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7年01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封面故事
小镇里的世界

★文 /冯薇

  高颜值 国外的许多特色小镇颜值颇高,它们以完全不输名胜的姿态,被无数旅游攻略列为必游景点。图为瑞士世界经济论坛小镇Davos(达沃斯)。
  
  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有被无数旅游攻略列为某某国必游景点的小镇,它们或历史悠久、或独具特色,世界上的小镇不尽相同,小镇里的世界精彩纷呈
  
  近些年,中国人有了越来越多的走出国门的机会。旅游、留学、考察、经商,从北京到东京、从上海到伦敦、从深圳到纽约,对于习惯了生活在大城市的中国人而言,国外的一切并不会带给他们太大的陌生感和新鲜感,大多都是一样的丰富多彩、一样的光鲜亮丽、一样的车水马龙、一样的喧嚣拥挤。相反,国外的那些乡村小城镇倒是被许多人津津乐道,英国的莎士比亚小镇Stratford(斯特拉特福德)、瑞士世界经济论坛小镇Davos(达沃斯)、美国硅谷苹果小镇Cupertino(库比蒂诺)、日本温泉小镇箱根、法国薰衣草小镇Provence(普罗旺斯),等等,这些特色小镇以完全不输大本钟、自由女神、埃菲尔铁塔的姿态,被无数旅游攻略列为某某国必游景点。
  目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需求迫切,对中国城镇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发展小城镇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环节,是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社会经济整体转型的关键。许多发达国家在上世纪中期曾经历过与目前中国相似的历史阶段,历史和政治环境以及资源条件的不同,使得每个国家的小城镇发展道路各有不同、各具特色。
  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有许多特色小城镇,或依托文化历史、或背靠自然景观、或由市场主导、或由国家统一规划,形成了文化历史小镇、特色农业小镇、工业小镇、休闲度假小镇、会展小镇、宜居小镇这六种主要形态的小城镇模式,多数小镇拥有双产业或多产业,有主有辅、主辅分明。
  国外的哪些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值得中国借鉴?首先,是国家层面对小城镇开发的综合布局,包括对不同区域小城镇的定位、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最优配置和合理取舍,以及对大城市的区块衔接作用的通盘考虑,避免各区域割裂规划造成的定位雷同(比如一窝蜂建设会展小镇或工业小镇)、大型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比如盲目建设机场),等等。其次,是政府搭台、市场主导,灵活的开发模式,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和分配。第三,是具备专业化的产业集群氛围或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第四,是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让城乡生活便利程度的差距缩小了。
  虽然有着相通的成功经验,但各国城市化的道路却并没有统一的固定模式。例如英国、德国、韩国,这三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迥异,在小城镇开发建设模式上既有相似之处又不尽相同、各具特色。
  
  不是所有的英国人都爱“米镇”
  Milton Keynes(米尔顿・凯恩斯)位于英国英格兰白金汉郡,距离伦敦约80公里,被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简称为“米镇”。
  英国是世界上首个工业化国家,19世纪初城市化率约36%;到19世纪中叶城市化率为51%,我国目前刚刚能与之持平;20世纪初,英国城市化率已达75%,进入较为稳定的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至第二次工业革命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工业化催生了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谢菲尔德等一批传统工业基地的形成。米镇当时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
  然而,工业化发展使大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和财富,同时,也带来了城市过度膨胀、空气污染等问题。二战结束后,为了降低人口集聚,解决工业衰败等问题,英国政府开始了新城开发运动,前后三次在大城市周边建设了数万人至二三十万人不等的中小型城市,这些也可以称之为镇。1967年1月23日,英国政府将伦敦西北80公里、伯明翰东南100公里左右的Bletchley(布莱切利)、Wolverton(渥文顿)和Stony Stratford(斯托尼・斯特拉特福德)三座小镇以及周边大小不一的数十个村庄和农场化零为整,形成了总规划面积约为90平方公里的新镇,取其中一个村庄的名字Milton Keynes作为新镇名,主要目的是疏解过分集中的伦敦人口。米镇,作为英国新城开发运动第三批次的代表,由此开始了数十年的发展。
  米镇是1946年以来由英国政府主导建立的32个新城市中最大的一个,依靠政府投资,首先从当地农民手中将规划圈内的土地买下,然后交给新城开发公司建设。当新城初具规模后,新城开发公司再将开发后的土地和房屋出售给公司或个人,收回国家投资。米镇六成以上的民宅为1970年后新建,市中心区约2平方公里区域中的市政厅、法院、图书馆等公共设施更是全部为新建。为创造便利生活条件、吸引人口迁入,米镇还开设有一座建筑面积12万平方、200多间店铺的Milton Keynes Shopping Center,在1979年开业之初号称全欧洲最大的购物中心。
  便捷的交通体系是米镇的一大亮点。在交通外网方面,米镇四周的高速公路铁路网密集交错,可便捷通达各主要城市,从伦敦市中心的Euston火车站只需半小时即可到达。同时,米镇长途汽车站也被规划为英格兰北部各大城市开往伦敦的长途巴士的必经之地,可实现当日通勤。在交通内网方面,网格状道路系统(grid road system)和与主路分隔开的自行车加行人的无障碍慢行系统(redway system)构成了“分离、连续、怡人”的科学城市内交通体系。
  得益于政府全面科学的规划和有序开发,经过40年的建设和沉淀,如今的米镇已成为英国的新型经济中心,以零售、信息、咨询、保险、科研和教育培训等服务业为支柱产业,从业人员占八成。在服务业当中又以批发、零售业规模最大,占就业人口总数的22%。同时,注重吸引海外公司来此驻扎:40多年来前后5000多家到米镇投资的新企业中20%为外企,尤以美、日居多。这些企业以大型企业为主,约六成公司雇员超百人,其中不乏奔驰、大众、美孚石油等大鳄。英国调查机构“城市中心”2014年末公布的《2015城市展望报告》指出:米尔顿・凯恩斯2004年至2013年期间,新增就业超过了15%。发达的服务业和大量能创造就业岗位的企业保证了米镇成为该地区的新中心,分担了周围大城市的一些职能。
  从新城建设的角度,米镇无疑是成功的。然而,它却并没有得到所有英国人的喜爱,甚至一些在米镇工作的人对这个新城也并无太多好感。因为,对于英国人来说,它太新了。没有文化的沉淀,没有历史的厚重,使米镇看起来苍白而乏味,颇有点文化沙漠之感。另一方面,集中兴建的大量房屋并未达到预期的售出率,尚有不少空置。英国人似乎更容易接受到米镇工作,而不是生活。
  
  德国名企为何偏爱小镇
  如果说“米镇”的规划目的是平地拔起一座卫星城以缓解大城市经济和人口过度膨胀的压力,那么德国的小镇大多保持了原有风貌基本不变,依托某个工业企业而生存。
  2010年,制造业强国德国正式推出的《高技术战略2020》提出未来工业生产的一种全新概念——“工业4.0”,将智能制造业作为德国政府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德国在关键工业技术上有绝对的国际领先地位,拥有戴姆勒、大众、西门子、宝马、TyssenKrupp、博世、蔡司等不计其数的制造业巨头,而这些沉淀了百年基业的工业传奇却是由一个个中小企业缔造、始于一座座小镇的。
  很多德国制造业名企建立在远离市区的小城镇,当地财政税收和人口就业基本依仗这家企业,形成了独特的“企业小镇”。德国先进的汽车、精密仪器、医疗器械、高端厨电制造业离不开其工业母机——机床的领先制造技术。说到德国机床,不得不提哈默(Hermle)机床和其所在地高斯海姆(Gosheim)小镇。这座小镇位于德国西南部、阿尔卑斯山顶,自然景观美丽壮阔,从某些视觉角度看,这就是一座童话中的欧洲小镇,而不会让人觉得它是工业中心。
  早在1938年,哈默机床的创始人Berthold Hermle就在这里创立了螺栓和紧固件工厂。二战期间,英国战机曾对高斯海姆小镇进行过长达1400小时的轰炸,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和交通基本被摧毁。战后,许多德国难民从南斯拉夫来到这里,从事小工业谋生,随后小工业从业人口迅速发展壮大。从1970年开始,因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意大利等国的外国居民迁移到高斯海姆。如今,这座总人口只有3800人的小镇有以哈默机床为首的一些中型和小型工业企业,主要是金属加工业、机械零部件和手表,被誉为金属加工行业的“世界之都”,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全镇所有工业企业大约有2500名雇员,这其中许多工人每天往返于周边城市到高斯海姆通勤上班。
  在德国,像高斯海姆这样与企业紧密依存的小城镇还有很多。大众汽车总部所在地——小城沃尔夫斯堡(Wolfsburg)有12.3万人口,78%的财政收入依靠大众集团;其最大生产基地之一,位于德国西北部的港市Emden有5万人口,因距离港口大国荷兰非常近而被选择为临海型组装厂。大众汽车的制造和出口业务使其成为了欧洲第三大汽车出口港。世界光学仪器先锋卡尔蔡司所在的Oberkochen小城,常住人口比蔡司公司在当地的雇员总数还少。
  德国企业为何如此偏爱小城镇?这与德国人务实、严谨和低调的作风不无关系。驻扎在小城镇的企业,非常依赖小城镇的有限劳动力,企业的长足发展靠当地的员工支撑着,看似企业在选人用人方面相对比较被动,实际上对于企业而言,最大的好处是人员流动率很低,雇员很稳定。这里的小镇民众也很少谋求跳槽。对于当地政府和社区来说,企业通常是最大的纳税人,所以居民很关心企业的状况,政府也极其重视这位“纳税人”的需求。由于当地一半以上的居民都是企业的员工,作为回报,企业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向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文化生活设施等提供赞助。同时,小城镇环境安静干扰少,可以有效避免企业和雇员精力分散,有利于专心创造高品质的产品。由此,小镇和企业、雇员和雇主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认同、和谐稳定的关系,融为一体。
  
  小城大志 平昌郡结合第二产业和自身所处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冰雪休闲旅游和冰雪设施设备业,如今,这座获得了2018年冬奥会主办权的韩国小城,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一定要去的韩国冰雪小城
  平昌郡在中国普通大众中的知名度不高,直到2011年击败慕尼黑和安纳西获得2018年冬奥会的主办权,这座位于韩国东北部江原道、距离首尔180公里的“山村”才逐渐被人关注。殊不知,早于申奥成功之前,平昌郡就以设施一流的滑雪场、丰富而适合中国人口味的美食,以及服务优质的酒店,而在中国的滑雪圈子中有着极佳的口碑。到平昌滑雪顺便度假,是一些中国雪友每年的固定项目。
  平昌郡所在的江原道地区自古以名山胜水著称,有韩国最高峰雪岳山、五台山和雉岳山三大名山,但在历史上相对贫困,一直以农业为主。1970年,韩国开始了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升农村产业化水平和缩小城乡差距为目的的“新村运动”,江原道是“新村运动”的典范地区。江原道全面开展新村建设运动以后,通过政府扶持和农民自发努力,很多落后的渔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致富,带动了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收入逐渐占到江原道GDP四成以上,取代传统农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作为“新村运动”的重点发展地区,平昌郡结合第二产业和自身所处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冰雪休闲旅游和冰雪设施设备业。这座人口不足5万的小城市建设有龙平度假村、宝光凤凰公园、中峯、Alpensia跳台滑雪大型运动场与速滑中心等多座世界级水准的滑雪场,其中多数建设投资在4000亿韩元(约合3.5亿美元)以上,拥有酒店和多种配套设施,每一个滑雪场都可同时容纳8000人以上滑雪。以号称“韩国最早的现代滑雪场”龙平度假村为例,这里有得到国际滑雪联盟(FIS)认可的红色、银色、金色斜度的滑道,有适合初学者的黄色滑道和粉色滑道,有适合中等水平的新红色、绿色滑道等18种斜度,以及15架开放式升降缆车和长3.7公里可直接抵达山顶的8人乘封闭缆车。配套设施也极其完备,开设两家豪华酒店、一栋自助服务公寓(价格比酒店低廉,客人自己整理房间、扔垃圾和做好退房前打扫)和一个小木屋青年旅社,与各主要雪道零距离。同时,当地居民依托滑雪场,在周边开设有数十家各具特色的家庭旅馆,与场内住宿设施相得益彰,解决多样性住宿需求。滑雪场内有韩餐、中餐、日料、西餐、自助、咖啡厅等多达20多家食肆,超市、游泳池、桑拿齐备,甚至连照相馆、KTV、网吧和美容院都一应俱全。每年雪季结束后的4月至10月,龙平滑雪场摇身一变成了高尔夫度假村,保证了休闲资源被充分利用。
  除了完备的基础设施,平昌郡在推动滑雪产业开发上也非常注重软性引流。平昌郡的过夜游客主要来自首尔和周边京畿道首都圈地区,占到总人次的八成。由于韩国政府支持中小学将滑雪作为体育课必修项目,针对这一需求,平昌郡与很多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在滑雪教学方面给予场地和师资的支持,培养了大量的学生和家庭成为其潜在消费群。
  利用文化传播引流是平昌郡冰雪休闲旅游产业的又一大特色。1998年,韩国提出“文化立国”方针,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平昌郡与韩国观光公社(国家旅游局)等旅游机构合作举办“大关岭雪花节”、“平昌松鱼庆典”和“平昌冬季音乐节”等各类文化庆典和节日活动,并利用观光公社的海外推广渠道大力投放广告,以吸引国外游客。平昌郡是多部韩国影视剧的拍摄地,其中最经典不衰的《冬季恋歌》十年间使取景地龙平度假村海外游客数量翻了三番,而这其中主要为深受韩流影响的日本和中国游客。即将在2018年举办冬奥会的平昌,还被美国纽约时报选入了“2016年一定要去的52个地方”。
  
  
  《小康》2017年1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7-02-04


2017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