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6年05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专栏
官场镜鉴:提拔干部莫忘先问“法”

★文 /马宇彤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家工作人员入职培训、晋职培训的必训内容,一方面,强化了国家工作人员对法的敬畏;另一方面,通过系统“补课”,堵住了国家工作人员可能存在的法盲漏洞
  
  日前,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人社部联合印发了今年1月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家工作人员入职培训、晋职培训的必训内容,探索建立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将测评结果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
  这个《意见》传递出全面吹响依法治国号角的强烈信号。以上率下历来是推行新政或强化理念最为有效的手段。知法守法,始于官员,学法用法,官为民领,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树立法律高于一切的公民意识。
  李克强总理曾经反复强调让市场“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而这个《意见》的出台,就是要走出以往“牛栏关猫”的怪圈,用刚性的法律法规扎紧制度的笼子,让官员切实做到法律法规不可违。
  “牛栏关猫”,是中国国内一位反腐学者的经典话语,牛栏是用来关牛的,用来关猫则必不中用。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落马”后曾说过,“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对我而言,如同是牛栏关猫,进出自由。”在当前的高压反腐态势下,被曝光的许多落马官员都有这样一句相似的忏悔“是不懂法害了我”,看似苍白的一个借口,实则是这些昔日官员、今日囚徒的真实写照。
  官员犯法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明知故犯,二是无知触法。《意见》的出台,正是解决上面两个问题的钥匙。把法治教育纳入国家工作人员入职培训、晋职培训的必训内容,一方面,强化了国家工作人员对法的敬畏,使“伸手必被捉”的道理更加深入骨髓,面对法律法规红线时,不敢触碰;另一方面,通过系统“补课”,堵住了国家工作人员可能存在的法盲漏洞,特别是在环保、文保等新兴领域,最大限度降低了拍脑门上项目、不管子孙安危和文脉传承的决策风险。
  中国现行的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加在一起超过两万部,即使是执业律师,也不可能全部通晓,因此,法治教育解决的并不是教条地让官员背出多少法条的问题,而是要求其在重大决策以及处事为人时,时刻将法律法规当作不可逾越的底线,依法行政,守法律己,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保持应有的定力;在欲与法的较量中,保持应有的理性;在权与法的相处中,保持应有的清醒,切实做到万事开头先问“法”,勤勉为民不愧心。
  依法治国,官员先行。只有国家工作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不至于流于表层的号召。那些觉得学法纯属多此一举,用法难显个人价值的官员,在萌生此类想法的一刹那,就埋下了日后可能胡作非为的隐患。所以,对每一位国家工作人员而言,法治教育绝不是一次走秀,而是为其加了一道于国、于党、于己、于家四方有利的护身符。
  多年来,组织部门考察和选用干部,都要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综合考量,此次将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测评结果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参考,无疑将对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养、增强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和规范干部队伍日常言行产生深远影响。一个国家工作人员,如果缺乏尊法的敬畏、学法的热情、守法的意识和用法的自觉,那么,即使他能力再出众,表现再积极,承诺再动听,也如空中楼阁一般,根基无着,一触即倾。
  
  
  《小康》2016年05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6-05-07


2016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6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6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6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