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6年04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宏观
姚景源:中国经济“减速”也需要有底线

★文 /姚景源

姚景源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
  
  无论中国经济增速如何减速,都应明确一个底线——即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
  
  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由此,中国经济走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怎样科学、全面地把握中国经济,我认为核心在于把握“新常态”。
  
  新常态应从三个层次理解
  从2014年至今两年间,我在各地的调研当中,接触各行各业的人。大家都在讲新常态,但是,随着交谈的深入,我发现一些同志还没有完全认识新常态,也就难说适应新常态了,这也造成一些同志在实践中对于新常态引领乏力。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应重在把握以下三个重要角度。
  第一是速度变化。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是进入新常态的起点和动因。
  1978年,我们全国城市人均的年收入只有343元,在1978年中国的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33元。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温饱。当时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就是要加快发展。
  改革开放38年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是9.8%,是接近两位数的增长。得益于此,我们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发展到去年的67.67万亿。中国经济随着30多年的加速发展,主要矛盾从“速度”变为了“质量和效益”,也终于迎来了“换挡期”——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增长速度的回落一方面会给增长带来困难与挑战,但更重要的是能够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新常态是中国经济走上更新更高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阶段。
  第二是结构优化。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是进入新常态的重要基础。
  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说到根本还是结构问题。新常态下,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让我们的产业结构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我们的支柱产业。
  第三是动力转换。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进入新常态的必要条件。
  过去我们更多依赖大量物质资源生产要素的投入来支撑经济增长,这不可持续,而且这也造成资源与环境的不堪重负。由于我们粗放增长、高能耗、高物耗,最终的结果就是诸如雾霾的出现。因此,我们今后要靠创新驱动。在这个阶段,创新驱动的作用能够较快提升,对经济增速的稳中求进也起着巨大的作用。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常态
  认识新常态,而后要主动适应新常态。中国经济正处于换挡期,当一辆汽车高速行驶时,司机不能将五挡直接换到一挡,更不能换到倒挡上去。正确的驾驶方法是五挡换四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6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形象地说就是“五挡换四挡”。但是,无论中国经济增速如何减速,我们都应明确一个底线——即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
  如何实现?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艰苦探索和实践,我们已经有了深刻认识。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充分把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全面概括了针对现实、面向未来的“发展新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一句话,五大发展理念绝非坐而论道、凭空想像,而是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其中创新理念揭示了如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着眼于培养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新动力;协调理念揭示了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着眼于发展的健康性;绿色理念揭示了如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着眼于发展的永续性,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开放理念揭示了如何解决内外联动问题,着眼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内外发展联动;共享理念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目的,着眼于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可以说,“五大发展理念”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完善。
  只有遵循经济规律,才能科学发展;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可持续发展;只有遵循社会规律,才能包容性发展。有了这样的“发展新思维”,不仅会破解我国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目标方向,也会为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十三五”开局要落实“五大任务”
  “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把握了新常态,明确了新思维,那么今年,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要怎样去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6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第一,去产能。产能过剩之所以严重,从根本上说,是过去粗放的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问题累积。在去产能过程中,更多运用兼并重组、改造提升的办法,减少破产清算。对不得不破产清算的企业,应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作用,保证员工最基本的利益。
  第二,去库存。在化解房地产库存方面,现在的房地产库存,相对于现有户籍人口肯定过剩,若加上2.7亿多非户籍人口可能就不多了。因此,中央确定明年要在两个方面深化改革:一是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二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以满足新市民的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是主要方向,为新市民服务。要保持房地产健康发展,需要把握差异性与结构性矛盾,因城施策。一线及部分热点城市主要任务是稳定价格、增加供给,而三、四线城市主要任务是去库存。
  第三,去杠杆。我国金融的杠杆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有可能会引发相应的金融风险。除了居民家庭负债率较低外,企业、地方政府、银行等都出现了加杠杆的趋势,如果不采取措施,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去杠杆”意义重大。
  第四,降成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企业的供给能力和效率。在降成本上应特别注重改革政策要“实”,采取一些实实在在的政策来减税清费,提高企业的供给能力。
  第五,补短板。从全社会的角度看,目前跟民生紧密相关的一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短板现象很突出。我们既要看到一些领域存在供给面过剩的问题,也要看到另一些领域在供给面还有诸多短板。这些短板已不单单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一定要着力补短板。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重视,我们在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容易忽略掉“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这一前提。抓住“供给侧”的关键点,绝不是“需求侧”就不作为,而是同样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方面,我们还要加大力度推进。在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应充分运用公私合营、特许经营等改革方式,要在这些投资方式上探索出一条新路。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高速增长后,走上更新、更高、更可持续增长的新的历史阶段。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确实要面对更多挑战,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将压力转换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抓住新常态下不断涌现的新机遇,中国经济一定会取得更大、更辉煌的发展。
  
  
  《小康》2016年04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6-04-10


2016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6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6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6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