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6年12月《小康▪财智》下旬刊
  栏目:小康故事
番禺治水十年

★文 /《小康》记者 刘建华 广州报道

  水之困 番禺撤市设区之后,城镇化急速推进,如今全区户籍人口80.6万人,登记在册外来人口113万人,一遇到水浸城会影响两百多万人口,经济损失巨大。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治水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不仅要满足于水安全,还要水环境、水文化
  
  2016年年末,广东地方媒体报道称番禺自2007年以来,十年间投入八十多亿治理水问题取得良好成效,随即便受到网友的质疑:“广州投入500亿治水,仍是年年水浸街,番禺能取得多大成效?”
  2007年,番禺出台河涌综合整治方案,决心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堤固、水清、岸绿、面洁、景美”的目标。广州市番禺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近日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番禺治水方案在2007年便在区人大会议上表决通过,这是有史以来首次将治水上升到人大会议这个层面,方案决议依照‘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十二字方针用十年的时间治理水问题。”
  《小康》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番禺目前已基本完成水安全的治理,但在未来的水环境治理中却困难重重。参与建设的工程师向记者表示,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需要巨大的财政投入,还有排污管道与住宅楼、地铁、煤所管道等“占地”冲突的难题,对于番禺而言,治理水环境或许需要更多的十年。
  
  外洪内涝困番禺
  “每逢雨天,番禺就如一个水城,被笑称是广州的威尼斯。”在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住了十几年的陈枫霞对记者说,她以前最怕下雨接小孩放学,水漫道路,堵到心塞。不少人对“大雨大浸、小雨小浸、逢雨必浸”都有着切肤之痛。
  许多番禺人都不会忘记,在2008年广州亚运会前夕,珠江上游连续降雨,当年6月16日西江高要站洪水最大流量达到47000立方米/秒,超过20年一遇的量级,水位接近11.0米;北江也出现了10年一遇的洪水。番禺区受西江、北江洪水影响,水位上涨较快,而随着天文潮涨潮期的临近,将形成三股洪水合击之势。在沙湾水道恒联段堤围的狮子闸附近,记者就曾目睹了现场抢修的紧张场面。
  6月15日下午4时许,沙湾镇水利所工作人员巡查恒联段堤围时发现,该堤段狮子闸附近发生了塌方,塌方长度由最初的几米迅速扩展到约50米,向内崩塌宽度最宽处由1米扩大到约3米,塌方体积约100立方米。接报后,区三防指挥部、区水利局和沙湾镇领导立刻亲临现场,组织人员全力抢险。据统计,这次防洪抢险,共紧急调运5000多立方石料到场,投入6000多个沙包。
  由于番禺区东临狮子洋,南滨珠江口,地处珠三角河网区,西江、北江交汇处,堤线长、水闸多,软基问题突出,容易出现险情。数百年来,番禺人都深受其害。
  《小康》记者查阅历史资料获悉,1915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四(公历7月12~15日),连降暴雨,尤以粤北山区和西江四会、广宁、怀集,还有广西梧州等地区降雨量为大。三江(东、西、北)水暴涨,北江与西江两水“争道”,再加上洪水“受海潮顶托”,北江水“被迫停留”,改道经三水县芦苞、南海县官窑、大坦尾注入广州。同时小北江水经赤白坭过石门,注入荔枝湾,泮塘、恩洲、荷溪以至广州市下西关地区(多宝、逢源、宝华等街)尽成泽国。还有小支流从石井、槎头流入增熻,亦是向着泮塘、西关灌注,当时真是一片汪洋。此次水灾的受灾地域遍及三水、南海、番禺、广州市郊等县市。仅据当年的《三水县调查水灾情形表》记录,即倒塌房屋3.7780万间,受灾人数35.6019万人,被淹田地达31万亩。禺南大谷围(南村、大石、石壁、钟村、市桥)、沥滘、上下滘、沙湾、紫坭等地,被淹农田24.4万亩,塌屋21689间,溺毙41人。史称“乙卯大水灾”。
  “上世纪,番禺大部分还是农田,虽然经常受洪灾、水灾之害,但浸没的大部分是农田和荒地,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相对有限,2000年以后,特别是番禺撤市设区之后,城镇化急速推进,如今全区户籍人口80.6万人,登记在册外来人口113万人,一遇到水浸城会影响两百多万人口,经济损失巨大。”广州市番禺区水务局办公室负责人韦正日告诉《小康》记者。2007年,番禺区委区政府决心彻底改变“逢雨必浸”的局面。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广州市番禺区河涌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决定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全区河涌综合整治,努力实现“堤固、水清、岸绿、面洁、景美”的整治目标。
  
  治水十年初见成效
  早些年,市桥河的水上交通很繁忙,每逢端午赛龙舟的时候最热闹。由1条主干河道和64条内河涌组成的市桥河,总长149公里,河面平均宽约90米,最宽约278米。流经沙湾、市桥等10个镇街,涵盖村居69个,惠及人口约57万。但对于市桥河两岸的番禺人而言,在河里游泳只能是一种回忆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及2000年初期,市桥河两岸破旧,河床淤积严重,河水发黑发臭。番禺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2007年以前,市桥河受潮汐影响,每天2次高低潮,河道水体震荡往复,置换率低,一旦受到污染,往往很难排除。整治前,这条河几乎是不设防的外河,受风暴潮、西北两江洪水和本地暴雨洪水等多重威胁。经过专家多次把脉开方,最后决定将市桥河由原来的外河变为内河,即以兴建雁洲水闸作为骨干枢纽,与上游龙湾水闸、西海咀泵站等形成一个封闭的流域防洪(潮)保护圈。
  负责运作水闸的吴工向《小康》记者表示,番禺治水如有成效,不可小看这些水闸的作用。“在洪潮到来前,关闭与外江联通的水闸,保证河道正常水位。退潮时,打开水闸可及时排水泄洪。”据介绍,除了防洪潮能力得到很大提升,还保证城区不受影响和排涝区基本无大的水浸区域。“通过水闸群联合调度,利用潮汐加速换水,提高河水自净能力,初步遏制水环境恶化,逐步恢复生态环境,实现了良性循环。”吴工说,现在天气预报已经非常准确,只要关注天气情况就行了,在洪水来临之前腾空市桥河,就相当于有一座容量为950万立方米容量的水库,水闸一关,足以应对水灾了。
  韦正日向记者介绍说,十年来,番禺完成外江堤防达标建设381.91公里,新(重)建水闸259座,新(重)建泵站228座,达标率分别由2007年的23%、50%、25%提高至目前的87.4%、88%、82%,具备抵御50年至200年一遇洪水、十级台风引发的风暴潮的能力;整治百越广场周边、南大路105国道交界处、番禺大桥收费站周边等15个水浸点,通过水闸泵站群的联合调度,采取预排腾空库容等措施,有效缓解市桥城区、亚运城周边区域的内涝水浸现象;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防应急预案体系和区、镇(街)、村(居)三级责任机制,组建应急抢险队伍,构筑较为顺畅的水雨风情监测、三防视频指挥以及水务、气象等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形成“以防为主、堤库结合、蓄泄兼备”的防洪减灾总体布局,全区水安全基本得到保障,安全风险总体可控。
  完成沙湾水厂一级保护区物理隔离建设,隔离围网长1240米,高1.8米,成为广州地区示范工程;建有水源、水质监测实验室,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实施24小时监管监控。多年监测结果显示,番禺区沙湾水道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长期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水以上。建成直径100mm以上供水管2500公里,供水能力达128万吨/天,自来水出厂水质综合合格率为100%,达到国家标准106项指标要求。完成区内供水管网的互联互通、水务一体化、阶梯式水价及25个村的改水工作,全区供水实现同城、同质、同价及系统化服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供水应急保障能力。
  
  未来重治水环境
  近年来随着市桥河、砺江河等河涌水环境明显改善,鱼虾回游,许多原已基本绝迹的鱼类又重新出现。不仅如此,市桥河沿岸经过清理,新建宽阔堤岸道路、亲水平台和景点等设施,既方便了市民出行,渐成“交通干道”,也是附近群众健身闲游的首选。“最大的心愿就是沿着河边散步时不再闻水臭、有机会再见到可以游泳的河水。”已经71岁的番禺本地居民何锋如是向记者表达他的期望。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治水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不仅要满足于水安全,还要水环境、水文化。
  根据广东省“南粤水更清”计划,16条广佛跨界河涌需要在2016年之前消灭“劣五类”水。而位于番禺区的市桥河是其中之一。市桥河水系是番禺三大水系之一,全长38.6公里,其中主干河道11.8公里,是番禺的母亲河。事实上,早在广州亚运前,番禺区就已经对市桥河进行整治,通过建水闸、清淤、调水补水等多种方式让主河道告别黑臭。记者近日走访市桥河水道发现,河涌水质依然能保持清澈。根据广州市环保局统计的数据,市桥河水质近两年来一直保持在Ⅳ类水以上。
  但市桥河是番禺的主河道,整个市桥河水系还包括了丹山河、沙墟涌、罗家涌等10多条支涌。记者沿河调查支涌发现,情况并不乐观。不少支涌水质发黑,河道上面有着泥沙、油迹、垃圾等漂浮物,散发出阵阵恶臭。
  “水安全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下一步将治水重心转向水环境。”韦正日说。番禺区已完成了《番禺区市桥河水系水更清行动计划》的编制,宣布对市桥河水系进行全面整治。《计划》将治理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大目标。近期目标是在2016年前,市桥河主干河道基本消除劣V类水质,实现不黑不臭,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3%以上。治理范围除了市桥河水系主干之外,还包括水系中水质较差的市桥城区的丹山河流域、沙墟涌和罗家涌、钟村和石壁的屏山河区域等10条主要支涌。而中期目标是在2017年-2020年之内,市桥河水系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远期目标是在2021-2030年之内,实现市桥河水系河涌全面截污,黑臭水体总体消除,水质达到V类或以上。据了解,为确保各项目标完成,目前番禺区已实行三级“河长制”,将治水纳入主要领导政绩考核中。
  负责施工的一位工程师坦言,整治城市水环境要比治理水安全面临更多困难。“水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不涉及拆迁等困扰,而治污困难则大了很多。”他告诉记者,以前一个村子就住一两千人,而现在却住有一两万人。高低不一的握手楼建得密密麻麻,几乎是见缝插针地建房子,之前铺置的排污管道因为拐弯太多影响排污效果,现在要拆迁改道,工作进行得非常困难。
  对于施工人员而言,拆迁还不是他们最头痛的事情。“遇到地铁通过的地方,我们得毫无理由地变道,遇到煤气管道的话,更是没有商量的余地。地铁和煤气管道,即使是我们先入为主,也要拆除。”上述工程师表示。
  目前,番禺区正按照“摸查、控源、截污、管理”的工作思路,以污水处理厂收集范围为片区,以流域为体系,以黑臭河涌为重点,一涌一策,逐条整治,整治一条,见效一条。据介绍,目前49条黑臭河涌中的市头涌、沙墟涌等11条正在整治,力争到2017年底基本消除黑臭河涌。
  韦正日说,番禺抗灾减灾能力有待提高,仍有26.56公里堤防尚未达标,城区易涝水浸点还未得到彻底解决。截污管网尚不完善,雨污合流区域较多,滞后于城市的快速发展。治水事关大局,河涌综合整治依然任重道远。
  
  
  《小康》2016年12月下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6-12-28


2016年01月(《小康▪财智》下旬刊)


2016年02月(《小康▪财智》下旬刊)


2016年03月(《小康▪财智》下旬刊)


2016年04月(《小康▪财智》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