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5年10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小康指数
小康调查:中国人真的越来越忙了吗?

★文 /《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鄂璠

  
  从参与“2015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的受访者填写的问卷中,不难看出国人对于缺少休闲时间的纠结与无奈,91.8%的受访者甚至表示,希望适当减少工作量,从而增加与家人、朋友一起休闲的时间。“保卫”休闲,时间是必需的!
  
  两年前,“中国综合小康指数”首度推出“国人年度感受”调查,分布在世界各地的2013名中国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累”。不仅北京人、广东人普遍感觉累,在人们心目中还算是比较休闲的地方四川,以及经济相对欠发达的甘肃,人们也都喊着“累、累、累”。
  中国人为何感觉累?不少受访者给出的原因都是“太忙了”。而在当时的调查中,“忙”字的出现频率高居第四位,各种“累”的背后是各种“忙”,有人“又忙又累”,有人“瞎忙”,有人“繁忙”,有人“忙乱”,当然,也有人“忙碌而快乐”。
  一年之后的2014年年底,“变”,成为了当年公众的最大感受——不过,中国人“忙”和“累”的状况却并没有改变——在2014位受访者中,93人觉得“忙”,61人感觉“累”。“忙”的提及率排位由2013年的第四位上升到了2014年的第二位;“累”的出现频率则居于第四位。
  今年,中国人还忙吗?中国人每周的休闲时间有多少?中国人认为自己的休闲时间足够吗?2015年8月至9月,《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进行了“2015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近日,随着调查结果的揭晓,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被一一解开。
  
  
  休闲时间又少了
  “中国休闲小康指数”主要从休闲观念、休闲支出、休闲方式、休闲时间等方面进行测评。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2015中国休闲小康指数”为72.5分,比上年下降了0.2分。其中休闲观念指数和休闲方式指数分别为73.2分和73.6分,比上年度分别提高0.1分和0.2分;休闲支出指数和休闲时间指数分别为76.1分和67.2分,比上年度分别下降0.4分和0.6分。
  67.2分,是休闲时间指数的“历史最低分”。“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诞生于2006年,那一年的休闲时间指数为68.4分;2007年的休闲时间指数为69.0分,是迄今为止的最高分数;2008年,休闲时间指数比上年下降了0.5分;接下来的2009年,休闲时间指数又有所回升,达到68.9分;此后三年,休闲时间指数逐年下滑,跌至68.3分;直到2013年才止住下滑趋势,升至68.5分。不过,中国人似乎真的是越来越忙了,继2014年休闲时间指数以67.8分创下“历史新低”后,今年则又比去年下降了0.6分。
  “2015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在每周休闲时间方面,42.4%的受访者为10个小时以内,26.7%的受访者为10~19个小时,16.2%的受访者为20~30个小时,5.1%的受访者为30个小时以上。此外,完全没时间休闲的受访者占比9.7%。
  对于自己的休闲时间,39.3%的受访者感觉与理想的休闲时间相差甚远,仅11.1%的受访者感觉休闲时间足够,其余的受访者则感觉休闲时间能够勉强满足自己的需要。
  与去年相比,49.8%的受访者觉得自己的休闲时间没有变化,34.4%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休闲时间更少了,15.9%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休闲时间更多了。
  “关于休闲发展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正在变得越来越忙。”在接受《小康》杂志采访时,中国旅游研究院区域所副研究员黄璜介绍说,为了深入研究中国居民休闲现状和行为特征,今年4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长沙、沈阳、武汉、南京、杭州等10大城市的3544名城乡居民休闲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他们发现: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工作日每天休闲2.61小时,周末每天休闲4.87小时,节假日每天休闲5.45小时;农村居民农忙时节每天休闲3.05小时,农闲时节每天休闲4.16小时;加总起来,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有1248小时与1314小时的休闲时间,与2013年相比分别减少了285和292个小时。
  “休闲时间不足严重影响了国民休闲水平的提升。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工作时间过长、休闲时间较少,国民休闲时间尚处于较低水平。同时我们还发现,不同社群间的休闲时间和休闲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从性别差异来看,城镇女性白天需要上班,回家又要承担较多家务劳动,休闲时间略少于男性;从收入差异来看,收入水平较低的居民往往迫于生计而工作更长时间,也无力从市场购买家政服务来换取休闲时间。”黄璜说。
  
  
  “保卫”休闲,为何把时间放在第一位?
  如果要把“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个问题换成“谁动了我的休闲”,大多数中国人会回答说“是时间。”
  从参与“2015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的受访者填写的问卷中,不难看出国人对于缺少休闲时间的纠结与无奈,91.8%的受访者表示,希望适当减少工作量,从而增加与家人、朋友一起休闲的时间。
  “保卫”休闲,时间是必需的!
  2013年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了6项主要任务和措施。其中“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被排在第一位。
  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分院总工程师鲁开宏看来,排在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必须保证人们有时间休息,人们才会去旅游、休闲,这是在创造新增消费市场。在这个增量消费拉动的情况下,才能有后面五项的达成。如果没有第一项,后面的五项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但参与“2015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的受访者在对这6项主要任务和措施进行评价时却普遍觉得,目前差距最大的就是“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
  “实际上,排在第一位的‘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的确是目前最大的瓶颈因素。”黄璜认为,如果没有时间,一切都无从谈起,“休闲时间较少还制约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导致我国国民休闲时间较少的最根本原因则是工作时间和家务劳动时间过长。”
  在工作时间方面,“2015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几乎没有工作”和“每周工作1~40个小时”的受访者占比为40.4%,而在“2014中国休闲小康指数”的调查中,这两种情况的受访者占比为41.6%,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工作时长较短的人数减少了。相应的是,工作时间过多的人数增加了,在“2015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中,工作时长达60个小时以上的人占比10%,在“2014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中,这种情况的受访者占比为6.1%。
  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经济学博士、副教授魏翔看来,《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的6项主要任务和措施中,这两年多来做得较不理想的便是“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了,“一方面,带薪休假制度落实举步维艰,现在虽然能看到了希望,但依然任重道远;另一方面,保障旅游休闲时间不仅仅是要增加和落实带薪休假的问题,关键是要从内容和安排上改变我们现有的这种中国式的休闲状态和方法,我们看手机太多,纸质的阅读不够,我们对如何通过玩来提高人力资本的理解不够,这些才是保障真正有效的休闲时间的方向和途径。”
  对“保卫休闲时间”的希望与信心无疑来源于今年出台的两个文件,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要求“切实保障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优化休假安排,激发旅游消费需求。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鼓励弹性作息。”
  鲁开宏注意到,这两个新近出台的“意见”都把保障休息时间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并首次以官方的名义提出“2.5天休假模式”,即“周五下午+周末的小短假”的调休方式,他认为,在闲暇时间增加的推动下,旅游休闲事业必有一个加速的发展。
  
  
  “忙得只剩下玩儿了”
  不过,参与“2015中国休闲小康指数”的受访者们却普遍不太看好“2.5天休假模式”的落实,58.2%的受访者坦言,自己的单位肯定不会实行这一模式;不过也有11.6%的受访者坚信自己单位会实行这一模式,其余人则觉得不好说。
  对于《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鼓励弹性作息”三大措施,57.1%的受访者最期待“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25.6%的受访者最期待“弹性作息”,17.2%的受访者最期待“错峰休假”。
  关于“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过半受访者认为“这是每个劳动者都应该享有的权利,也是大部分劳动者希望获得的福利”。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劳动者都能享有这样的权利与福利。46.2%的受访者认为“大部分中国劳动者并不享有带薪休假制度”,40.6%的受访者认为“职工能否享受带薪年休假取决于单位老板的态度”,16.1%的受访者认为“职工能否享受带薪年休假取决于职工自己是否坚持要休假”,分别有13.6%、12.3%、10.4%的受访者认为“只要不在乎钱的问题,就能享受带薪年休假”、“只要不怕看领导脸色,就能享受带薪年休假”、“只要不担心在同事中显得‘另类’,就能享受带薪年休假”。还有8.6%的受访者对于中国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状况比较满意,这些人觉得,大部分中国人目前都能享受到这项权利与福利。
  工作与休闲究竟冲突吗? 
  在大部分受访者看来,工作与休闲都多多少少“有些冲突”,要工作,就很难有时间休闲;要休闲,就难免要把工作抛到九霄云外。而在爱驾传媒创始人兼CEO李克崎看来,工作与休闲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创办爱驾传媒,无疑就是他把工作与休闲结合起来的最佳方式。
  作为国内专注于自驾游、改装、赛事等三大汽车文化娱乐领域的全媒体平台,爱驾传媒自2007年创立起,李克崎和他的团队就一直致力于传播汽车文化,为中国汽车用户及广大爱驾者创造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与整合娱乐体验。因为工作的原因,李克崎有着丰富的自驾游体验经历,这些年,他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自驾游和传统旅游之间是有差异的,而其中最大的差异就是休闲,“传统旅游很多都是被带着走的,感觉是在不停地赶路;而自驾游可以走走停停,更自由,随时可以在风景秀丽的地方停下来或者住下来。”
  倡导自驾游这种休闲方式的爱驾传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不少自驾游的活动,今年9月6日,一支由“擎天柱”汽车领衔的车队,从上海出发,踏上了12天12站2400公里的征程,于9月18日抵达恩施大峡谷,汇入次日举行的驾年华狂欢盛会。在这次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李克崎脱口而出的一句“心里话”,在自驾游爱好者们的圈子里成为了“经典名言”,这句话便是“忙得只剩下玩了”。
  作为一场大型活动的组织者,活动期间的无比繁忙方属常态,但把休闲与工作统一在一起的李克崎却有了“玩儿”的心态。他遗憾在这次的活动中只在浙江德清停留了一个晚上,“德清是很适合休闲的,空气特别好,风景和周围氛围也很好,我觉得有点儿意犹未尽。”在李克崎看来,休闲更重视体验,人们会因为喜欢某一处风景或某一种感受而去进行反复体验。参与此次活动的爱驾者也普遍认为,这样的休闲活动让自己感觉“很放松”,而在有了这样美好而满足的休闲体验后,因为自身精神状态的改变,干工作以及做其他事情的效率也将会更高。
  “2015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显示,23%的受访者觉得休闲对于提高一个人的工作效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59.4%的受访者觉得休闲对于提高一个人的工作效率有比较大的促进作用。
  “在某种意义上说,休闲就是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鲁开宏谈了两方面的观点,一是靠在短时间里耗竭自己的身心而取得点工作业绩,却忽视一生的健康及工作能力,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人需要的是一辈子的效率最大化,是“长跑”,需要合理分配体能才能赢得比赛;二是我们已经进入创新、创意时代,所需要倚靠的已不是原始的体力和精力,而是思想和品位,而思想和品位恰恰来自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宏博深奥的大自然,若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耗在加班上,自以为勤奋,其实对形成思想和品位是毫无助益的,甚至是在“帮倒忙”。
  “中国经济现在已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投入和投资投入驱动变成创新驱动,所以经济增长的动力有了一个根本的改变。”黄璜告诉记者,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休闲和工作是替代关系,增加工作时间、缩短休闲时间,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收入,而且这种经济模式下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对比较低,也不太看重休闲,而是更重视温饱问题的解决和收入的增加。但到了创新驱动经济阶段,休闲和工作实际上是一种互补的关系,给员工更大的自由度和宽松的环境,更有利于刺激劳动者的创新思维。在黄璜看来,未来中国通过增加休闲时间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应该是一种常态。
  而最近魏翔在研究的课题之一,便是如何通过人们的休闲时间与工作时间的配置,来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看样子,在不久的将来,“忙得只剩下玩儿了”将成为许许多多的中国人的工作与休闲常态。
  
  
  “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最有成效
  除了“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外,《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的另外5项主要任务和措施有:“改善国民旅游休闲环境”、“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民旅游休闲产品开发与活动组织”、“完善国民旅游休闲公共服务”、“提升国民旅游休闲服务质量”。
  在“纲要”实施两年半以来,哪一项最有成效呢?据魏翔观察,“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这项工作做得最好。
  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参与“2015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的受访者在对这几项主要任务和措施进行评价时亦认为,目前最有成效的就是“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
  在黄璜看来,“改善国民旅游休闲环境”、“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国民旅游休闲公共服务”这三项工作主要是由政府来实施的,“加强国民旅游休闲产品开发与活动组织”主要由市场来推动,“提升国民旅游休闲服务质量”则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努力。“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供给层面是不断提升的,例如主要由政府实施的公园、景点、图书馆等旅游休闲公共服务建设,主要由市场来推动的休闲商业、休闲产业的发展,包括互联网和休闲的融合等,都在快速发展,一是质量在不断提升,二是供给在增加,三是产品类型在不断多元化。”黄璜说。
  旅游,一直都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休闲方式之一。在“国人最常采用的十大休闲方式”榜单中,2010年旅游位列第五,2011年旅游位列第四,2012年旅游回归到第五位,2013年上升到第二位,去年旅游登上了这个榜单的榜首位置。今年,旅游这项休闲方式以48.5%的“拥护率”超越了上网(43.5%)、看电影(39.2%)、享用美食(32.7%)、逛街购物(32%)、玩手机(31.9%)、看电视(31.7%)、度假(27.1%)、睡懒觉(25.4%)、读书(24.5%)等休闲方式,继续领跑“国人最常采用的十大休闲方式”这一榜单。
  最近一年来,27.5%的受访者有一次旅游经历,34.3%的受访者有两次旅游经历,12.6%的受访者有三次旅游经历,10.5%的受访者有三次以上旅游经历,没有出游经历的受访者占比15.2%。
  在旅游时间的选择上,人们最喜欢“平时”出游,其次是“年休假”,再次是“寒暑假”,“十一黄金周”和“周末”分列第四、五位。
  在旅游方式的选择上,人们最喜欢“自由行”,其次是“自驾游”,再次是“自助游”,“随团旅游”和“徒步背包游”分列第四、五位。
  在旅行交通工具的选择上,人们最喜欢“高铁”,其次是“飞机”,再次是“私家车”,“动车”和“普通列车”分列第四、五位。
  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国人最向往的境内旅游目的地是云南,其次是海南,再次是西藏,内蒙古、新疆、北京、四川、浙江、上海、青海分列第四至十位。国人最向往的境外旅游目的地是海岛(马尔代夫、普吉岛、巴厘岛、长滩岛、天宁塞班等),其次是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西班牙、瑞士等欧洲国家,再次是北美(美国、加拿大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韩国、东南亚(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柬埔寨等)、北欧四国(丹麦、芬兰、瑞典、挪威)、中国台湾、日本、港澳地区分列第四至十位。
  在旅游花费方面,过半受访者最能接受的价位是一年之内将旅游花销控制在5000元之内。
  费用,无疑和时间一样,也是影响人们休闲活动的重要因素。在影响人们休闲方式选择的因素中,费用便是排在第一位的,64.1%的受访者表示会受到该因素的影响。在近三年的“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中,休闲支出指数也在逐年下滑,27.6%的受访者表示今年的休闲支出较去年更少了,33.7%的受访者觉得自己家的休闲支出偏低。
  在未来几年的中国,人们多点空闲时间、多点富余的金钱,或将能更快地推动中国休闲事业的发展。
  (感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吕庆喆提供的支持。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研究员王知凡对本文亦有贡献)
  
  
  《小康》2015年10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5-10-05


2015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5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5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5年04月(《小康》上旬刊)