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6年09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小康指数
走进英国的中式教育

★文 /《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于靖园

  
  对于英国教育部准备采取的“中式教学”,“2016中国教育小康指数”调查显示,高达65.7%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互相学习,互取所长”的一个好方式
  
  在中国生活了六年,今年42岁,来自英国的Mark Higson是一位画家,他喜欢自由的创作,喜欢旅行,可是如果问他最大的心愿是什么,这位曼彻斯特人的回答则让中国老百姓有些不解:“如果能再回到学生时代,我一定好好学习数学。”
  没有学好数学,是Mark Higson迄今为止非常大的一个遗憾。而这个遗憾,似乎正在他的国家变得全民化。
  2016年7月中旬,英国政府作出一个向“中式教育”学习的举措:根据数学教学改革计划,英国半数小学将采用中式的传统数学教学方法。
  
  全民头痛的数学题?
  英国教育部负责学校改革的主管尼克·吉布宣布,这种新的数学教学方法应该成为英国学校的固定标准。政府将向8000所小学提供支持和培训,以改用上海的中式数学教学法。未来四年,英国将投入4100万英镑用于发展35家数学教学中心。同时,还要引进中国的数学教科书。从五岁起,英国的孩子们就要进行算数练习,必须通过不断重复来掌握各个概念,然后再学习新的内容。
  尼克·吉布自信地表示,“我相信,我们采取的方式能保证我们的年轻人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发展。让‘数学不好’这种标签成为过去式吧。”
  英国人的数学到底有多不好?Mark Higson的朋友、在英国留学多年的深圳学生李蹊表示,在一个课堂上,老师问:水和溶剂比是1:2,那么放10毫升水需要放多少毫升的溶剂?李蹊只用两秒的时间就答出了20毫升这个在中国小学一年级都能算出来的答案,而一旁的英国同学则是惊讶,羡慕地望着她,并表示:“你太厉害了!”
  长期从事国际教育的美国世尔公司总部执行董事吴小玲对此更是深有体会,她在2011年英国伦敦一所小学参加中国学生与英国学生的课堂时,发现英国学生在数学上明显比中国学生低至少2个年级。而在自己的公司,吴小玲也发现,月底核对自己的课时,中国同事认为很基础的事情,英国同事做起来却明显感觉很吃力。
  不仅是普通老百姓,“数学问题”似乎还困扰着英国的大部分社会精英。卡梅伦,英国前首相,英国牛津大学的毕业生,当被记者问及“9×8”等于多少时,急红了脸,窘迫地岔开话题。摩根,英国教育大臣,被问到的问题难一些:11×12等于多少?她答不出,用“不会回答任何数学问题”来给自己台阶下。
  英国《每日邮报》透露,只有1/20的英国成年人能全部答对10个小学数学问题。约15%的父母在针对8岁孩子的简单分数问题上折戟,25%的父母最多答对4道题。而这些问题,是为11岁以下儿童“量身定制”的。
  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和引导学生兴趣,但又有多少孩子会主动对数学感兴趣?在多数人看来,数学是让人头疼的一门学科。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说,学生对数学缺乏热情,25%的学生称“不愿意学数学”,不愿意学的理由中,有31%的小学生说是“因为学不会”,有45%的小学生强调说是数学“太无聊,让人头疼”。
  尽管如此,直接刺激英国从上海进口数学教学模式的,却是前几年的一项测试。201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全球65个国家大约50万名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科目进行测试。这个测试简称PISA,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中国上海的学生以高分取下头名,是当之无愧的学霸。英国学生则排在26名。在65个国家中排名26,这样的表现不能算是太差。但自尊心极强的英国人受不了,英国各大媒体纷纷表示对本国学生“如此低劣的成绩感到耻辱”。
  2014年,英国教育部门还曾组织英国部分中小学校长,专程来沪体验上海的小学教育。当时新闻报道称,当许多英国校长看到上海孩子用九九口诀表计算乘法结果时,几乎目瞪口呆。
  从这一年开始,英国与中国就已经开展了教师交换计划,每年都有一批中国教师前往英国。而上海数学的《一课一练》也开始被筹划引进到英国的教学教材中。
  除此之外,去年此时,BBC也拍摄了一部讲述英国中学引入中式教学的实验,引发各种价值观冲突的电视纪录片,一经播出,立即引发众人哗然。
  纪录片的拍摄,源于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和BBC合作的研究项目“中国化的英国学校”。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在全球QS教育专业排名第一,他们对近年来中国式教育下的学生连续在国际的综合能力评价体系中名列前茅的现象有很大的兴趣。
  为此,项目组选择了英国汉普郡的博航特中学,并挑选出50名初中三年级的孩子组成“中国学校”,邀请5名中国教师参与为期一个月的“中式”教学,并用镜头记录下整个过程。
  
  
  中式教育初来乍到:
  英国的孩子足够坚强吗
  英国当地时间8月4日21点,英国BBC台播放了“中式教育”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第一集。
  这个总共三集的纪录片主要讲了什么?
  5名来自中国最优秀中学的老师,把从广播体操、眼保健操、1000米跑,到严格的课堂纪律,以及在一些人看来“填鸭式”的中国式教学方式,统统带到了英国一所中学的课堂上。
  但结果是,这些对中国的学生来说早已习以为常的事物,却很快震惊了英国的学生乃至校长。另一方面,很多中国网友乃至英国的网友,也被英国学生的表现震惊了……
  首先感到震惊的,是中国老师对于课堂纪律的严格要求,以及英国学生课堂上异常松散的表现。在中国任何一所正规普通中学的课堂上,老师上课时很少会有学生公然大声说话,打断老师讲课,因为那不仅是对老师的不敬,而且耽误的更是其他同学的学习。可在英国,学生们却公然在老师讲课时在下面随意讲话、化妆、玩手机,表现出对老师完全的不尊重。中国的老师们不得不多次停下授课,维持课堂纪律,很是崩溃。
  性情温和的中国老师邹海连数次在录制中控诉,“我从没见过这么糟糕的学生”。在实验进行半个月之后,他用“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我已经竭尽全力,但无能为力”来表达自己的失望和无奈。
  而松散的纪律后面,则是对于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的严重缺乏。比如英国的学生上课前不预习,完全没有自学能力,结果当中国的老师在给他们讲三角函数时,全班大多数人根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基础异常薄弱,只好去求学校的英国老师给他们从1+1讲起。而又因为他们放学后直奔电脑和游戏机,根本不复习,所以之后测验时,成绩令老师很无奈。
  英国的网友几乎开始一边倒地支持中国老师。名叫OhLottie的网友表示:中国老师是对的,无论你在教室的前面、边上甚至是天花板上授课,如果学生课堂行为不端正,课堂效果势必受影响。名叫edwardrichmond的网友则表示:才看了20分钟《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我们就看到了英国学生的懒惰、毫无自律,缺乏尊重。
  在BBC的镜头中,学生与教师的“对峙”多次出现。在第一、第二集中,多次出现学生和老师的对峙镜头,起哄、面壁罚站、被赶出教室的镜头比比皆是。教师的权威和学生的反叛,似乎形成了不可调和的冲突局面。
  除了纪律,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也在老师们的意料之外,尤其是数学。
  根据在国内的教学速度,邹海连就曾用15分钟讲完了原本需要用一周时间完成的三角函数。在邹海连自己所教的中国班级中,学生们绝大多数都能在考试中得到A或者A+。而在博航特的班级里,他还需要额外加班给数学不及格的学生补课。最让他失望的是,补课班上还有学生故意逃课不参加。
  不过,中国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日复一日地以中式教学教授着课程,并且不断地鼓励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是非常有潜力能取得很好的分数的。
  对于这场实验,博航特中学的校长尼尔·斯特劳格的内心是矛盾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英国的某些核心科目在国际性的评估中落后于亚洲国家和地区。他希望中式教育能给英国课堂带来改变,但又不想最终被证明以老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比以孩子为中心的课堂更好。
  一个月后,考核的成绩揭晓了,“中国学校”的学生在数学、科学和普通话三门考试都力压博航特本校,其中数学的差距最明显。
  尼尔·斯特劳格表示,这场实验让他明白了中国上海能够问鼎PISA的原因不在于优越的教学实践,而在于中国家长、中国文化和中国的价值观合力作用的结果。
  对于这个结果,中国的家长们又是如何看的呢?“2016中国教育小康指数”显示,52.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式教育更适合应试”,42%的受访者则表示“中国式教育在教育领域更为有效”。
  
  未来:互相学习,互取所长
  那么,终极疑问来了,即便英国用了中国的内容和中国式的方法,英国学生的数学成绩一定会提高吗?英国教育部引入“中式教育”的教学方法真的能有效吗?
  “从内容角度来说,不是要让英国的孩子学习同样的中国数学,而是借鉴中国数学教育的思想‘双基扎实’,即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部首批公派留学英国访问学者、浙江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杭州市时代小学校长唐彩斌表示,让英国的每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是要义。
  但是,唐彩斌提醒人们,还有一个事实必须面对,那就是中国学生在学习数学上花的时间比较多。在PISA测试问卷调查中发现,中国上海学生的作业时间达到平均每周13.8小时,位列第一,OECD国家平均不到4.9小时。“虽然小学比起中学相对好一些,但是英国的小学生的作业通常一天10-20分钟,甚至5分钟,而在中国经常会在1-2小时以上。”唐彩斌有些担忧,“中国式的数学教育来了,英国的孩子足够坚强吗?”
  教育界各方的意见、评论,接踵而出。教育专家Jeroen Strijbosch在网上撰文指出,希望能通过使用新的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建立线上平台,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协调人力和分配教学资源。因为客观来说,英国小班化教学更符合因材施教的精神,也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特点,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
  美国世尔公司总部执行董事吴小玲对此则呈非常积极的态度:“只要英国在引进中式教育的同时结合英国本土化,继续保持艺术、文学的优势,增加中式的基本功,保留英式的快乐与自由,这就是一件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事情。对一个国家下一代的教育将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件事情。”
  对于英国教育部准备采取的“中式教学”,2016中国教育小康指数显示,有高达65.7%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互相学习,互取所长”的一个好方式。
  “中式教育”远渡重洋登陆英伦三岛,最终能否适应英国小学的具体情况只能用事实来证明。
  就目前情况来看,事实还是普遍乐观的,据《卫报》报道,目前已经有70多名上海的数学老师在英格兰各地的学校任教,已有140名英国数学老师接受了“中式教育”的培训,未来还会有700名老师接受类似的培训。
  在部分已经试行了中式教学的英国学校里,大多数学校学生的数学成绩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且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较大改善。英国著名学府南安普顿大学的教授雷诺茨说,在下一轮的国际中学生PISA测试中,很有希望看到“中国方式”产生的效果——英国中学生的数学排名有所进步。
  
  
  《小康》2016年09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6-09-28


2016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6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6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6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