀正酣,而在商家的销售数据背后,快速增加的外卖点单比例,正从一些细微之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改变,从指尖开始
  超七成受访者经常叫外卖
  曾经被周边餐馆的外卖菜单占据的冰箱门如今干干净净,取而代之的,是林华手机屏幕上,被命名为“吃饭”的应用群组——里面各种餐饮外卖软件已经放满了一屏。最近一个月,家住北京朝阳的自由职业者林华用这些软件叫外卖的次数超过了80次。
  这么一算,林华自己也有些吃惊,平均一天近三次。
  “是的,我有时候也买下午茶点和水果。”林华想了想,又补充说,“有时候早饭也等于是叫的外卖,因为我买面包。”
  林华把自己频繁使用外卖软件点单归因于最近的天气,“有雾霾,天还冷,最好就是叫外卖了。”
  “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显示,74.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经常叫外卖,10.1%的受访者偶尔会叫外卖,二者合计超过八成。而“方便快捷、不愿出门和天气恶劣”则是这些受访者选择外卖的主要原因。
  “以前经常叫大一点的比萨,吃一天;或者小区饭馆儿叫盖饭,但我老怀疑那里的油不好。”林华回顾自己从前叫外卖的经历,觉得完全不能和现在相比。前一天中午,他在一家3.4公里之外的餐厅点了一份韩国炸鸡翅,“在点评网站上口碑不错,味道还行。”
  几个外卖软件加起来,从潮汕砂锅粥到麻辣香锅,从烤鸭烤鱼到火锅,甚至于日本料理、韩国烤肉,应有尽有。丰富的点餐品类和便捷的订餐方式逐渐改变了林华的生活习惯:以前总是肚子饿了,才拿起商家的外卖单打电话点菜;现在,每天十一点左右,他就会拿起手机为自己筹划一单午餐外卖,“做好送来正好就到中午饭点儿了。”
  一份小小外卖,映射的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在“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中,有82.6%的受访者表示外卖软件已经改变了他们的就餐习惯。不仅像林华这样的自由职业者,对于快节奏工作生活的城市工薪阶层来说,吃一顿午饭,甚至跟汽车加一箱汽油没有多大区别——都是为了补充能量,迎战紧张繁忙的工作。这种情况下,把外卖送到工作点,显然比放下工作去食堂、去饭馆排队就餐更省时、更高效。而“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73.2%的受访者表示一般会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中集中叫外卖。
  
  
  外卖亦可“生活管理”
  公司位于CBD商圈的苏眉,从去年初才开始频繁通过叫外卖来解决吃饭问题。
  “以前觉得叫外卖就是不好好吃饭,凑合事儿的意思,除了快餐就是附近小饭馆儿,跟泡面差不多。”苏眉说,而快速跑马圈地的手机外卖软件改变了她的想法。
  “没想到日料店现在都可以送外卖了。”注重健康饮食,少油少盐的苏眉对此很是惊喜,甚至她经常光顾的一家沙拉店也跟外卖软件合作,开展了送餐业务,“还有水果店在卖水果套餐,特别适合我需要控制体重的时候吃,一盒四种,切好的,中午在公司吃也没问题。”
  因为常在微信群里分享外卖优惠券,苏眉变身外卖达人的情况终于被母亲发现了。“妈妈教育我不要老吃外卖,我就把我那几天外卖点单的记录发给她看,后来,她就不说我了。”苏眉不无得意地表示,“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吃饭问题啦。”
  现在,苏眉的午饭晚饭、饮料水果几乎都通过手机外卖软件解决。不过,面对自己高频点单的行为,苏眉也会有点心虚,“习惯这事儿挺可怕的。我前两月去杭州出差,住在酒店里还点了个外卖。以前到别的城市,会看看点评网站找好评高的餐厅,这次就直接用外卖软件,看本地人都叫什么外卖,看着馋了就点了。”
  苏眉发现,平均一个月外卖花销已经占她饮食总体花销的一半以上。而“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的调查也发现,62.5%的受访者月平均外卖花销占其饮食总体花销四成以上,其中4.5%的受访者表示外卖花销占其饮食总花销的比例超过六成。82.6%的受访者表示外卖已经改变了他们的就餐习惯。
  不过,随之而来的苏眉发觉自己的生活更易于管理了:因为外卖软件大部分通过绑定银行卡结账,可以把刷卡记录直接导入记账软件;因为每次点单的内容都有记录,方便关注体重和营养摄取的苏眉掌握自己的饮食情况……
  “以前自己也会记,但有时候落下一两天,后面就连不上了,现在等于自动有一份记录,有空的时候整理一下就可以,有点生活管理的意思。”苏眉说。
  
  
  监管开始行动
  外卖软件正润物细无声般地渗透进人们的生活,但也有不少人对其有大量的吐槽。在“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外卖满意度调查中,就有43.3%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不满意”,有29.6%的受访者表示“不太满意”;只有5.2%和2.5%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另外,“配送不及时、味道不满意、食品不干净”已成为受访者吐槽的前三名。
  而在调查中亦发现,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已蔓延到外卖平台。“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在使用外卖软件时,遇到过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前有3·15饿了么黑作坊事件,近有美团外卖明星饭店餐饮三证不全,登记地点与实际不符……各类外卖平台安全事件频频见诸报端,让外卖平台受到了空前的关注。随之,各地相关部门对外卖平台食品安全的重视日渐提高。
  以北京为例,大批量无证店铺被清退,许可证公示率已经由2016年8月底的86.5%上升到了11月份的89.9%。而在上海,早在2016年9月1日,《上海市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就正式开始实施,对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者和第三方平台应当履行的主体责任做出明确。今年年初,浙江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省通信管理局,集中约谈“饿了么”、“美团外卖”等16家网络订餐平台相关负责人,督促严把外卖食品“安全关”。
  “目前看,现有监管力度仍显不足,未来监管仍需加强力度。”分析人士表示,比如对网上订餐网站和外卖APP公司等经营资格进行审查,提高准入门槛;要求外卖平台和实体商家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合同,明确双方权责。监管部门也要对网上外卖商家进行不定期排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要坚决予以取缔。
  而监管之外,外卖平台自身的改进也必不可少。在“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中,有31.8%和9.3%的受访者分别表示对外卖APP平台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监管“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85.2%的受访者认为,外卖APP平台有义务做好平台上商家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管。
  作为订餐服务平台提供商,外卖APP发展初期为抢占市场份额,在食品安全方面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此,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如果外卖平台无法保证送到客户手里的外卖是清洁卫生的,那其所提供的便捷服务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外卖平台应尽严格审核的义务,查明餐饮店的来源;要做好对餐饮店相关经营资质的审核工作。”
  虽然在市场与政策的共同推动下,不合格的外卖商家正在不断被清除出市场,外卖行业正在不断走向规范化,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外卖平台要想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与商户、政府及用户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收获一个透明度相对较高,食品安全获得全方位、多层次保证的外卖产业链。
  
  
  《小康》2017年02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7-02-23


2017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