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6年05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评论
“跑马”不只是一项体育运动

★文 /廖保平

  各地政府举办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动力十足,因为“跑马”不只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提升城市形象、拉动城市经济的抓手,“具有强大的整合社会资源的功能”
  
  4月的第二个周末,湖北武汉、浙江金华、陕西杨凌、南京江宁、安徽黄山等地举办了多场大大小小的马拉松赛事。据中国田径协会的数据,2015年全国共举办134场马拉松赛事,今年上升趋势持续,预计将超200场。
  从数据来看,城市马拉松已呈现爆炸式发展态势,各个城市都想“跑马溜溜”,至为关键的是,市民的参与热情空前,比如今年的北京马拉松比赛,3万个名额在60小时内被一抢而空,厦门马拉松报名者更是高达5万多人。
  换言之,各地马拉松赛办得如火如荼,一个前提是人们喜欢“跑马”,喜欢跑步,且成为一种“群众运动”。这不光是因为跑步有益于健康,锻炼意志,保持年轻状态,或者说跑步能让人发泄情绪,缓减压力和忧虑,增强自信。更在于,在现代文明里,人与自然高度隔离,跑步是回归自然,或者说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精神与肉体的关系的一种方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或者说人被高度“工业化”之后,也即变得相对富裕之后的一种朴实的回归,并演变成一种流行。
  这种情况有点像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那个时代美国也曾经出现过城市人群的跑步热。电影《阿甘正传》讲的就是那个时代的故事,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一本叫《跑步圣经》的书风靡一时,成为畅销书,西方一些国家开始形成城市马拉松比赛,比如纽约、伦敦、柏林等都有历史悠久、享誉世界的马拉松赛事,并逐步成为一座城市的狂欢节。
  当下中国也步入这个发展阶段,这为各个城市举办“跑马”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城市管理者只要举办,就会有人参加,甚至之所以要举办“跑马”本身来自市民的推动,有的市民觉得自己的城市有马拉松赛事是一件脸上有光的事情。一项参与度极强的运动,其全民狂欢的气氛将城市居民心心相连起来,这恐怕是上下意见最为统一、水到渠成的一项运动,其蓬勃发展尽在情理之中。
  其次,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传统产业严重过剩,发展城市第三产业,提升城市消费水平、服务水平势在必行,因此,城市管理者急需找到新的发展路径和项目,塑造新的城市名片,就此而言,“跑马”不只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提升城市形象、拉动城市经济的抓手,“具有强大的整合社会资源的功能”。
  马拉松赛事与其他一些专业性赛事相比,举办的难度小,但参与范围广,老少咸宜,不仅吸引当地居民参加,也能吸引全国、全世界“跑马”爱好者参加。在电视转播、新闻报道之下,举办城市很容易就会成为世界聚焦的地方,很快就能全方位、立体化地向世界展示城市场景,是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名片、招商引资推介投入少、见效快的办法,各地政府举办的动力十足。
  那么多的选手和观众在参与比赛之余,会带来当地饮食、购物、住宿、交通、旅游等相关行业的需求,直接为当地创造经济收益,这是看得见的。据媒体报道,2015年厦门马拉松比赛给厦门市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为2.07亿元,带动经济效益达到2.55亿元。甘肃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开办以来,到兰州旅游的人数年均增长超过15%。
  可见,城市马拉松赛的热潮有着时代的大背景,又叠加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内在要求。不过,马拉松的门槛貌似较低,其实不然,马拉松是一项挑战极限的运动。国际田联规定,参赛选手的身体情况需得到比赛医疗机构的认可,方能参加比赛,国内在这方面仍需规范。
  此外,马拉松动辄上万人参与,对赛事组织与运营能力有很高要求,一些城市举办马拉松导致交通瘫痪,严重影响其他市民的正常工作生活。因此,提升城市管理能力要提到日程上,当然反过来说,这也是提升城市品质的一个好办法,所以,对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我基本上乐见其成。
  (作者系知名评论家、专栏作家、诗人)
  
  
  《小康》2016年05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6-05-07


2016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6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6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6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